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奇
摘 要:蘆子園鉛鋅礦床是三江成礦帶保山—鎮康地塊典型的矽卡巖型鉛鋅多金屬礦床。從礦區淺部到深部礦化,其礦化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變化,圍巖蝕變從淺部到深部均呈現規律性變化。初步建立了蘆子園鉛鋅多金屬礦床礦體在垂向上的礦化分帶特征和該模式的找礦意義。
關鍵詞:礦化垂向分帶特征;鉛鋅多金屬礦床;蘆子園;云南鎮康
該礦床已評價為西南三江成礦帶保山—鎮康Pb-Zn-Cu-Fe-Hg-Sb-As-Au成礦帶上的首個超大型鉛鋅多金屬礦床。發現該礦床存在明顯礦化垂向分帶富集特征。本文主要針對本礦床的礦化垂向變化特征給予具體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該區鉛鋅礦床的礦化特征的垂向分帶模式,以此對于該礦區深部找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礦床地質概況
蘆子園鉛鋅多金屬礦床位于鎮康縣蘆子園,地處保山—鎮康地塊。為保山—鎮康地塊內評價的第一個超大型鉛鋅多金屬礦床。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寒武系沙河廠組、保山組、奧陶系蒲縹組。
礦區共圈定了Ⅰ、Ⅱ、Ⅲ三個礦帶。Ⅰ號礦帶長約270m,寬40m。礦體走向北東-南西,傾向北西,傾角50°~70°,礦體長約240m,厚0.73~5.15m,平均品位:鉛0.78~1.96%,鋅1.30~7.0%;Ⅱ號礦帶長約3000m,走向為北東-南西,傾向北西,平均傾角58°;Ⅲ號礦帶長約950米,寬150米,走向北東-南西,傾向北西,傾角45°~60°。礦石平均品位,鉛0.52~4.70%,鋅1.09~5.53%。深部目前已發現厚大的磁鐵礦體,長大于1200m,分布標高為495~1182m。
2.礦床礦體垂向變化特征
2.1礦體礦化類型的垂向變化特征
該礦床在垂向上其礦化類型有明顯的分帶特征。以標高1000m為界,上部為鉛鋅礦化富集帶,下部為磁鐵礦化富集帶。鉛鋅礦化富集帶分布在地表至標高1000m之間,從上到下依次出現了氧化鉛鋅礦石、大理巖型鉛鋅礦石、矽卡巖型鉛鋅礦石。下部的磁鐵礦化富集帶則主要以矽卡巖型鐵礦石為主。
2.2、礦體產狀的垂向變化特征
通過對該礦床主要礦體產狀綜合分析發現,礦體產狀與控礦斷裂面產狀基本一致,礦體傾角由淺部至深部明顯變緩。從地表至深部,礦體產狀也逐漸變緩。在淺部礦體傾角在60°~70°之間,地表一般高達70°左右。在深部礦體傾角在40°~50°之間,多為45°左右。
2.3、礦體圍巖蝕變的垂向變化特征
礦體圍巖蝕變在平面和剖面上都具有明顯的分帶特征,平面上圍巖蝕變主要受構造所控制,在礦區的北段以矽卡巖化為主,伴有磁鐵礦化,而在礦區的南部則以大理巖化為主,伴有鉛鋅礦化。剖面上礦體圍巖蝕變受深部隱伏巖體所控制,上段以大理巖化為主,伴有鉛鋅礦化和銅礦化,下部則以矽卡巖化為主,有磁鐵礦化。而在大理巖與矽卡巖的過度帶,礦化和蝕變較強烈,出現明顯的鉛鋅礦化、鐵礦化、銅礦化,在過度帶往往會出現厚大的工業礦體。
3.礦床礦化垂向分帶模式
通過對上述礦床礦化垂向變化特征研究,其礦化類型在淺部大理巖型的鉛鋅礦化為主,在深部則變為以矽卡巖型的磁鐵礦化為主。據對相鄰礦區揭露情況來看,其主要礦體礦化類型在垂向上與蘆子園礦區也呈現出相似的分帶特征。根據蘆子園礦區礦化垂向分帶特征,結合相鄰礦區礦化垂向分帶特征的認識,筆者認為隨著勘探程度的提高,蘆子園一帶受斷裂所控制的沉積改造型鉛鋅礦其礦化特征在垂向上均可能呈現相似的分帶模式,即由淺部向深部,礦化類型依次為:淺部以大理巖型鉛鋅礦化為主,中部以矽卡巖型鉛鋅礦化為主,深部則以矽卡巖型磁鐵礦化為主。
圖3 蘆子園鉛鋅多金屬礦床礦化垂向分帶模式示意圖
初步認為,上述礦化在垂向上的分帶特征主要是由于深部隱伏巖體所控制。深部由于靠近巖體,成礦溫度相對較高,因此,相應的形成了中高溫礦物組合,即矽卡巖型磁鐵礦體。而在淺部,由于受深部隱伏巖體的影響相對減弱,成礦溫度降低,因而出現了中低溫礦物組合,即矽卡巖型和大理巖型鉛鋅礦化。上述礦體垂向上元素分帶特征與礦區包體測溫和同位素年齡測定所表明的礦區熱液礦化大致經歷了中低溫(160℃~280℃)和中高溫(280℃~420℃)兩個階段相吻合[1]。
4.找礦意義
由于礦區控制礦體標高多在500m以上,因此蘆子園一帶矽卡巖型的鉛鋅鐵礦床的垂向分帶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性,待通過各礦床(體)深部礦化特征的進一步揭露予以證實,但是對于指導鎮康地區沉積改造型鉛鋅礦床深部預測工作而言則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和借鑒意義。該區隨著各礦山探礦和采礦工作展開主要側重于鉛鋅以及所伴生的銅等有色金屬。按照該區礦化分帶模式的變化規律,則在礦區深部找尋磁鐵礦體也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5.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蘆子園鉛鋅多金屬礦礦石類型由淺部為大理巖型鉛鋅礦、中部為矽卡巖型鉛鋅礦,而深部則為矽卡巖型磁鐵礦的變化。
(2)礦體近礦圍巖蝕變由淺部至深部則依次由大理巖化向矽卡巖化過渡,其相應的礦化類型也發生變化。
(3)結合鄰區礦床的勘查成果,初步建立了蘆子園鉛鋅多金屬礦床礦化在垂向上分帶模式:由淺部向深部,礦化類型依次為淺部以大理巖型鉛鋅礦化為主,中部以矽卡巖型鉛鋅礦化為主,深部則以矽卡巖型磁鐵礦化為主。
(4)根據該區礦化的垂向分帶特征,后期的勘查工作應注重礦區深部磁鐵礦體的找尋。
參考文獻
[1]夏慶霖,陳永清,盧映祥,等.云南蘆子園鉛鋅礦床地球化學、流體包裹體及穩定同位素特征.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5,30:177-186
[2]趙志芳,盧映祥,謝蘊宏.鎮康蘆子園地區遙感和GIS成礦預測示范研究.2003,21:300-307.
[3]楊小峰,羅剛.云南鎮康地區蘆子園鉛鋅礦床控礦因素淺析.地質通報,2011,30:1137-1146.
[4]朱飛霖,陶琰,胡瑞忠.云南鎮康蘆子園鉛—鋅礦的成礦年齡.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30:73-79.
[5]云南省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大隊.勐汞幅、甘塘幅、巖子頭幅、南傘幅1:50000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報告.1990.
[6]韓潤生,陳進,李元等.云南會澤鉛鋅礦床構造控礦規律及其隱伏礦預測[J].礦物學報,2001,21(2):2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