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富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潰瘍性結腸炎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的臨床有效性。方法:對我院2014年10月到2017年11月治療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35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18例,觀察組1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柳氮磺胺嘧啶聯合甲硝唑治療的,觀察組患者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17例患者總有效16例,對照組18例患者總有效14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4.1%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2.2%(P<0.05)。結論: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哦臨床效果明顯,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半夏瀉心湯;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療效
潰瘍性結腸炎為消化內科較為常見的慢性腸道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目前對于發病原因尚不明確,患者在治療后通暢反復發作,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臨床對于潰瘍性結腸炎并沒有特效藥物,只能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對癥治療【1】。為此我國中醫理論對潰瘍性結腸炎進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半夏瀉心湯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治療,觀察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復發情況。為了提高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分析半夏瀉心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效果,現進行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患者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0月到2017年11月間治療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35例,根據選擇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18例,觀察組17例。患者入選標準:患者臨床診斷符合《實用內科學》中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診斷標準[2],經腸鏡檢查、病理組織檢查結果確診,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患有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嚴重心腦肝腎功能異常患者,排除不能按照醫囑配合治療患者。對照組18例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9.8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8.1年,觀察組17例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28-57歲,平均年齡38.4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7.9歲。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柳氮磺胺嘧啶采用口服聯合甲硝唑保留灌腸治療,柳氮磺胺嘧啶0.75g每天口服3次,甲硝唑注射液100ml保留灌腸,在晚上睡覺前叮囑患者將大便排空,向患者講述灌腸操作重點,指導患者側臥位配合常規肛門消毒,用注洗器抽取灌腸液進行保留灌腸治療,待灌腸完畢讓患者盡量保證藥液1小時以上,每天治療1次,治療14天。
觀察組患者給予半夏瀉心湯治療,組方為:半夏18g、黃芩15g、黨參18g、黃連9g、干姜9g、大棗4枚、炙甘草6g,對于胃脹或食欲不振患者加雞內金、陳皮、焦三仙,對于腹瀉者可加茯苓、山藥,以上中藥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治療14天。
1.3臨床觀察
參考《中醫外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3】,顯效標準: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經腸鏡檢查腸黏膜恢復正常;好轉標準: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緩解,腸鏡檢查腸黏膜伴有輕度炎癥;無效標準:治療后未達到好轉、顯效標準患者。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進行數據分析,當P<0.05則兩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中17例患者顯效1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4.1%,對照組中18例患者顯效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72.2%,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為消化內科最為常見的胃腸道疾病,臨床發病率極高,目前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上不明確,臨床研究認為潰瘍性結腸炎與患者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精神因素、感染等有關系。在臨床治療上沒有特效藥,只能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采取對應的治療方法,可選擇抗生素、柳氮磺胺嘧啶進行治療,對患者不能根治,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患者還會復發,并且長時間大劑量服用以上藥物會影響患者的肝腎功能,不利于患者健康。為此我國中醫理論對潰瘍性結腸炎進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半夏瀉心湯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治療,觀察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復發情況【4】。研究顯示,觀察組17例患者總有效16例,對照組18例患者總有效14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4.1%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2.2%(P<0.05)。說明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的患者與西藥治療患者比較臨床效果更為理想,并且有效減少患者臨床復發率,相關臨床指標與中藥治療患者比較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
我國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潰瘍性結腸炎屬于“痢疾”的范疇,致病原因與濕邪粘滯有關,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表現為虛實兼見、寒熱錯雜有關【5】。半夏瀉心湯選擇黃芩、半夏、黃連、黨參、干姜、大棗、甘草等中藥,同時根據患者辯證及病情加減味治療。方中半夏具有散結消痞的作用,黃芩、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干姜能夠溫陽散寒,方中黨參、甘草、大棗具有益氣補虛的功效,以上主要合用共同起到清熱燥濕、祛邪益氣、調和腸胃的作用。綜上所述,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哦臨床效果明顯,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吳芳芳,祝麗艷,半夏瀉心湯治療胃炎的臨床有效性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3(下):355-356.
[2]畢立平,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蛇志,201,27(3):265-266.
[3]鄒水平,連建共,加味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5例[J],當代醫學,2013,19(14):155-156.
[4]袁成業,半夏寫新增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11):1583-1584.
[5]王光銘,加減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胃濕熱證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2012,22(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