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
摘要:在大學生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往往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我們對于學生的人格教育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不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本文系統的闡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現狀及對策,旨在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為培養大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奠定堅實而牢固的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人格教育;實施原則
眾所周知,在學生自身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學校是教育的主體是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甚至是具體的教學方法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大學生人格的形成。但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院校對于大學生人格的教育存在缺位,不利于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強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人格教育的定義
人格教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需要廣大教師著眼于每一個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來實現針對性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否則就不能達到塑造受教育者人格,提升個人修養的目的。由此可見,人格教育是一種發展受教育者心理和道德,幫助其樹立高尚精神品質的,有目的和有計劃的教育理念,它能夠使受教育者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改造社會的潛力,并以此為目標,最終形成健全優良的人格。可以說人格教育是以培養學生開放探索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協同合作精神,實現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得以提升為內容的教育形式。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教育教育的現狀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人格教育也有了長足發展,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一)教育理念陳舊,缺乏創新
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院校教育體制中存在著封閉和整體化的現象,在人格教育中存在過分推崇人格社會價值取向的現象,甚至部分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用社會的共同人格理念替代個人人格培養這種做法,這對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是非常不利的。在市場經濟環境這一大背景下,社會更多關注的是效益和利潤,很少有人會關心自己的靈魂,就更不要說道德修養的提升,導致在社會的發展中人的良知和人格出現貶值的現象。不僅如此,大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也面臨著人格缺失等問題,因此,如果忽視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發展的培養,勢必會導致教育的共性淹沒受教育者的個性,不利于受教者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教育目標存在片面性,缺乏整體性
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認為,學校教育的目標與學生人格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聯系。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院校對學生人格教育的培養缺乏必要的重視,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以政治教育代替了對大學生的人格教育;其次用知識教育代替人格教育;最后是以片面教育代替全面的人格教育,這三種形式對于學生的人格教育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教育內容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嚴重
人格教育的實施必須具備統一的指導思想,并且需要專門的教育工作者來實現,但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人格教育的實施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廣大院校對受教育者實現人格教育時脫離了實際情況,沒有深入發掘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潛在思想,直接將人格教育的理論灌輸給學生,很少涉及對學生人格教育實踐方面的探究,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性。
(四)教育方法枯燥乏味,缺乏必要的使用性
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人格教育的方式方法單調,缺乏必要的實用性和靈活性,這種現狀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目前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學生年齡也逐步偏小,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如果按照傳統的德育教育方法實現對廣大受教育者的人格教育勢必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不利于人格教育效果的達成。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對策
(一)以人為本,促使大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來看,人的本性在于人的需要,人們是通過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來實現其內在需要的滿足,這是他們從事社會實踐的內因。正因如此,我們在對廣大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也應當做到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每一位大學生的獨立人格,將學生潛在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實現學生個性的發展。在對大學生進行人格教育時,我們一方面要充分考慮教育者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也應當將大學生的主體性人格區分的發揮出來,實現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大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才能夠達到對大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目的。
(二)遵循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促使大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所謂理論與實踐就是我們常說的認知與行為,他們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因此若想實現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確保大學生的心理和外在行為保持一致,就必須從大學生的內在思想觀念入手,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切實提高廣大大學生的人格教育水平,否則勢必會導致高校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出現偏差,難以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質。理論聯系實踐要求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注重對廣大高中校大學生的理論教育,另一方面還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促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理論實踐當中去,將認知何實踐結合在一起,貫徹知行合一的原則。
參考文獻:
[1]席寧山 . 民族高校大學生健全人格養成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 [D]. 北京 : 中央民族大學 ,2016.
[2]張磊 , 董鈞銘 , 李紅俊 . 大學生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兼論疾控機構在大學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J]. 安順學院學報 ,2014,16(01):43-44.
[3]鄧立 . 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J]. 才智 ,2010(04):149.
[4]田耘 .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重在自我教育 [J]. 理論月刊 ,2005(11):159-160.
[5]李富華. 學校體育]對大學生健康心里教育的作用初探 [J]. 克山師專學報 ,2004(0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