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輝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被引入課堂,成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秘密武器”,所以微課在課堂中的應用備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因此,為了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堂,并自主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可以將微課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言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微課的教學價值呢?本文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期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微課;小學生;語文課堂
微課是一種短小精悍的視頻,其應用消除了傳統教學的弊端,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對視頻進行自由調節,并對教學重點和難點加以掌握,最終構建新的知識框架,為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微課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值得被推廣和采納。鑒于此,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微課在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推敲和探討,以此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充滿期待,最終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拓展語文思維,從而實現課程改革提出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
要想學好語文知識,那么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使學生在開課之前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之后將不懂的知識加以總結并作出標記,最后在聽課時進行針對性的聽講,以此提升聽課效率。為了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教師可以將預習內容錄制成微課供學生進行學習,之后通過調整微課的播放進度,將知識加以內化,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例如,在學習《寒食》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寒食,我將預習的內容錄制成微課供學生進行了學習:
1.寒食節的日期: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
2.寒食當天的習俗:全家禁火,只吃現成的食物。
3.寒食的由來:在春秋時代,晉國公重耳在逃難的過程中,艱苦挨餓,而他的隨從不惜一切代價割掉自己身上的肉讓他充饑,然而當重耳重返朝廷后做了國君,并獎賞了他身邊的有功之臣,而介子推拒絕封賞帶著母親隱居高山上,這時為了引其出山,重耳命令部下燒山,結果介子推寧可被燒死也不肯接受封賞。最后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將這天命為寒食節,全國大大小小都禁火,并飲用現成的實物。
通過這一微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寒食的起源以及設立的意義,以此對古詩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意圖理解得更加深入,從而提升古詩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身上具備多種能力,但是受環境的影響導致它們沒有被充分地體現和發展開來,所以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在接受相同的教育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相當活躍,并能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而有的學生無法理解課堂知識,學習起來相當得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和難點錄制成微課供學生進行學習,之后經過反復觀看,掌握學習方法,最后豐富自身的知識框架。
例如,在教學《石灰吟》這一課時,我將本首詩的寫作背景錄制成為微課供學生進行了學習,主要內容如下:
1.歷史背景:詩人為明朝的大臣,在職期間救災賑荒,在瓦剌入侵時,奮勇抗戰,使人們免受蒙古貴族的野蠻統治。石灰吟這首詩是詩人人生的真實寫照。
2.寫作意圖:古詩以物言志,通過對石灰的贊美來體現詩人為天下百姓的生活而費心費力,并樹立將國家的社稷為己任的決心。
通過這一微課的學習,使學生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鳴,之后結合古詩的翻譯,對古詩的中心思想進行了總結,并掌握古詩中情感表達的方式,為接下來的寫作積累了經驗。
三、微課在課后復習中的應用
由于學生缺乏復習的習慣,所以即使掌握了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但是沒有及時復習,而被遺忘,這對知識框架的構建很不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復習教學的開展,將復習內容錄制成微課供學生進行學習,從而明確復習思路和復習方向,最終在復習中查漏補缺,經過自我反思后加以改進,以此提升自身的整體水平。
例如,在學完大部分的漢字后,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漢字之間的關系,于是我將漢字的同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了錄制供學生進行了學習:
以富裕為例
1.同義詞:寬裕
2.反義詞:貧窮
3.常用的句子:小明的家庭比較富裕,每次放學回家都有專門的司機接送。
以難過為例
1.同義詞:難受
2.反義詞:開心
3.常用的句子:小紅的愛寵去世了,得知這一消息后,小紅很難過。
經過上述微課的學習,讓學生回憶了相關的詞語,并且整理了漢字的規律,從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漢字和詞語,以此形成一定的漢字體系,為接下來的應用做好鋪墊。
綜上所述,微課在課堂中的應用是一種教學趨勢,也是學生成長的需求,所以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注意對微課的學習和探討,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以此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微課的應用價值和意義,并學會自主探究課堂知識的方法,最后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和語文思維,適應社會的發展,以此實現整個語文教學的目標,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賈調蘋.微課助力小學語文課堂[J/OL].學周刊,2020(03).
[2]董坤.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