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 鄭吾伊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新生偶像告別了傳統單一的出道模式,乘上了“互聯網 +”的出道列車。《偶像練習生》等在此類綜藝節目中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其新生偶像產生的商業運營模式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流量時代;偶像產業;商業運營
在大數據流量時代以及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出現了許多新型網絡綜藝選秀節目和一批引發大眾廣泛關注的新生偶像。新生偶像綜藝選秀節目作為一種全新的偶像產業商業運營模式,火爆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也由此展開相關研究。
一、國內外背景分析
早期紙質媒體時期,由于技術限制,偶像產業處于萌芽階段。隨著時代發展,偶像產業日趨蓬勃,經濟公司可通過多角度多方面來包裝明星,人們的信息渠道也隨之增加。“互聯網+”時代到來后,傳統偶像產業模式被顛覆,相比之前,現在更強調的是流量。
在傳統偶像產業運營模式中,經濟公司一直處于上風地位,偶像與粉絲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但互聯網流量時代的到來,偶像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偶像塑造模式也變得多元化,傳統的選秀造星模式陷入瓶頸期,而年輕的一代癡迷于日韓文化中的“偶像養成”。
二、國內新生偶像產業商業運營現狀
2018年初,愛奇藝《偶像練習生》和騰訊視頻《創造101》迅速引爆市場。網綜平臺嘗試以真實展現中國新一代青年偶像的蛻變歷程,最大限度吸引和留存了全民制作人‘養成偶像的熱情,聯動全平臺資源打造該節目,借助全民線上線下全程參與模式,引發用戶與平臺的共情,真正意義上開啟了中國偶像元年。
(一)“流量男偶”和“流量女偶”差異明顯
同為“流量明星”,男性與女性的商業價值是天然不匹配的。“流量男偶”的收入要遠超過“流量女偶”。從粉絲構成上來看,男偶像的粉絲里女粉絲占大多數,而女偶像的粉絲里男女粉絲比例大約對半開(目前中國僅有SNH48 是以男性粉絲為主)。“流量男偶”的粉絲基礎遠大于“流量男偶”、女性粉絲占市場主導地位且消費熱情和傾向都遠遠勝過男性。
(二)偶像產業進入3.0時代,情感維系轉向專業化
1.0時代(保姆型經紀):經紀公司壟斷資源,經紀人地位強勢。王京花、常繼紅、李小婉為首的“中國第一批經紀人”掌握影視制作資源和藝人資源間的溝通渠道。
2.0時代(明星工作室):隨著范冰冰、周迅等超一線藝人紛紛成立個人工作室,并逐步由初期掛靠經紀公司發展到后期脫離形態,分享經營話語權。
3.0時代(股份制、合伙制):將以往的明星工作室、經紀公司重組,催生流程化、規模化、體系化的新型專業公司。以明星為中心提供精準化的服務。
(三)行業進入窗口期
現今《偶像練習生》雖然帶火了一批選手,看似已經被挖掘的偶像市場,也只不過是被撬開了一個小洞,背后蘊藏的巨大的經濟效益仍舊未被觸及。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刺激消費轉型,為偶像產業發展提供需求。以日本、韓國市場的發展規律來看,當人均GDP達1萬美元左右時,偶像產業才會迎來迅速發展時期。我國人均GDP8592美元,部分城市超過1.8萬美元,文化核心潛在消費人口超過1.4億比肩日本。因此我們認為,目前時點是我國偶像產業發展一個窗口期。
三、新生偶像產業商業運營趨勢
(一)偶像當道,流量為王
流量時代,實力和顏值都不是偶像吸粉的決定性因素,能準確戳到觀眾的記憶點和共鳴處才最重要。癡迷于“偶像”90后、00后粉絲們能夠一路參與TFBOYS和SNH48的進階之路,這種使命感和成功后的喜悅感讓他們對此欲罷不能。偶像的誕生離不開流量,而各大造星平臺的運作,無非是將流量慢慢放大的過程。
(二)受眾為先,偶像內核泛化
洞悉受眾需求變遷狀況,偶像經紀公司的服務主體——偶像也在不斷衍變,涵蓋更多領域、愈顯多元化。有從運動員跨界邁向體育圈層娛樂化的張繼科、孫楊等的文體融合;也有如馮提莫的網紅轉型;素人成長、二次元偶像、虛擬偶像等。
(三)以“粉絲+IP”模式盈利
自大眾媒介開啟聲勢浩大的“造星”運動以來,當各種娛樂明星成為人們崇拜的主要對象時,作為“過度大眾文化接受者”的粉絲也就此登場。投資者就此抓住商機,充分利用他的流量對他進行再包裝,這位偶像在公眾面前會顯得更加耀眼,這種相互作用過程是對流量價值的不斷發掘,也是投資者不斷獲利的過程。粉絲的對偶像的消費大致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粉絲”們消費明星基本產出物。
二是“粉絲”們還會購買明星們所喜歡或代言的產品。
三是購買與明星相關的衍生品。
四、偶像產業商業運營相關思考
(一)帶動了相關經濟產業發展,人群帶動效應突出
觀看節目的絕大數人是該視頻平臺的會員,贊助商在節目過程中進行一定的廣告植入,讓觀眾對贊助商進行一定的留意,在日常生活中會有選擇的購買贊助商的商品。
(二)“養成系”偶像培養思路更利于觀眾了解偶像
運用養成系偶像培養思路,從偶像參加節目開始,能夠在不同平臺了解選手的日常生活,選手在節目過程中逐漸變得更加優秀,直到最后通過全民票選成功出道。此模式下,粉絲們直接參與偶像養成的過程,提高了粉絲對于偶像的熱愛度與忠誠度。
(三)偶粉交互方式的改變促使偶像更加依賴流量
通過真人秀的形式給了粉絲足量的觀偶時間,深入了解偶像激發了他們無限的興趣,這種好奇正是使得在造星過程中出現了令人詫異的粉絲體量。
(四)組合偶像更受觀眾追捧
無論是男團還是女團,觀眾在整個團體中在乎的更傾向于每個人有不同的特點,(甚至僅僅長得好看),所以團體會更像是一位擁有多項能力的強勢明星,而每位個體帶來的流量卻遠遠不止一個人。
(五)為新生偶像產業商業運營模式的發展幾點建議:
(1)國內的偶像組合應建立優良的優質偶像培養機制及相應的市場模式及規則;
(2)在偶像培養過程中應加入更多的本土化特色,增加原創性;
(3)出道的偶像組合的競爭壓力小,可推動偶像組合競爭與發展,;
(4)養成系偶像培養思路可以增進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電影“明星制”商業運營的發展路徑探析[J].張藝璇,鄭雨霏.安徽文學(下半月).2015(03).
[2]盧揚.《偶像練習生》打響粉絲經濟戰[N].北京商報,2018-03-23(B01).
作者簡介
周麗麗(1998—),女,漢族,浙江,本科,研究方向:商業分析研究。
鄭吾伊(1998—),女,漢族,湖北,本科,研究方向:影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