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華 周勁松
摘 要: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畜禽養殖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斷落實好畜禽養殖業的各項工作,才能提升畜牧業污染問題的治理水平,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僅如此,畜牧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畜禽的排泄物給我國生態環境帶來了污染問題,影響我國養殖業周圍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生態平衡受到了破壞,制約我國畜禽養殖業的長遠健康發展,還給我國公共衛生安全及人們群眾的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給我國畜牧業發展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下面該文主要論述了我國畜牧業的污染問題,然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治理方案,希望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畜牧業污染的治理水平,推動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畜牧業;污染問題;治理方案;發展
1 我國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現狀
畜禽養殖業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的大力發展卻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對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影響極大,這一社會問題已受到人們普遍關注,隨著我國畜牧業由傳統散養模式向規模化、集約化飼養模式的轉變,畜牧業總產值逐年增加。造成畜禽養殖廢棄物產生量增多,2015 年我國畜禽糞便產生量已達到 60 億噸。畜禽養殖場的糞便和污水沒有經過處理,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這種高濃度污染物直接排入或隨雨水沖刷進入江河湖庫后,水體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水體變黑發臭。使對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者導致河流等使用功能喪失。污水滲入地下后,使地下水中的硝態氮或亞硝態氮濃度增高,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有毒成分增多,水質會逐漸惡化,其使用功能甚至喪失,同時對周邊生活用水水質構成威脅。高濃度污水還可堵塞土壤孔隙,使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及板結、鹽化,造成土壤質量降低,甚至使農作物減產和死亡。
近幾年,我國農業污染排放總量逐年呈減少趨勢,但畜禽養殖污染排放量占農業污染排放總量的比例卻一直很高。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嚴重堆積,無法得到科學、集中的處理,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極大,嚴重束縛了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2 我國農村畜牧業污染的原因
(1)農村畜牧業污染定義。進行畜禽養殖和肉質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排泄物和非回收廢料對人類和周圍生物的生活環境造成的污染。
(2)農村畜牧業污染原因。分散型的養殖轉變為規模化養殖。大量排泄物無處存放,容易造成環境污染。農業和牧業嚴重脫節,土地種植和畜牧業沒有有機地結合起來,土地種植的農業余料處理難,畜禽糞便不能高效利用在土地種植上,造成資源雙向浪費。
(3)農業種植使用肥料的變化。機械化種植所使用的化學合成肥料容易操作,大量囤積的有機肥無處消化,造成環境污染。
3 畜牧業養殖污染的種類
3.1 水源污染
水污染主要是有機物和氮、磷的污染,目前我國養殖業飼料轉化率低,未被吸收的營養物質隨著糞便排出動物體外,糞便中富含有機物和氮、磷元素。排入水體后,使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迅速生長,使得水體中氧溶解度降低,導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同時腐敗的水生生物尸體導致厭氧細菌瘋狂生長,使水體內細菌指數超標,繼而散發出惡臭味。
3.2 土壤污染
主要表現在過量施用畜禽糞便造成的土壤結構失衡和有害物質在土壤中的積累。規模化養殖的糞便排放量大,無法及時被消納,超出了土壤的承載力,使土壤結構失衡,農田過度地施用還會導致土壤中的氮、鉀、磷等有機養分過剩,對農作物的生長不利。目前,飼料添加劑、抗生素在養殖場的大量使用,使得有害物質在畜禽糞便中殘留,施用到農田土壤中會造成重金屬和抗生素復合感染,對食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3.3 大氣污染
畜牧業對空氣的污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畜禽糞便產生的惡臭氣味。特別是規模化養殖場的飼養密度較大、環境濕度大,畜禽糞便大量堆積時,各種有毒有害物質會經糞便腐敗分解而進入空氣中,成為動物疫病的傳染源,同時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二是畜禽飼養造成的溫室效應。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中,來自于畜牧業的占 15%左右。目前畜牧業是我國農業領域第一大甲烷排放源,也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溫室氣體來源。
4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對策
4.1 合理規劃和選址
農業部門對畜禽養殖要正確引導,科學規劃,有序發展,合理布點,要劃定禁養區和限養區,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城市和城鎮中居民區、文教醫療和人口集中地區等必須劃定為畜禽養殖禁養區。在限養區范圍發展養殖業應遠離人口稠密區和環境敏感區,堅持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原則,嚴格控制單位耕地面積的畜禽養殖量。
4.2 加大監管力度
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大打擊和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的力度,統一監管本地區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對不能達標的養殖企業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報經政府批準實施搬遷或關閉措施。
4.3 走生態與健康養殖之路
生態與健康養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態養殖,就是生產系統要實現良性循環,使系統內的物質和能量被有效循環利用,使廢棄物減少、無公害、資源化;二是健康養殖,即科學養殖,就是遵循畜禽的生物特性進行養殖,提高畜禽健康水平、養殖效益和產品質量。生態養殖與健康養殖是相互促進的,其關鍵環節在于綜合利用廢棄物和科學控制養殖環境。與傳統養殖模式的區別就在于,生態與健康養殖能使土地和環境資源合理利用,變廢為寶、綜合利用,有效防治養殖污染,既保護了環境,又提高了產出,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同步發展。
4.4 加強宣傳
要采取多種宣傳模式,宣傳畜禽養殖污染的危害,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對整治畜禽養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要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發放養殖業治污技術資料等方式,對規模畜禽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使養殖戶充分認識到他們是污染治理的主體,提高他們的環境責任意識和治污能力。
綜上所述,對畜牧養殖場的污染必須從源頭上進行治理,環保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嚴格執法,圈舍規劃要科學合理,并且要加強污染廢棄物處理的技術研發,促進畜牧業沿著健康良性的軌道發展。
參考文獻
[1]淺談畜牧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J].王金榮. 中國農業信息.2014(17)
[2]畜禽養殖污染生態治理實踐——以武漢銀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例[J].鄧偉,孟祥海. 養殖與飼料.2014(07)
[3]畜牧業環境污染形勢與環境治理政策綜述[J].孟祥海,張俊飚,李鵬,陳曉坤.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