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鑫 張胡琴 羅銀錕 祁占相 馬新宇
摘要:廣西金秀瑤族受當地自然環境與地理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包括生產禁忌、生活禁忌以及道德禁忌三個方面的傳統禁忌。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當地瑤族的生產經濟、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此導致其傳統禁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遷,具體表現為以城鎮、商業度假村為主的主動變遷以及以農村為主的被動變遷。
關鍵詞:瑤族;傳統禁忌;文化功能;文化變遷
一、廣西金秀瑤族傳統禁忌內容
禁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原始社會以及傳統社會甚至是現代社會中具有豐富的內容和深厚的沉淀。瑤族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山地民族,其傳統禁忌的內容也十分豐富。筆者認為,瑤族的傳統禁忌可分為生產禁忌、生活禁忌以及道德禁忌。三種禁忌還可以繼續劃分,即生產禁忌可劃分為言語禁忌、行為禁忌與崇拜禁忌;生活禁忌可劃分為婚姻禁忌、喪葬禁忌、節慶禁忌、禮儀禁忌以及女性禁忌;
廣西金秀瑤族的生產禁忌與當地的自然地理、經濟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廣西金秀瑤族世居大瑤山,且多居住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部分居住于丘陵河谷地帶以及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區,那里山高林密、水源充足、資源豐富,因此他們或于山中打獵、或在河谷耕地,使得他們對于自己所從事的生產勞動有著極富經驗性的總結,對于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變化也極為熟悉,。但是,由于他們一直處于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水平低下,使得他們對于自己在山中打獵所遭遇的危險以及自然氣候的變化往往與神靈聯系在一起,因此他們就會認為自己的一些做法導致了神靈的憤怒,由此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規避危險,這就產生了言語禁忌和行為禁忌。例如:在瑤族傳統社會中,每年正月初十、二十、三十日為“禁風”日,這三日不允許持刀上山,打草標要用石塊壓住,以示禁風,以免除當年風。同時,由于傳統社會早期的瑤族尚處于原始社會時期,其信仰處于多神信仰,為了“迎合”諸如家神、寨神、水神、火神等諸多神靈,他們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宗教禁忌。其后道教與佛教的相繼傳入,并與當地的原始宗教相融合,尤其是道教對瑤族影響甚深,由此也形成了極具道教特色的宗教禁忌。例如封齋,這是瑤族青年男子成年儀式中的“度戒”禁忌。在這期間,受度者及其家人和度戒師禁吃葷,即“封齋”。同時要忌房事,也不許和婦女言笑,不許仰頭看天等等,如果受度人無法遵守,則該儀式便不能稱之為完美。
他們的生活禁忌的存在,有著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為了保證當地社會的運行,維持社會穩定;其二,是為了加強族群的內部團結,區分本族與其他民族,增加族群的內在凝聚力,進而抵御外來勢力的侵擾。在傳統社會中,廣西金秀瑤族一直以來都受深受地主的壓迫以及當地政府的歧視(在唐朝后期,瑤族一直被成為“山越”)以及苛捐雜稅之憂。在婚姻禁忌中,當地規定,血族、宗族之內禁止通婚,嚴禁男女通奸;在喪葬禁忌中,棺材抬出門時,不允許棺材碰著門檻和樓梯。出殯時,死者之子女及親屬必須俯身趴在門檻和樓梯上,以此保護棺材順利抬出家門。在節慶禁忌中,瑤族人在特定時間內不允許干活,或趕黃牛勞作。在女性禁忌中,廣西金秀瑤族的各個支系對本族群的女性的規定相當多,例如:不允許女人用手指著廟宇里的塑像;不允許女人在廟宇前說不祥的話;不允許女人私自進到廟宇內。在禮儀禁忌中,瑤族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忌坐門檻,草鞋不能上樓。
二、廣西金秀瑤族傳統禁忌變遷形式及原因探究
廣西金秀瑤族傳統禁忌的變遷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城鎮、商業度假村為主的主動變遷,一種是以農民為主的被動變遷。。
在主動變遷中,城鎮、商業度假村的人們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主動放棄原有的生計方式以及風俗習慣,開始從事于旅游服務業。因此,他們為了迎合外來游客的審美水平,對于一些傳統禁忌,有意識的保留下來了,但是它們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在另一方面,為了迎合游客們的眼光,當地人還會有意識的將一些在外界看來格格不入的傳統禁忌進行拋棄,同時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會讓他們拋棄以前的傳統禁忌。不僅如此,當當地人將自己的禁忌傳統作為一種商業手段進行對外展示時,那些傳統禁忌就已經失去了它應該生存的土壤,因此這些傳統禁忌在未來的發展中有很大的可能性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同樣的,在城市里,人們也開始放棄原有的傳統生活,開始并熟悉了現代化的節奏,由此一些瑤族禁忌已被拋棄。
在被動變遷中,生活在農村的瑤族往往受到商業化、現代化的沖擊,使得他們被迫改變原有的勞動方式,進而使得他們放棄原有的傳統禁忌。例如,在傳統社會時期,生活在農村的瑤族居民或使用畜力耕種田地、或手持獵槍上山打獵,但是今天,機械化的發展已經取代了傳統的耕作方式,由此原有的生產禁忌也隨之被拋棄。同時,當地人也開始過上定居的生活,不在進入深山捕獵動物,在筆者訪談過程中,就發現當地人已經十幾年沒有進入過深山之中,在深山中的生存技巧也漸漸遺忘,甚至消失。不僅如此,由于當地農村的經濟尚有待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導致當地大量的人口外流,特別是女性人口的流失,加之教育的普及化,當地的女性禁忌、生育禁忌也漸漸開始消失。還有就是瑤族道德禁忌的衰退,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地人特別是背包俠的到來,使得當地人對于外來人已經習空見慣,對待客人也不再如以前那么熱情,同時與外界的頻繁接觸、人才勞動力的流失,使得當地的治安也出現了問題。
參考文獻
[1]馬廣海.禁忌的界限[J].民俗研究,2004,(4):45-53
[2]覃潔貞.瑤族傳統禁忌的文化設釋[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1.(3):10-13
[3]董素云.廣西金秀瑤族禁忌的文化內涵及功能價值[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