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山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基礎語文能力,看圖寫話針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抓住看圖寫話的教學要點對學生的基礎寫作能力進行培養。文章主要圍繞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步驟要點展開研究,介紹了抓住圖畫細節、尋找情節聯系、完善寫作思路等幾種不同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看圖寫話
看圖寫話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是寫作的基礎訓練,學生在看圖寫話當中對寫作所需要的方法與技能進行鍛煉,形成對寫作的初步認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看圖寫話當中也能夠得到鍛煉,還能夠對學生的寫作思維邏輯進行鍛煉,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師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抓住看圖寫話過程中的各個要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步驟要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處。
一、抓住圖畫細節
看圖寫話訓練過程中,圖畫的本身內容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緊緊抓住的教學內容。圖畫內容是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基礎材料,學生只有對圖畫進行認真仔細觀察才能夠理解圖畫內容與內在含義,能夠順利確定學生即將寫的片段主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所展示圖畫進行仔細觀察,對圖畫中展示的所有內容都認真觀察,形成對展示圖畫的整體認識 。更重要的是,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對所觀察的圖畫細節進行仔細觀察 ,找到容易忽略的部分,能夠使學生對圖畫的理解更加全面細致,有助于學生的后續創作。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看圖寫話過程中,有一幅圖展示的是下雨天“媽媽”背“我”回家,圖畫中有一個細節是畫面當中的另一個小女孩獨自撐著傘走在回家路上。教師發現有一些學生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在描述過程中提到了獨自撐傘的小女孩,但是并未與畫面主體人物產生聯系,說明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是存在一定不足。另一部分學生則是完全沒有注意到獨自撐傘的小女孩,當做一個路人來處理。后續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指出了這一個問題,幫助學生增長觀察圖畫細節的能力。
二、尋找情節聯系
尋找展示圖畫的細節內容只是學生的創作基礎,教師接下來要做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對圖畫中的內容進行思考,確定出圖畫所展示的情節,并且能夠將各個情節進行合理擴充,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雛形。學生尋找情節聯系的過程就是學生對圖畫內容深入思考的過程,能夠促使學生對圖畫進行合理想象,將簡單的圖畫有機擴充為整體故事,能夠在故事主題的引導下準確描述故事的內涵。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在教師看來“腦洞大開”的想法,教師不應該對學生的想法進行直接否定,需要對學生稚嫩的想象進行引導,使學生的聯想能夠落實在生活實際當中,顯示出既有想象空間又有實際的特點。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看圖寫話過程中,圖畫由兩個片段組成,分別是螞蟻發現了食物和很多螞蟻搬運上圖食物,學生在初次看到圖畫時很可能會不理解兩幅圖中存在的聯系,教師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很多只螞蟻怎么會知道那個食物在那里的呢?是上圖中的小螞蟻告訴他們的嗎?”學生的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聯想:上圖中的小螞蟻發現了食物,回到洞穴中將這一消息告訴給了其他小伙伴,大家一起重新來到發現食物的地方,一起出力,將食物搬回。教師利用問題將學生的思路進行連接,使學生能夠發現圖畫當中的聯系,進行下一步創作。
三、完善寫作思路
看圖寫話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將圖畫展示的內容進行完整的敘述,形成連貫的敘述整體,完成復述過程。教師在最后的環節需要帶領學生對寫作思路進行完善。學生在尋找圖畫細節與情節聯系過程中,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對所有細節一一進行確認,還要對情節進行合理想象。但是,在進行創作過程中,學生的寫作思路是教師不能夠代替的,教師需要教給學生寫作思路如何讓完善的方法。不然就會容易出現情節不連貫,敘述錯誤的寫作成品。
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看圖寫話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寫作思路對學生進行引導。時間前后發展是一種復述思路,適用于敘述一件完整的事件發生、轉化、結束的過程;動作的變化是一種復述思路,適用于任務場景中的動作變化想象;學生還可以從人物之間的關系猜測入手,以不同的任務身份作為復述依據,進行圖畫的復述創作。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看圖寫話過程中需要對圖畫進行仔細觀察,確定對學生的復述思路進行怎樣的引導,提升學生敘述的邏輯性,逐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教學重點在于教師對學生整體創作的引導。教師首先需要帶領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內容,對圖畫有一定了解,確定圖畫當中的細節。其次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將圖畫當中的情節進行聯系,將圖畫內容串聯起來,方便后續創作。最后,教師需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創作思路,使學生能夠在一定的邏輯指導下進行。教師對學生按照創作要點進行引導,能夠使學生逐漸增強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葉福泉.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小學語文.2015(04).
[2]管建剛.“自己的話”寫“自己的事”[J].人民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