王艷玲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科患者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血液科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結果:觀察組的風險事件出現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要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血液科患者當中利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顯著,降低患者風險事件出現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血液科患者;應用
各醫院當中血液科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具備疾病復雜、病程久、治療費高的特點。臨床上主要使用化療、輸血等方法對這些患者展開治療[1]。臨床護理中護理風險無處不在,是指醫院臨床護理當中可能出現所有風險意外,血液科引發風險事件的因素非常多。所以,要在血液科積極利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與防范風險的意識,進而提高臨床護理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血液科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齡(43.75±7.85)歲;觀察組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齡(43.76±7.8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未發現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包含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風險管理小組,綜合血液科護理特點制定出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案,定期展開經驗交流,統一對工作當中出現的問題展開討論,制定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第二,完善護理風險管理程序。首先辨別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小組人員一定要熟練掌握患者臨床情況,對臨床上每一名患者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辨別,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意識,展開預防。其次,風險分析,按照有關資料和文獻,找到風險事件出現的原因,總結出風險出現的概率,針對性的預防[2]。然后,風險處理,出現風險事件后要利用有效的解決措施,防止風險擴大。最終對管理效果進行評估。對風險事件出現原因進行總結,查看所利用的措施是否合理,評價給患者帶來的傷害多少,防止類似的風險再次產生。
第三,培訓護理人員。血液科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展開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尤其是工齡短或者是新到的護理人員展開培訓,培訓過程中加入患者安全、護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展開培訓中,為了讓培訓更有效,充分結合實際案例展開培訓,避免護理當中再次出現類似情況。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護理工作是一項時間長、任務重的工作,有些護理工作人員的職業價值觀念存在錯誤,經過專業培訓,讓護理人員樹立起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3]。護理人員要定期匯報工作,針對工作態度存在問題的人員,經過交流展開引導,為護理人員解決問題。
1.3觀察指標
兩組風險事件出現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來對數據展開分析,同時利用百分比來表示計數資料,利用P<0.05來表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風險事件出現率
觀察組的風險事件出現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要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有效預防護理中多種潛在的安全事件,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是可以利用多種措施,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
上述的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的風險事件出現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要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血液科患者當中利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顯著,降低患者風險事件出現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臨床上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胡利平.護理風險管理在血液科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4):6649.
[2]戈曉梅.護理風險管理在血液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6):131-132.
[3]劉明琴,馬文清,白航,和瑞金.護理風險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應用[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0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