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石 孫麗丹
摘要: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的內涵進行闡述,指出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存在社會金融機構資金支持不足、輿論媒介難以做好輿論支撐、企業的參與熱情低、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沒有有效利用、創業社會保障沒有全面落實等問題,并對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從社會金融機構、輿論媒介、企業、創業孵化園、社會保障體系五個方面去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問題;原因;對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觀念深入人心,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投身于創新創業的浪潮中。如何有效整合社會金融機構、企業、輿論媒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社會保障等多方資源,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的提高,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1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存在的問題
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目前存在的問題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問卷調查來研究,主要想了解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認識和態度、是否創業、創新創業的基本條件、創新創業的困難以及大學生從事創新創業是否得到社會主體的相應支持。
1.1社會金融機構資金支持不足
創新創業資金,尤其是初期啟動資金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非常重要,是大學生開始創新創業活動的物質保障。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資金獲取來自社會金融機構的只有20.59%,38.24%的大學生表示創新創業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政策支持下的相關創業基金,27.45%的大學生表示創新創業資金主要來自個人積蓄和家庭支持,由此可見來自社會金融機構的支持遠低于家庭支持和政府支持,反映出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金融機構資金支持不到位。
1.2輿論媒介難以做好輿論支撐
社會輿論環境不僅影響著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還會影響其行為方式。問卷調查發現,人們雖然通過不同的輿論渠道接觸著創新創業信息,但對接觸到的創新創業信息完全相信的僅有1.96%,有79.41%的人懷疑可信度但會自己去查,有18.63%的人對接觸到的創新創新創業信息持漠不關心態度。由此反映出,雖然目前社會輿論媒介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關注較多,但卻難以獲得社會信任,不能完全起到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作用,更難以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難以做好輿論支撐。
1.3企業參與的熱情低
企業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樞紐,但就現實情況來說,企業還是需要通過政府引導來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問卷調查發現,僅有13.73%的大學生表示創新創業資金主要來自企業的創業幫扶基金。所以說無論是投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資金規模還是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企業數量等都與我國的企業收益,企業數量形成強烈反差。由此反映,企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參與熱情低,大部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仍然有待提高。
1.4大學生對創業孵化園了解程度低
調查發現,僅有1.96%的人完全了解創業孵化園等大學生創業平臺,有31.37%的人基本不了解而且身邊沒有相關場所,甚至有22.55%的人對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作為新型的社會經濟組織,不僅沒有被大多數人了解熟知,而且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的場所還未普遍建立,可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的了解程度之低。
1.5創新創業社會保障落實難
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來說,失敗的風險防范異常重要,很多大學生愿意通過繳納一定的費用加入社會保險來獲得一定的社會保障,但是由于很多制度上的不明確和規定限制,導致大學生無法準確及時的獲取有關社會保障的信息,更難以與正常就業的人享受應有的待遇,并且與正規就業相比,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參與社會保障更困難更繁瑣,除此之外很多的流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還需要考慮異地參保的緣故,種種因素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對社會保障望而卻步。
2原因分析
2.1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投資回報具有不確定性
一方面,由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際,現實中大學生創新創業主要還處于實踐經驗積累階段,創新創業成功率極低,真正有發展潛力的項目并不是特別多,并且金融機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項目要求比較嚴苛,會考慮風險投資等諸多因素,導致僅有少部分大學生可以真正獲得資金上的幫助,另一方面,最近幾年世界整體的經濟環境并不理想,大部分金融機構容易出現融資困難的情況,致使很多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能得到企業的支持十分困難。
2.2輿論媒介缺乏公信力
隨著新媒體運作的日益市場化,媒體在利益的驅使下會帶來一些虛假片面報道。同時有些輿論媒體為了吸引公眾關注,迎合受眾的閱讀興趣,傳播一些低俗、惡俗、媚俗的新聞,導致輿論媒體的公信力大大降低。與此同時,輿論媒體不能處于宣傳報道的主動地位,多處于被動的地位,所以很難真正讓公眾認識到真正需要幫助支持的一些困難的大學生,往往是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取得成功后才跟蹤介入,雖然也起到了引導公眾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作用,但是,對于正在進行創新創業的大學生卻幫助甚少。對于將媒體作為平臺,通過報道去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找到社會支持的宣傳少之又少。
2.3創業孵化園運行機制不完善
