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哈達


摘要:目的:評價血液透析室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療效。方法:選擇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血液透析室中的患者56例,按照抽簽法的要求對其分組,平均分成實驗組(28例:護理風險管理)與對照組(28例:基礎類型的護理),分析風險問題與滿意度。結果:實驗組的風險問題與滿意度優于對照組,相互之間的比較呈現出明顯差異性,P<0.05。結論:在血液透析室實際護理工作中,采用風險管理方式,有助于合理的預防危險問題,有著很好的推廣優勢。
關鍵詞:血液透析;護理風險;改進措施
引言
血液透析室在整個醫院而言屬于相對特殊的一個科室,這就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提出較高的要求,他們要能夠認識到各種護理風險,但是,目前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血液透析護理工作中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風險,醫護人員只有針對這些風險加以改進和完善,才能夠促進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1基本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間血液透析室的患者中,選擇56例進行分析,按照抽簽法的要求,將其平均分成兩個小組,即實驗組與對照組,每個小組28例。對照組:年齡:35歲到65歲,中位(42.11±1.22)歲。性別:男13(46.4%)例,女15(53.6%)例。實驗組:年齡:34歲到66歲,中位(42.12±1.24)歲。性別:男14(50.0%)例,女14(50.0%)例。納入標準:進行血液透析;對這次研究的內容呈現知情的狀態。排除標準:透析中斷;精神疾病。對照組以及實驗組的相關基本資料,主要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在計算之后所獲得的結果未見差異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在實際工作中主要使用基礎類型的服務方式,正確開展飲食方面的引導工作,針對用藥狀況進行合理的監督與調查。
實驗組:在實際工作中主要使用的是風險管理方式。(1)成立護理風險質控小組。由科室護士長及組長等高年資護士組成護理風險質控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組織人員討論,全面評估、檢查及總結科室重點時段、重點人群的質量管理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及反饋。要培養科室全體人員有風險防范意識,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重點分析和討論血液透析中心近幾年來常見的糾紛案例。(2)改善相關制度內容,要求合理的進行消毒控制,以此預防交叉感染問題。②要求護理工作中正確進行靜脈插管的固定處理,預防插管脫落出現感染現象。(3)在實際工作中要求護理工作者做好各方面的巡查管理,尤其是內瘺部位,如若有滲血問題,需要立即對其進行處理。(4)加強血液透析專業培訓。由于血液透析操作原理和技術都相對復雜,建立長期的培訓機制,對在職的護理人員進行常規化的學習和培訓,并采取考核的方式進行強化,達到提升業務水平與培養專業服務態度的目的,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操作失誤率的作用。(5)護理工作者應當全面了解脈搏狀況及血壓狀況,如果發生了耳鳴現象亦或是心動過速的現象,應當告知醫師,以此預防風險問題。(6)機器設備維護。建立機器設備相關臺賬,每臺機器設有機器使用登記本,每班登記,如果機器有故障,及時與工程師匯報,給予處理。每臺機器每年保證做透析液培養等檢查,每班要對機器外部及內部給予消毒,水處理由工程師負責監測和消毒,定期更換濾芯等材料。對于科室其他儀器設備,由專人負責,定點放置,定期檢查和登記。庫房干濕分離,物品的進入專人負責,做好登記。(7)健康宣教。要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我科采取的是護士與病人結對的模式給予健康宣教,根據病人處于誘導期和維持期給予不同的內容的宣教,形式包括了口頭宣教、視頻播放、微信學習、公休座談會、健康手冊等,內容包括了飲食、運動、血管通路、規章制度、血透相關知識等。護士可以根據患者的特點及病情,評估后給予適當的著重的講解。
1.3判定指標
(1)利用問卷的方式對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數一共一百分,得到九十分以上,認定成為非常滿意,得到七十分到九十分,認定為一般滿意,得到七十分以下,認定為不滿意。在這次研究的過程中,將非常滿意數據與一般滿意數據相加進行滿意度的計算。()2記錄內瘺部位滲血、交叉感染以及瀕危風險的發生次數,對發生率進行評價。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觀察指標比較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風險問題
實驗組(3.5%)低于對照組(35.7%),P<0.05。詳見表1。
2.2滿意度
對照組(67.8%)低于實驗組(96.4%),P<0.05。詳見表2。
3討論
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療急慢性腎衰竭的主要替代療法之一,它是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將患者體內的毒素、代謝產物及多余的水分排出,從而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的平衡,其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屬于高風險操作。那么只要有醫療活動,就必定存在醫療風險,因此加強血液透析管理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制定相關防范對策,防患于未然,從而保障患者安全,減少醫療差錯,提高護理質量。上文主要針對血透室內風險管理護理方式的應用進行分析,對照組的問題發生多于實驗組,P<0.05。在對風險問題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狀況考慮相關問題。一般情況下,在血透的過程中,器械會與體內的血液形成直接接觸,在長時間接觸的情況下,如果相關器械設備沒有進行合理消毒,就可能發生交叉感染的問題。在此情況下,要求護理工作者做好相關的機械設備消毒工作,根據具體狀況進行處理,保證能夠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正確的措施解決問題,創建科學化的工作模式。除了要做好設備消毒工作之外,還應按照具體的制度要求,針對室內的空氣進行消毒處理,預防交叉感染問題。在此過程中,護理工作者還需密切觀察體征狀況,一旦發現有心動過速亦或是其他問題,立即告知醫師對其進行處理,以此形成良好的模式。
綜上所述,在血透室實際護理工作中,相關工作者應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按照制度要求進行機械設備的消毒,并在日常工作中及時發現瀕危問題,立即對其進行搶救,以此降低死亡率,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睿.血液透析室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7.
[2]孔竹梅.血液透析護理的風險管理[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