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越
摘要: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這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常豐富,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揚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簡要闡述了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揚存在的問題,分析了非遺文創產品的設計原則,并分別從創新文創產品的造型和功能設計、利用文創產品傳達文化內涵以及注重細節,搞好新媒體營銷等方面,提出非遺元素與文創產品設計相結合,保護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措施。
關鍵詞:非遺元素;文創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州地理位置優越,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形成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空間逐漸減小,這種形勢引起了國家的重視。近幾年,世界各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呼聲越來越高,不斷探尋保護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策略[1]。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有關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我國各族人民世代相傳而且被當作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各種形式的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還包括與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有關的物體及場所。具體包括包括:(1)傳統的口頭文學和作為口頭文學載體的語言;(2)傳統的雜技、曲藝、戲劇、書法、美術、音樂以及舞蹈;(3)傳統的技藝;(4)傳統的禮儀、節慶等一系列民俗;(5)傳統的體育以及游藝;(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2]。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揚存在的問題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消失
廣州市屬于非物質文化大市,近幾年,雖然一些比較聞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取得了應有的保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瀕臨消失。例如最早出現在明代的戲劇,經過漫長的發展之后,它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分布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戲劇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已經很難看見戲劇的身影。除此之外,在民間還存在著民間文化苦苦支撐的情景,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過濫開發或者是市場的不斷減小,文化的傳承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二)非遺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口老齡化
通過調查廣州市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可以看出,目前,廣州市在民間藝術以及技藝和文學等方面,文化的傳承人年齡普遍較高,且呈現傳承人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特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平均年齡為65歲,年級最大的已經達到了108歲,老齡化問題亟需得到解決。
(三)傳承的體系匱乏
因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缺乏足夠的重視,且傳承人口老齡化,致使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體系并不健全。調查結果顯示,在現階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中,可以登臺表演河洛大鼓的藝人總共不超過10人,雖然形式十分的嚴峻,但是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學習這門民間藝術,年輕人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態度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揚陷入困境。根據我市文化遺產調查團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國范圍內的年輕人中,有近9層的人覺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揚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想要學習的人數卻不足10%[3]。
(四)文化土壤的流失問題較為嚴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手機、電腦、電視迅速普及,在傳媒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外的一些文化大量涌入我國,出現了新型的藝術性形式,瓦解了民間文化所營造的氛圍,部分傳統的藝術漸漸地被年輕人遺棄。
三、非遺文創產品的設計原則
(一)文化性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淀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承載著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非遺文創產品的關鍵就是文化,一般來說,非遺項目的不同,它所承載的文化也各不相同,在著手設計非遺文創產品時,設計人員必須要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發掘非遺項目的內在特質,并使用科學的方法設計出有創意的產品。一個好的設計可以利用文創產品的形式展現非遺項目的文化,將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展現給更多的人,有助于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二)創新性
設計文創產品時不可進行簡單的生搬硬套,需要在掌握現代審美潮流的基礎上,對非遺文化進行二次的創造和加工,用全新的形式巧妙的展現非遺文化。在實際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廣州市非遺文創產品雖然作出了創新,但是具有非常嚴重的同質化問題,產品的設計缺少創意,突破性較差,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三)功能性
非遺文創產品不單單是一種工藝品,也不是簡單復制非遺和剎那品的產物,它還用具備一定的功能性。大眾在購買文創產品時,不僅會考慮到它的造型,更多地會考慮產品的功能。目前,非遺文創產品的創新性不高,難以滿足當代人的審美標準,只能將其買回當作是工藝品,用于收藏,實用價值不高,難以融入當代人的生活,無法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揚的作用。
四、非遺元素與文創產品設計相結合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措施
文創商品的設計上除了滿足產品外形與行為層次外,更該有心理層次的深度文化精神,以此展現文化內在層次滿足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文化的認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將非遺元素與文創產品設計有機結合起來,保護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創新文創產品的造型和功能設計
影響消費者購買力的一大因素便是非遺文創產品的造型設計,一般來說,非遺文創產品覆蓋的范圍比較廣泛,比如生活用品、文具用品、服裝配飾等方面。比如:北京博物院的‘朕知道了朝珠耳機與膠帶,就是把現代的產品與清代宮廷的象征充分結合在了一起,令產品不僅具備時尚感,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廣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也應該將非遺元素與文創產品的設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設計不同的文創產品,進而更好地保護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打造文創產品的品牌
近幾年,故宮出品的文創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大,故宮博物院在2018年12月首次推出了美妝產品,古風的設計受到消費者的爭相搶購,但經過了1個月以后,這類化妝品停產了,主要是因為社會上對這款產品形成了兩種態度。例如出品的口紅,該產品的外觀以及顏色的靈感都是來自于故宮的藏品,僅上架了四天銷量就已經到了4萬支,但是由于外觀粗糙,膏體的順滑度不足等問題引發了網友們的吐槽。所以,廣州非遺文創產品若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要做到揚長避短,從產品的創意方面以及設計方面提高文創產品的品牌魅力,爭取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維持競爭的優勢。
(三)利用文創產品傳達文化內涵
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每一個元素、符號和形狀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非遺文創產品與普通產品的區別就在于文化,文化是非遺文創產品的價值體現,同時文化還是文創產品向消費者展示的重點內容。啦啦啦啦南京‘大觀園,南京的云錦博物館展出的金陵十二釵云錦玩偶,就是把創意元素和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南京的剪紙傳承人把剪紙和金箔這兩個國家級別的非遺文化結合在一起,金箔剪紙不僅具備較高的實用性,它的工藝性也很強,用嶄新的視覺向游客展示了古老的文化,把無形的文化內涵傳達給受眾[4]。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深度地開發和挖掘文創產品,才會取得消費者的認可,同時這也是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揚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注重細節,搞好新媒體營銷
好的非遺文創產品離不開優異的工藝的支持,目前,非遺文創產品逐漸成為了新的潮流,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不應該讓產品的做工質量成為非遺文創產品大賣的絆腳石,更不可以成為消費者拒絕購買或者是挑刺的借口。在設計生產非遺文創產品時,需要精心選擇質量過關的材料,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監管,保證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的進度。除此之外,在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快速傳播的特點,用裂變式的傳播形式刺激并拉動非遺文創產品的銷售,推動廣州市非遺文創產業的良好發展,更好地保護和發揚廣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揚存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消失、傳承人口老齡化、傳承的體系匱乏、文化土壤的流失問題較為嚴重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充分參考非遺元素與文創產品相互結合的方法,從產品的創意方面以及設計方面提高文創產品的魅力,更好地保護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羅穎.非遺視野下廣元旅游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策略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8(03).
[2]熊彥普.非遺視角下的揚州旅游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策略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12).
[3]李林清.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N]. 駐馬店日報,2015-07-08.
[4]司娟.傳承經典 ?發揚中原文化——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及保護淺談[J].名作欣賞,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