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摘 要】目的:探討血糖控制在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價值。方法: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30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治療;研究組:對患者實施血糖控制。結果: 兩組患者在護理有效率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組96.92%高于對照組84.62%,差距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不適癥狀發生率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組患者出現咳痰咳痰價值、腹痛、障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并存在一定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實施血糖控制治療臨床價值高,即可有效控制機體血糖,還可改善患者結核相關癥狀,提高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意識,更加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疾病好轉,保證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肺結核;血糖控制;糖尿病;治療
【中圖分類號】R521;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110-0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治愈率極低,對糖尿病患者治療目的就是穩控血糖。但,隨著疾病時間增加,患者年齡增大,機體各項功能衰退,而且糖尿病患者機體免疫能力與代謝能力下降,會誘發一系列并發癥,特別是肺結核。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疾病不僅增加治療難度,而且疾病相互影響,對患者機體損傷嚴重[1]。由于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疾病患者增多,從而得到醫學研究者的重視度,對其開展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即可提高機體抵抗力,還可改善其治療配合度。因此,本文針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進行血糖控制治療,將控制情況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30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根據不同護理方案,將其劃分2組,各組65例。
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齡27至75歲,平均年齡(62.65±1.37)歲。
研究組: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齡28至76歲,平均年齡(62.72±1.41)歲。兩組患者在資料方面相比較,差距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與剔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糖尿病合并肺結核;②患者機體出現不同程度咳嗽、咳痰等癥狀;②患者簽訂此次研究同意書;
剔除標準:①對藥物過敏者;②中途退出治療者;③聽力障礙、語言障礙;④精神系統疾病;⑤不接受護理服務。
1.3 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治療;告知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定期檢測血糖;
研究組:對患者實施血糖控制:應用乙胺丁醇、、利福平對患者實施強化治療,并應用胰島素治療,劑量根據患者疾病嚴重程度進行調整。此外,告知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的重要性,像其介紹疾病危害性與可能發生不良反應,讓其有心理準備。與患者和家屬認真進行溝通與交流,為其制定合理化飲食方案,保證機體每日所需營養,控制糖分的攝入。指導患者適當的運動與鍛煉,促進機體血液循環,增強抵抗能力。
1.4觀察指標
對患者機體狀況進行評價: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盜汗、呼吸不暢等癥狀明顯好轉,痰液檢測為陽性,患者血糖控制在標準范圍值內;有效:患者咳嗽咳痰、盜汗、呼吸不暢等癥狀有所好轉,痰液檢測為陽性,患者血糖指標接近標準范圍值內;無效:患者咳嗽咳痰、盜汗、呼吸不暢等癥狀無任何好轉,痰液檢測為陰性,患者血糖指標無任何改善;觀察治療過程中,患者機體是否有不適反應發生。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 (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
兩組患者在護理有效率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組96.92%高于對照組84.62%,差距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適癥狀發生率
兩組患者在不適癥狀發生率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組患者出現咳痰咳痰價值、腹痛、障礙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并存在一定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飲食不規律等多種原因影響下導致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多,這也提高了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疾病的發生率。糖尿病患者機體代謝能力紊亂,而且機體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會誘發一系列并發癥,其中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是臨床高發疾病[2]。糖尿病與肺結核兩種疾病可相互影響,促使疾病反復發作,而且還會導致機體出現耐藥性,降低預后效果。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疾病增加臨床治療難度。結核桿菌會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需求,從而影響降糖效果,使機體處于惡性循環。肺結核是消耗性疾病,需熱量支持,而糖尿病患者控制攝入過多的熱量[3]。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在飲食方面存在一定障礙。糖尿病患者若不穩控好血糖,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持續下降,誘發微循環障礙,提高結核桿菌的繁殖能力,控制結合抗體的形成,加重結核病情。因此,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實施血糖空中有著重要意義。
有相關研究稱:對患者同樣實施抗結核治療,A組患者應用胰島素皮下注射,B組患者應用口服藥物治療,在痰菌培養轉陰率、治療有效率方面A組優于B組[4]。這表明: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實施抗結核與控制血糖治療臨床價值高,提高預后效果。此次研究中得知:兩組患者在護理有效率方面進行比較,血糖控制治療96.92%高于常規治療84.62%,兩組患者在不適癥狀發生率方面進行比較,血糖控制治療患者出現咳痰咳痰價值、腹痛、障礙發生率低于常規治療,這表明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而此次研究結果與其相似,這充分證明了此次研究有效性與真實性。所以,對患者實施藥物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合理安排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物質的攝入,并對患者實施宣教,提高其對疾病認知度,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積極配合治療,定期監測血糖,從而延長生存時間[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實施血糖控制治療臨床價值高,即可有效控制機體血糖,還可改善患者結核相關癥狀,提高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意識,更加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疾病好轉,保證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鯤.血糖控制在 2 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4):180-181.
[2]張硯,朱凌云,左維澤,等.肺結核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的 T淋巴細胞亞群及其與血糖控制水平相關性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3):28-29.
[3]何凱立,宋濤,駱燕鳴,等.自我效能干預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5):38-40.
[4]鄭春蘭, 胡旻慧, 趙麗,等.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臨床特征和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4):577-580.
[5]蔣杰,石夏瑩,張誼芳,等.藥學干預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7, 34(2):28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