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
摘 要:隨著廣大家長對幼兒教育教學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多媒體技術得到了廣大幼兒教師的廣泛推崇,為提升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度和參與度奠定了良好基礎。本文在對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進行綜合闡述的基礎上,分析了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對策,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學;多媒體;興趣培養
1 前言
隨著幼兒教育研究進程的不斷深入,幼兒學習情緒的培養對其日后學習思維的養成具有決定性作用,在幼兒早期過程中,通過激發起學習興趣,有助于實現對幼兒體力和智力的鍛煉,彰顯現代教育的價值。因此,探討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是指通過對計算機價值的充分發揮,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圖片、視頻以動態的形式表現出來,為教學工作提供方便。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克服以往說教形式的弊端,對幼兒的感官造成刺激,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將學習資源以豐富的形式呈現在幼兒面前,對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推動性作用。伴隨著多媒體在幼兒教訓過程中應用的日趨廣泛,不僅有助于促進傳統教學觀念的轉變,還能夠實現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啟蒙,通過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事先為學生制造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幼兒建立起對青蛙產卵的正確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對青蛙產卵的地點和季節進行說明,并通過在周邊設置標志性景物的形式,提升學生對青蛙產卵過程記憶的深刻程度[1]。
3 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3.1 利用多媒體刺激幼兒感官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將其引入到幼兒課程教學中,有助于對幼兒的聽覺和視覺造成刺激,形成激發幼兒學習熱情的前提條件。在幼兒教育時期,識字課程的重要性不可小覷。為了提升識字課程的教學有效性,教師可借助于多媒體平臺,在對漢字教學資源進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礎上,制作出立體的動態的文字教學課件,使學生能夠在觀察漢字的同時,聆聽漢字的讀法。例如,在水果相關漢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搜集一張大樹的圖片,將不同類型的水果漢字粘貼其上,引導學生根據水果的顏色對漢字進行形象記憶,并在認讀漢字后,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該設備的讀音,為學生認讀漢字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2]。另外,在利用多媒體教學道具刺激幼兒感官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以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期望為基礎,引導幼兒積極地進行語言表達,提高幼兒的感官調動能力,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2 重視創設多媒體情境
多媒體技術最大特點在于能將單純的文本信息轉換成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的結合,創設出生動、形象、逼真并富有感染力的情景,吸引幼兒多種感觀,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最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由于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的特點,且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較為緊密,加之幼兒智力發育不成熟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教師應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作為根本著眼點,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充分集中。例如,在教授數字“1”的過程中,教師可搜集和整理日常生活中與“1”形狀類似的圖片,如金箍棒、手指餅干、胡蘿卜等,使幼兒能夠結合自身對上述物品的理解,明確數字“1”的概念。當前我國高度重視學前教育,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景,不僅能夠調動學幼兒的思維變化,還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豐富的色彩和層次,幫助幼兒提高了認知能力,體現了現代化教學理念的教育優勢。
3.3 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在幼兒教育階段,不僅要學習數學和識字課程,還應通過學習音樂、繪畫和舞蹈等藝術類課程,實現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通過開設藝術類課程,有助于實現對幼兒審美能力的發掘,形成幼兒鑒賞美的良好基礎。在以往藝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教師示范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容易因課程內容設置較為單調使幼兒產生懈怠和厭倦心理。因此,教師可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依托于數量龐大的網絡資源,實現對教學資源的豐富,使幼兒的情操能夠在欣賞多媒體圖片和視頻的過程中得到陶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對視頻中的舞蹈動作進行模仿和創新,實現對幼兒思維發散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幼兒肢體協調能力,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絡上下載動畫人物跳舞視頻,如《兒歌舞蹈大課堂》,讓幼兒對視頻中動畫人物的動作進行實際模擬,利用幼兒天生具有的濃厚模仿興趣和模仿優勢,激發幼兒肢體的內在潛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4 注重對幼兒想象力進行培養
豐富的想象力是解決問題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在幼兒教育時期,教師應予以幼兒想象力培養以密切的關注度,突破傳統教學形式的束縛,建立在對幼兒成長發育規律進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實施科學的引導策略,為抽象思維的形成奠定良好前提。由于幼兒思維尚未發育成熟,難以實現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對多媒體直觀性和生動性優勢的充分發揮,不僅有助于促進抽象知識向具象知識的轉化,還有助于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程度。在自然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多媒體平臺為基礎,為學生展示自然界的瑰麗景觀,并播放歌曲,使幼兒能夠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放空思維,促進想象力的馳騁,聯想自然界畫面,培養自身的思維發散能力。
例如:在《雨的形成》教學過程中,教師予以了幼兒動手操作的機會,引導幼兒進行燒杯加熱實驗,使幼兒能夠直觀的看到水-水蒸氣、水蒸氣-水珠的過程。然后,該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的動畫,把“小雨滴”變成了“水蒸氣”,在天空中越積越多,形成了“云”,遇冷就變成了“雨”,降落下來,并為該過程配置了輕松活潑的音樂,通過這種形式,有效提升了幼兒對教學過程的關注度,幼兒學習興趣、教學目的、教學效果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3.5 促進教學情境優化
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是為幼兒累積知識經驗的基礎和前提,幼兒對陌生事物具有較強的探索欲望,因此,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現實和虛擬的有機結合,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能夠積極投身于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例如,在《小小蒙古人》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多媒體課件為幼兒展示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建立起幼兒對蒙古族服飾和舞蹈的認知,使幼兒能夠獲取直觀的生活經驗,為幼兒了解蒙古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礎。通過這種形式,能夠有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促進教學情境優化。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過程中,幼兒教育方式實現了全面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了切實轉變,將幼兒放在了教育的主體位置,充分體現了學前教育的人性化教育優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傳統的理論知識教育被大大豐富,幼兒能夠通過多媒體中展示的圖片信息和視頻信息,與實際生活進行對比,培養了幼兒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良好行為習慣。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刺激幼兒感官,重視創設多媒體情境,有助于形成幼兒全面發展的良好前提,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有助于迎合現代幼兒教學理念。此外,利用多媒體實現對幼兒想象力的培養,能夠增強幼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可參考和借鑒上述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淑蓉.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6):265.
[2] 李晶晶.淺談多媒體課件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3):225.
[3] 梁超.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