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革,人們越來越廣泛的接受各種高科技和電子信息技術,人們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高速化、信息化生活的同時,卻總覺得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變少了。人們在閑暇時更依賴于電子產品帶來的快樂,甚至連人扣人之間的交流也可以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進行,減少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下面本文根據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群眾文化進行討論。
關鍵詞: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群眾文化
1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之間的關系
1.1前者為后者指明了方向
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縮,而傳承該類文化自然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從概念層面來說,是基于政治觀念以及經濟的發展而形成的,是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累積。歷史告訴我們: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誕生于本民族的祖先,其傳承雖然落后于社會的更迭,但因其具有一定的時代特性以及地域特性,所以這是社會發展最好的記載。這與群眾文化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相似性,更迎合了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綜上,我們可以將民族民間民俗文化理解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群眾文化,例如唐詩、宋詞、元曲、秦代的律法等內容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許多民族民間民俗文化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也有部分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與時俱進,在內容以及形式方面得到了新的發展。某位哲人曾說,“存在即是合理”,那些傳承至今的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以及內心的價值觀,哪怕在現代文化的摧殘之下,這類文化也在影響著群眾文化的發展。因此傳承此類文化,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1.2后者只有在前者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創新
“創新”是進一步發展群眾文化的重要動力,發展群眾文化只有在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創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人民無不面臨著外來文化的侵襲,在這個動蕩的環境中傳承好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面對文化混亂交織的大環境,我們需要重視群眾文化的創新性,既需要弘揚與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又需要落實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工作原則。要根據時代的特色,促進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與群眾文化之間的融合。
2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傳承是群眾文化的繁榮和昌盛的重要途徑
2.1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的核心內容
文化活動在群眾文化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地位不僅表現在社會文化上,更能深刻的反應在社會精神文化上,在群眾文化建設中,要求文化活動不斷的發展中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讓群眾文化擁有較深的文化內涵,實現文化領域的時代進步,推動現代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
2.2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傳承需要群眾文化的廣泛支持
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傳承是群眾文化不斷積累和融合的過程,是在群眾文化的基礎上得以孕育、發展,然后進行不斷的傳承的,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大型的文化節日,再如:各地的剪紙藝術、刺繡、雕塑藝術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結等手工藝術,還有:京劇、豫劇、黃梅戲等民間戲劇。這些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需要群眾文化的廣泛支持才能得以實現其自身的價值并且通過固有的形式傳承下來??傊覈耖g民俗文化藝術具有自成體系的特點,不僅展現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更進一步推進了我國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了經濟文化生活的進步,并且對我國經濟文化的建設起了推動作用。所以群眾文化的繁榮和昌盛離不開對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傳承,只有不斷的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才能豐富當前的群眾文化,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群眾文化之間的矛盾,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
3群眾文化發展的動力是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不斷創新
創新是根據現有的思維模式和資源條件,利用現有的知識成果,提出別于現有的思路和見解的思維模式,旨在利用提出的新觀點,改善原有的事物或者思想,并能夠解決社會需求的問題,獲得比目前更高效益的行為。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創新是指在尊重傳統民間民俗文化的基礎上,以現代知識和現代化技術為依托,結合傳統文化的藝術特點和現代化的技術特征,進行融合創新,使民間民俗文化不斷革新。
3.1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創新必須兼顧期獨特性
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在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兼顧自身的獨特性。要尊重歷史事實,在創新的過程中不能分割歷史,不能全盤否定,要以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的進行去偽求真,棄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的推陳出新。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創新在尊重其自身獨特性同時,要根據現有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相適應進行創新,這種創新方式不僅能夠促進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而且能夠豐富群眾文化,提高群眾文化的社會影響力,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
3.2創新的過中要緊扣生活
藝術來源與生活而高于生活,它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映,是連接群眾文化與群眾生活的橋梁。藝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群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經歷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相互影響,不斷的用新內容代替舊內容,在保有原有的文化素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融合以及淘汰,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內容更加新穎,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在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貼近生活,將文化的內涵融入融入到生活中,比如:在2008年的奧運會上,把書法藝術融入到生活中,不僅體現了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傳統,更加融合了西方奧運會精神,在創新中把書法藝術走向了世界,讓世界更多的國家和民族,體會擁有5000年歷史文化底蘊的中國,使我國的文化不斷走向世界,因此在創新過程中緊扣生活,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發展得到不斷的走向世界,不斷的實現其歷史價值。所以民間民俗文化創新是群眾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
3.3在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群眾文化是在不斷的積累和繼承中形成的,群眾文化孕育了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促進了群眾文化的多樣性,豐富了群眾文化,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素材,只有不斷的繼承和發展民間民俗文化,才能使群眾文化深入到民心,提高群眾文化的親民度,讓群眾文化更貼近生活。
4結束語
總的來說,傳承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和群眾文化,對當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我們要把這些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發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服務,不斷滿足當代社會人們對文化的信需求,并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把新型的文化色彩應用其中,使文化的多元化得以更好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