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梅傲雪 趙娟
【摘 ?要】目的: 觀察于抑郁癥護理中開展共情護理對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影響分析。方法:研究選取2018年到2019年期間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16例進行比對分析,按照電腦隨機分組,將58例患者納為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將58例患者納為研究組,開展共情護理。結果: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抑郁自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評分(P<0.05);研究組患者在身體功能、情感狀態及社會功能三個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評分(P<0.05)。結論:于抑郁癥護理中開展共情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抑郁情緒,利于改善患者生活功能。
【關鍵詞】抑郁癥;共情護理;抑郁情緒;生活功能;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79-01
抑郁癥為臨床常見的心理障礙性疾病,考慮患者不同的成長環境及心理狀況,致病因素較多,考慮疾病的特異性,臨床疾病具有較強的復發性,治愈難度較大[1]。為了改善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況,提升生活功能,研究特于抑郁癥患者開展共情護理模式,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2018年到2019年期間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116例進行比對分析,按照電腦隨機分組,將58例患者納為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31例,年齡區間在19歲到59歲之間,年齡中位值為(35.46±2.43)歲,將58例患者納為研究組,男性26例,女性32例,年齡區間在18歲到60歲之間,年齡中位值為(36.08±2.61)歲,比對兩組患者患病年齡及性別及基礎資料差異,提示無差異可進行后續比對分析(P>0.05)。
納入標準:(1)研究觀察對象均符合《精神類疾病診治指南》中對抑郁癥的診斷標準;(2)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持知情授權。排除標準:(1)言語交流障礙、意識障礙;(2)惡性腫瘤等危重疾病患者;(3)其他精神類疾病患者;(4)自殺傾向;(5)治療依從性差。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護理,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預,遵醫囑給予用藥干預;研究組患者開展共情護理,建立共情護理小組,由年資高的護理人員擔任組長,對組內人員進行統一培訓,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強化護患溝通技巧,針對患者及家屬的疑問進行解答,主動詢問患者護理需求;給予患者抑郁自評表進行病情評估,了解患者郁結所在,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礙進行針對性的排解,并做好實時的問診記錄;加強疾病宣教,針對疾病機制、先進的治療方式、自我調節等相關問題對患者進行講解,提高疾病知曉,利于緩解患者緊張情緒[2];對家屬進行宣教,提高家屬對疾病的關注度,建議家屬多陪伴及開導;加強社會支持,普及相關精神類疾病的社會關愛,避免異樣眼光;鼓勵患者參與社區、社會集體活動,提高生活熱情[3]。
1.3評價標準
研究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及生活功能評估表(SF-36)對患者護理前后進行評估。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收集的數據借助SPSS23.0軟件進行客觀對比,P<0.05表達數據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自評分相較
護理前比對兩組患者抑郁自評比顯示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抑郁自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評分,差異顯示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生活功能護理前后生活功能相較
護理前比對兩組患者身體功能、情感狀況及社會功能三個維度的評分顯著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在身體功能、情感狀態及社會功能三個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評分,差異顯示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抑郁癥患病幾率不斷上升,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疾病既有反復性及持續性等特征,疾病持續進展極易導致厭世、自殺傾向[4]。隨著社會對心理疾病關注度的提高,臨床護理模式增加以心理護理為基準的共情護理,針對抑郁癥相關疾病患者,通過打開患者的心門,鼓勵患者傾述,運用情感宣泄法,改善患者情緒低落情況,采用鼓勵及安慰的方式,提高患者對生活的熱情,緩解抑郁情緒[5]。本研究表明,護理前比對兩組患者抑郁自評比顯示無統計學差異,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抑郁自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評分,護理前比對兩組患者身體功能、情感狀況及社會功能三個維度的評分顯著無統計學差異,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在身體功能、情感狀態及社會功能三個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評分,數值可以看出,于抑郁癥護理中開展共情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抑郁情緒,利于改善患者生活功能。
參考文獻
[1]熊貴芬,張慧,彭國美等.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抑郁癥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16-19.
[2]朱偉玉,徐美英,高志虹等.針對性睡眠護理在抑郁癥患者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34):2675-2677.
[3]沈鳴雁,李清.1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伴抑郁癥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 (4):502-505.
[4]周蘇明,陳新霞,趙玲玲等.家庭功能與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服藥依從性的相關性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8):739-741.
[5]李秋敏,王再生,李元玲等.老年病專科護理人員繼發抑郁癥的風險模型及應用[J].廣東醫學,2017,38(23):3653-3657.
作者簡介:
趙海燕,性別:女 出生年月:1982年1月 籍貫:河北省石家莊市 學歷:本科。 科室:精一科 ?現任職稱:護師 單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