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摘要:目的 對口內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復治療縱折后牙的臨床效果進行評估和分析。方法 選擇了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間在我院采取了縱折后牙治療的48例患者為研究的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24)和觀察組(n=24)兩組。對照組中所有患者在清除所有裂牙之后進行體外再植粘連,在手術完成14天之后進行全冠修復。觀察組則對其組內24例患者采取口內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復治療方式治療。之后對比治療6個月和12個月后患者的治療優良率。結果 經過六個月治療之后,對照組患者治療優良率和觀察組對比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在患者治療12個月之后,對照組中患者治療的優良率明顯低于觀察組中的患者,P<0.05說明組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結論 在對患者進行縱折后牙治療時,采取口內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復治療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療的效率,取得較好的遠期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字:口內直接粘接;全冠修復;縱折后牙;臨床效果;觀察;評價
前言
在臨床之中,因為患者后牙極易出現縱折情況,折裂線極有可能累計患者的根管,因此,在進行牙齒治療時往往以后牙治療為主要方式。當前,這類患者治療時往往需要保留其牙齒,之后再對患者進行口內直接粘連或是口外粘結再植等治療方式[1]。本文正是基于此,選擇了48例患者為研究的對象,對口內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復治療縱折后牙的臨床效果進行評估和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了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間在我院采取了縱折后牙治療的48例患者為研究的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24)和觀察組(n=24)兩組。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3:11,年齡跨度在19至36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26.58±3.02)歲。組內患者中有36顆患牙,其中的23顆為縱折后牙,剩余13顆為近遠中向縱折。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2:12,年齡跨度在18至34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25.97±3.12)歲。組內患者中有42顆患牙,其中的27顆為縱折后牙,剩余15顆為近遠中向縱折。患者資料不存在統計學上意義,可以進行對比。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經檢查均符合縱折后牙治療的基本標準。所有患者均對這一研究項目知情且簽署了同意書,該研究亦經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批。
排除標準:血液系統疾病者、肺部感染者、精神疾病者、進行抗病毒治療者;其他嚴重合并癥者。
1.3方法 對照組中患者在清除完裂牙之后,在進行體外再植粘連,同時在完成手術的第14天后進行牙冠修復。主要治療方式為:對患者進行消毒和麻醉,將縱折牙齒拔出后,如若出現牙槽骨根折裂等情況則必須立即停止治療,在對其進行體外牙周治療之后再進行根管治療[2]。將裂縫清洗好之后,對患者采取Super-Bond粘結系統進行粘結,對折裂片進行粘結,使用樹脂進行充填,解剖好外形對患者進行恢復,盡量減低患者的咬牙合,放入NaC10.9%溶液中浸泡。待患者牙周炎性肉芽清除后,對其牙齦組織進行縫合,將牙植入其牙槽窩,使用牙周塞牙劑于局部位置[3]。在整體的治療之中,需采取NaC1溶液對紗布進行浸泡,同時包裹好患者患牙,避免患者牙周膜壞死和細胞脫水情況[4]。觀察組中患者治療方式如下:在患者手術之前,使用濃度為0.9%的NaC1溶液以及3%的雙氧水對牙周袋以及牙齒裂縫進行重復沖洗,進行復位牙折,之后采取Super- Bond粘結系統對患者牙齒進行粘連,待其完全影固之后進行全冠修復[5]。
1.4觀察指標 在患者治療6個月和12個月之后對患者的治療優良率進行對比。患者口腔衛生良好,未出現細菌滋生情況,且癥狀基本消失為優。患者口腔衛生良好,口腔癥狀改善較為明顯為良,患者治療后,口腔依舊滋生細菌且癥狀為有所改善為差。患者總優良率為優率和良率之和[6]。
1.5統計學處理 研究采取了SPSS21.0統計軟件統計數據,P<0.05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
2結果
2.1兩組中患者治療6個月之后優良率之間的對比 經過六個月治療之后,對照組患者治療優良率和觀察組對比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如下表1所示。
2.2兩個組別患者治療12個月后治療優良率之間的對比 在患者治療12個月之后,對照組中患者治療的優良率明顯低于觀察組中的患者,P<0.05說明組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具體如下表2所示。
3討論
當前,外固定加全冠修復、口外粘結后回植加全冠修復等均為當前臨床之中常用的后牙縱折治療方式[7]。在進行縱折牙治療時,關閉裂隙減低患者出現牙周組織感染是治療關鍵所在。因此,在進行治療時,采取口外粘接后回植加全冠修復的方式最為有效和理想[8]。但是這一方式依據存在損害牙周膜、再回植拔牙創困難等等缺陷[9]。但是對患者采取口內粘接加全冠修復方式則能過對縱折裂隙進行完美的關閉,減小對于患者牙周創傷的損害程度[10]。
在本文中,選擇了48例患者為研究的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24)和觀察組(n=24)兩組。對比治療6個月和12個月后患者的治療優良率后發現,經過六個月治療之后,對照組患者治療優良率和觀察組對比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在患者治療12個月之后,對照組中患者治療的優良率明顯低于觀察組中的患者,P<0.05說明組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綜上所述,在對患者進行縱折后牙治療時,采取口內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復治療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療的效率,取得較好的遠期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龍樹明. 觀察口內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復治療縱折后牙的臨床療效[J]. 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5):37-38.
[2]沈國華,張潔,李春艷,李薇. 微創手術保存治療縱折后牙的臨床研究[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8):2016-2019.
[3]陶安軍,林崇韜,譚玉輝,徐慧玲,許建輝. Super-bond C&;B粘結劑粘結再植和全冠修復治療縱折后磨牙療效觀察[J]. 中國校醫,2016,30(10):781-782.
[4]丁鈺. 觀察口內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復治療縱折后牙的臨床療效[J]. 吉林醫學,2014,35(14):3084-3085.
[5]YANG Hui,DENG Zongquan,LIU Rongqiang,WANG Yan,GUO Hongwei. Optimizing the Qusai-static Folding and Deploying of Thin-Walled Tube Flexure Hinges with Double Slots[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4,27(02):279-286.
[6]劉亮方. 后牙縱折保存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2017,14(01):100-103.
[7]孔令鍇. 口內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復治療縱折后牙的臨床分析[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14):66-67.
[8]MA Qiao-li,KANG Jun-mei,LONG Rui-cai,CUI Yan-jun,ZHANG Tie-jun,XIONG Jun-bo,YANG Qing-chuan,SUN Yan. Proteomic analysis of salt and osmotic-drought stress in alfalfa seedlings[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6,15(10):2266-2278.
[9]孫堅,牛建華,張晏平. 縱折牙口外粘接再植后行全冠修復的遠期臨床效果分析[J]. 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14,23(04):194-197.
[10]尹曉娜. 微創拔牙技術運用于縱折后牙粘結再植術中的臨床研究[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5,2(0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