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銀銀
近日,熱帶風暴“利奇馬”來勢洶洶,席卷多地,陸續穿過浙江、江蘇黃海西部海域、山東青島沿海等地。山東青島海浪層層疊起、波濤洶涌,山東部分地區高速公路交通停滯、山東東營積水嚴重,濟南章丘遭遇洪水。臺風“利奇馬”的出現給干旱的華北平原帶來了充足的降水,由于排水設施不到位,路面積水嚴重。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統計,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時,“利奇馬”共造成中國1402.4萬人受災,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人,安徽5人,山東5人,江蘇1人,臺灣1人),14人失蹤(浙江3人,安徽4人,山東7人),直接經濟損失537.2億元人民幣。利奇馬作為近年來最大的熱帶風暴,其突如其來的暴雨和颶風對我國多地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熱帶風暴“利奇馬”的中心一直在濰坊北部沿海到萊州灣附近打轉、回旋,山東部分地區都受到了大風影響,因此,臺風“利奇馬”自身風力減弱后,山東沿海地區的大風才會隨之減弱。臺風“利奇馬”一直在濰坊附近海域打轉、回旋的原因是受到了高空環流形勢的影響,“利奇馬”向西北方向移動時,受到了西風帶槽區和副熱帶高壓的共同牽制,在日本海域附近,臺風又受到大陸高壓脊和副熱帶高壓的共同阻擋,然而,高空引導氣流向北移動的分量較弱,所以臺風“利奇馬”才回旋少動。臺風“利奇馬”不走尋常路是其最大的特點。
災害的突然降臨也阻擋不了人間的溫情,在臺風“利奇馬”襲擾下,8月10日上午9時許記者見到了杭州西湖邊認真搶險救災徐曉民,他正與30多位居民一起對一株已倒伏的梧桐樹進行切割。汗水、雨水夾雜著泥水順著徐曉民的臉頰流下,而這已是其當日開工后的第5個小時。徐曉民為了減少臺風“利奇馬”對樹木的影響,他和居民一起用鋼管對樹木進行了支撐,每隔1-3小時查看一次,要確保將歪倒的樹木在第一時間扶起。臺風剛剛過境浙江臺州三門縣,一片汪洋,遠遠看到電桿下面污濁的泥水里陸續冒出一個一個人頭……走進看,原來這是在搶修停電線路中的一幕位于三門縣小雄的10千伏桃峙線,電力搶修員工朱善仁、李延群等20余人迅速趕往現場修護被臺風刮歪了6根電桿,修復電桿分秒力爭,要盡快恢復供電,搶修人員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有5根電桿被扶正了。無論臺風如何無情,總有人上演暴雨中的堅守,續寫著“溫情故事”。在這次迎戰臺風的戰斗中總有意想不到的感人瞬間……
國家要建立高標準的防震減災體系,完善防災救災制度,全國人民在緊急救援的關鍵時刻奮力抗災,危急時刻挺身在前的奉獻,都對防災救災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災害種類較多、災害造成損失嚴重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年因各種自然災害導致3億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多億元。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并重、標治本兼顧、政府社會協同,提高對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和抵御能力,把防災減災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要轉變防災救災的觀念,根據防災救災中的案例,轉變新思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防災減災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樹立科學防災減災的思想。無論是災前的預防還是災后的搶險,都必須堅持依靠科學、尊重科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搶險救災,是主戰場,更是黨性的檢驗場。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要挺身在前,沖鋒戰斗在第一線,切實做到科學調度、靠前指揮、有序組織,才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重要基礎設施安全。要充分認識搶險救災工作的極端緊迫性和重要性,并將之作為壓倒一切的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要立即行動搶在第一時間,迎難而上戰斗在第一現場,切實將責任承擔起來,將紀律嚴肅起來,既不能思想麻痹、精神懈怠、存在僥幸心理,更不能責任匱乏、紀律松懈,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基礎設施安全當兒戲。面對自然災害,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一方有難,八方馳援,是必須堅守的政治底線和道德高線。
要構建高標準、高質量的防災減災體系需要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措施與全民的共同參與,聯手投入到防災減災的過程中,讓防災減災的意識深入人民生活。
1、人民群眾應密切關注電視臺,新聞等媒體有關臺風的報道,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2、高度重視自然災害,切實落實防汛防臺風責任。各級各部門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抓好各項防御措施落實,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要親自部署,分管負責同志要靠前指揮,各級各有關單位要按照部門職責分工,抓緊落實相關措施,強化值班值守。
3、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造成人員傷亡
居住在各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的群眾,在臺風來臨前,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不要在臨時建筑廣告牌、附近避風避雨。強風會吹落高空物品,要及時搬移窗口、陽臺處的花盆、懸吊物等,臺風即將來臨時,不要外出,以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4、加強對臺風的監視,提前預報預警
要密切監視臺風的發展變化,自然資源、住建、水利、農業農村、應急、氣象等部門要加強合作,滾動預報,及時預警。要充分利用已建山洪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作用,強化局地短歷時突發暴雨洪水的預報預警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的臨災監測預警。因地制宜做好預警工作,既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短信、微信、廣播、電視等現代預警手段。
5、準備好日常生活用品
檢查電路設施,注意爐火、煤氣,防范火災,要做好防暴雨工作。關好門窗,取下懸掛的東西,及時清理排水管道。遇到危險時,及時撥打防災電話求救。
6、臺風來臨前,做好群眾轉移工作
要抓好船只回港避風、海上作業人員和近海漁排養殖人員上岸避險工作,不漏一船、不留一人。要加強對回港船只、“三無”船只及跨省避風漁船的監管,在預警警報解除前堅決防止避風船只提前出海、轉移人員私自返回。要全力做好低洼易澇區、地質災害隱患點、老舊小區、旅游景區、在建工地等重點區域人員轉移工作。
7、全面排查安全隱患
各級各有關單位要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部位、場所、設施進行一次全面排查,有針對性研究制訂防范措施,進一步完善防汛預案。加強化工、礦產、核電等高危企業和水利、電力、交通、通信、給排水等重要基礎設施的防洪保安工作,對廣告牌、玻璃幕墻等高空構筑物及塔吊、圍墻、行道樹等易倒伏物進行加固或拆除。
建立完整的防災減災體系能夠有效的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提高對防災減災重要性的認識,要有穩定安全的預防自然災害、處理突發自然災害一套健全措施,從而提高公民的預防自然災害的能力。我國受臺風臺風“利奇馬”侵襲導致損失嚴重,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可以促進社會組織和個人自我防御地震功能,也是政府快速決策和較強的防、抗、救災的應變功能減輕災害的關鍵問題。政府積極采取對策,制定相應的地震應急預案,在災前從思想上、組織上和物質上都有所準備,災后能迅速實施各項救災對策,從而有效地減輕地震災害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