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淵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領域對高精尖端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而今高精尖端人才的匱乏的局面致使我國受制于人,為改變現狀,國家提出素質教育,教育領域為響應國家靈活性素質教育的號召,從初中階段的老師就要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目標,從分數教育轉到科學思維的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課堂效果,通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活躍課堂氣氛。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氣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和鍛煉思維能力為主旨。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在針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材內容,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要場所,經過長期的觀察我們發現:學生的思緒經常在課堂上漫無邊際的飄蕩,師生之間零互動,這使得學生完全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調動課堂的氣氛, 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高效學習。
1.調動初中數學課堂氣氛的必要性
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其思維邏輯性強,尤其是計算數學。但是初中生沒有體系化的數學思維,難以破解重點難點、解決思維障礙、全面的獲得對數學更深層次的領悟。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對學習萌發出的強烈信念,開闊拓展學生的思維信念。
2.按時預習,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作為思維邏輯嚴謹的科目,數學學習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這也是學生無法掌握且消化教師在課堂中所講的內容的主要原因。因此,學生在課前的預習對高效學習數學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前預習不僅能夠解決數學學習在課堂上的困難與否,還有助于幫助學生提前掌握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時,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聽課,當教師拋出問題時,學生可以及時跟上教師的步伐,由此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新課開始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的任務,并讓學生將自己認為的重點與疑點標記下來,方便學生在課堂中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重點和疑問上,幫助學生與教師進行深入的交流,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第三章第二節“驗證全等三角形”時,學生根據教師先前布置的預習任務自主學習全等三角形證明的多種方法。學生應在預習時將證明方法逐一掌握,像“兩邊加一角”或“兩角加一邊”等等,對不明白或理解有問題的方法先標記出來,在教師講解時著重聽講,課后加強對疑難點的練習,以便在解題時熟練掌握證明方法。學生提前預習既有助于對數學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從容回答老師的問題,從而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3.多媒體教學,多形式活躍課堂
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往往調動初中生對知識的向往和求知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學生了解客觀事物的規律大體都是表面——具體——內涵——抽象,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認識規律,經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來吸引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思維模式。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新舊課程內容環環相扣。教師在教授新課程內容時,可采取帶入的方法,借助信息技術輔助老師將新課程內容帶入到課堂中,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課堂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對頂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制作精美的PPT,通過兩邊的交叉轉動,通過動圖展示對頂角的樣子并進一步解釋對頂角的含義,信息技術輔助教師進行教學,往往更容易幫助學生吸收相關的數學內容,為學生營造有趣、高效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要摒棄老舊的教學思想,樹立新的教學觀念,合理運用輔助工具,使學習的內容更加通俗易懂,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4.“說”數學
4.1 新知提問
每一節數學課都會出學習新的概念內容,產生新的問題。同時, 學生的腦海中總會存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然而這些正是他們追尋和渴望解決的疑難問題。學生們腦海中存在的不同疑問就是教師的講義, 經過教師的講解把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網。因此,教師應該多鼓勵學會生能夠將心中的問題說出來, 共同解決新知識存在的疑問。
例如:教師在講解“用直尺和圓規作圖”時,在幫助學生認識了圓規后,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將各位同學對圓規的認識或問題總結后說出來, 鼓勵并且引導學生將“圓規只能畫圓, 怎樣來作圖?”“圓規怎樣量長度?”“圓規怎樣畫一個相同的角?”等有教學意義的問題提出來。接著, 教師以及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一系列的討論,完善對課題的研究。
4.2 操作提問
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操作不是單一的、機械的操作, 而是將思考融入到具體的課堂學習中來。因此,在學生和老師操作的過程中必定會產生學習方面的問題, 讓學生將存在的疑難問題說出來, 經過大家的思考、討論、最終解決,從而幫助大家共同進步。
例如:教師在講解“增加輔助線幫以證明”時, 先將一道需要添加輔助線證明的向同學展示出來, 由學生提出問題:“如何證明這道題?”接著,讓學生共同討論這道證明題, 通過大家的討論, 得出以下結論“這邊多一條平行線”或“那邊來一條垂線。”像這樣先向學生拋出疑問,再引出與答案相關的結論,在圖片中添加一條“輔助線”即可。教師經過提出疑問——學生討論——共同解決, 既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又能調節課堂濃厚的學習氛圍。
以上兩點是通過解決課堂中的問題,來調節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因此,教師應經常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大膽提問, 甚至鼓勵學生將課外問題與課本內容相結合提出新型問題, 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動整體學習數學的氛圍。
5.結束語
調動數學課堂的氛圍對于初中生學習數學有著深遠的影響,處于這種氛圍下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僅會空前高漲,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抽象、復雜的初中數學,填鴨式般灌輸給處于活潑好動的初中生,極容易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數學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使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承擔起這一角色,幫助學生轉變了學習數學的態度,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施海燕. 活躍初中數學課堂氣氛對策探討[J]. 陜西教育(教學版), 2014(4):77-77.
[2]王莉.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 考試:教研版(14):102.
[3]李艷. 淺析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 教師, 2012(1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