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視野下,小學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從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轉變。將“講堂”變“學堂”,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改變自己的角色,著重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練習、良好習慣的培養這幾個方面,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主要是指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帶領學生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高速度、高效率地學習數學知識,能讓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會學以致用,在實踐中解決數學問題。要想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一、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
小學數學是一個大的知識鏈,知識內容是分層次編排的,這就為預習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中國有句俗語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就是告訴我們提前預知對方戰況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在提前預知的情況下,找到對方的薄弱點,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那么,這個道理用在我們的小學數學學習上面也就是要讓我們的學生提前知道本節課的知識點和重難點,程度好的學生可能在預習的過程中就能夠自己掌握某個知識點,并領略這個知識點的精髓所在,而且這完全是在自學的基礎上掌握的,有利于知識的永久性記憶,那么當教師再來傳授本知識點時,只需要適當點播或趁機拔高,便將這個知識點完全透徹地傳授給了學生。而對于某些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提前預習則有利于他們提前對某個知識點的思考和問題的設置,可能在預習的過程中,他們不能獨立地解決所有的問題,一旦有教師的提示,他們便很快茅塞頓開,加上適當的練習,就可以將一個知識點很牢固存入自己的知識寶庫。
提前預習不是教師要求學生只是看了某個章節的內容就可以了,而是教師要有一整套切實可行的預習措施,把它作為一個很重要的作業布置給學生,并且向學生提出預習的目標要求、預習的方法和預習過程中留下的痕跡。講授新課時要對預習的效果進行檢查,對于那些在預習中落后的學生要重點指導。當然,這不是說教師指導學生提前預習,而自己就可以甩手當老板了,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更要認真備課,將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細節都考慮周全,方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中將課堂放手給學生。比如說在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和方法之后,再讓學習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提前預習,聰明的學生很快就能發現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這種情況下還能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嗎?他們可能會回到一二年級時的加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逐個將四條邊加起來,結合他們在二年級時學過的乘法知識點,他們很快就可以推算出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是邊長乘以四,對于程度不太好的學生只要能將正方形的四條邊加起來就算是預習成功了。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安排好學生的預習,教師本身也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做好課前預測,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好地把控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精髓
有了前面的預習和教師的充分準備,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便輕車熟路,具體的模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自主學習,新課標規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將“講堂”變成“學堂”,將學生從接受者的角色變成學習的主人,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學習效率。因為學生已經在課前進行了必要的預習,教師也做了充分的準備,課堂導入后,教師便可以給學生些許的時間,讓學生將預習的知識進行梳理,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巡視課堂,在巡視過程中可以整體地把握學生預習的情況,對比自己提前的預想,在接下來的講課過程中教師便可以有的放矢。
其次是合作學習,“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思想只有在碰撞的過程中才能產生火花”,這些淺顯易懂的道理用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同樣很實用,合作學習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碰撞思想的平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正確的內容和方法被保留下來,重要的知識點被大家采納,同時也提高了大家的學習能力,有效地將“講堂”變成“學堂”,對比填鴨式的滿堂灌,這將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合作學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學習成果展示,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節有效課堂的精髓所在,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小組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和別的小組進行再一次的比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當好主持人的角色,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教師將課堂放手給學生后,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學習,就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借助現代多媒體將知識動態地展示給同學們,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總結好的學習成果和方法,在大家都有疑問的時候給大家正確的指導和解釋,這樣,一個知識點便被大家嚼爛了、吸收了,有效率的課堂教學也就完成了。
最后是學習效果檢驗階段,一節課的學習效果到底如何,就要看學生能否在實踐中做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將本節課的知識點以各種不同的試題形式展示給大家,讓同學們嘗試做題,巡視做題情況,對存在的共性問題給與指導,進一步鞏固知識,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回報。
三、課后反思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的補充
課后反思不僅對學過的知識和運用的方法是一個好的總結,同時更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石。小學生對學習缺少總結和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帶著學生反思、總結、提高。
課后反思首先要反思教師的“教”,反思課前預習安排的不周之處,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措施、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教學過程中的細節等,總結出教學經驗,今后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其次要反思學生的“學”,反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共性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思學生學到了什么。不僅教師要反思,還要安排好學生進行必要的自我反思,反思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總結出學到了什么知識點,還有什么是自己沒有掌握的,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什么,有益于以后的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必定會有很大的提高,高效課堂的實現也就容易很多。教師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教師的反思還是學生的反思都一定要形成文字,可以每周一次也可以每周兩次,做到“摸著石頭過河”,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石
1、宋代朱熹云:“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眼口豈有不到乎?”這充分說明了專心的重要性,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的效率要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如果教師能讓學生全神貫注地觀察教師和同學們的演示,并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2、現在的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誘惑較多,他們在學習中不能很細心地面對學習,而小學數學的學習恰好是對學生細心的最大考驗,有很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很積極,吸收新知識很快,但是一到做題就出錯,這就是不細心的表現,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這種良好的習慣,實實在在提高小學的課堂教學的效果。
3、俗語說“會叫的鳥兒有食吃”,只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讓課堂的教學過程更加的豐富多彩,讓學生更多、更快地吸收新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翟艷霞.淺談如何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教育,2015(14):187-188.
[2]張艷英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3]王善輝.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初探[J].亞太教育,2016(21)
基金項目:
此文系2019年度固始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課題“核心素養視覺下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編號:JKY190105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丁紀亮(1985.5--),男,中小學一級教師,現就職于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段集鎮校本部,研究方向:數學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