一方面創業孵化園在運行之初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在一定層面上很大一部分有創新創業想法和創新創業思路的大學生了解不到現有的相關扶持政策,未能及時對接入駐到相應的創業園區,不能得到很好的幫助與指導。另一方面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受眾面小,對象單一,在運行中沒有實現“走出去”和“開放辦園”。宣傳力度低和受眾不明確這兩個運行機制上的原因導致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在實際運行中舉步維艱,難以提高自身的社會影響力,更無法實現人們對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的普遍認識。
2.4創新創業社會保障體系自身的局限性
一方面,在現階段,我國社會體保障體系在分工上存在崗位重復,崗位繁多的現象,出現了管理混亂,職責不明確的現象,創新創業社會保障體系難以真正的發揮它的作用導致其難以落實。另一方面,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覆蓋范圍有限,從當今的狀況來分析,社保制度并沒有達到計劃目標,更沒有做到完全覆蓋,在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時,明顯不足,有很多社會保障制度不符合現實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
3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的對策
3.1開通大學生創新創業“特色”資金申請通道
增加社會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存在低投入、高風險的投資特點,金融信貸機構應該盡可能的溝通和協調,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低風險專屬“特色”創新創業貸款服務,減少大學生創新創業向金融機構申請資金的繁瑣程序和申請利息,以保證更多有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開展自己的創新創業之路。
3.2加強輿論媒介的引導宣傳
輿論媒介要通過加強內部整頓,加強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提高公信力。一方面,依托新媒體終端構建創新創業的信息平臺,不斷完善擴展媒體平臺,形成豐富多元的傳媒渠道,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相關的創新創業信息,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充分了解創新創業,融入創新創業,擴大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影響力,使創新創業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和支持。另一方面,從大學生創新創業生存和發展現狀出發,不僅要關注創新創業的成功典型,更要關注處于困境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大力宣傳解讀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創新創業政策,減少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負面評價,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
3.3制定有效經營戰略
企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必備的資金支持是其社會責任的內容之一。企業可以通過設立不同性質、不同目的的基金和信貸項目,對有發展潛力和創新特點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進行資金、技術投資。另外,還可以借助企業長期積累的豐富經驗、較為完善的組織架構等來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指導,讓優秀的企業家作為創新創業指導導師為大學生做一些創新創業課程,讓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與先進的創新創業商業理念接軌。通過這些舉措,既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增添活力,又通過投資,檢驗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戰略是否恰當,最終實現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的提升,實現雙贏。
3.4提升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社會影響力
對于創業孵化園來說,增強對外宣傳力度、提高自身社會影響力非常重要。第一,加大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的宣傳策劃投入力度,借助互聯網、電視、微博等媒介,通過建立微信公眾平臺、成立宣傳網站、編寫宣傳欄等,擴大創業園宣傳的覆蓋面,從而提高創業園知名度與影響力。第二,想辦法拓寬受眾面,把大學生、普通民眾和中小創業者作為主要宣傳對象,通過多方宣傳增強民眾對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的了解,樹立創業孵化園的良好形象。第三,改善運營模式和運行機制,實現多元化運營。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應“走出去”,密切與社會投資機構等社會機構的聯系,促進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的可持續性發展。
3.5推進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社會保障機制
一是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社會保障管理體系。政府要以文正式件的形式明確相關社會保障機構和政府職能部門在創新創業的具體職責,做到分工清晰,權責明確。
二是要建立起一個覆蓋廣,適用性強的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社會保障機制。不僅要保證大學生享有普通人所享有的社會保障,還要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風險系數高的特點,建立專屬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社會保障機制,讓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沒有任何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 胡程.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實證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15.
[2] 郭龍.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評價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14.
[3] 祝坤艷.河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評價研究--基于AHP理論的視角[J].統計與管理,2017,(6).
[4] 朱京鳳.大學生就業創業社會支持體系構建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2017,(4).
[5] 傅旭.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探究[J].中國市場,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