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一順 黃美紅 張振華
摘 要:化學工程是化工生產的重要步驟和化學品生產中的關鍵環節。隨著人們對環保概念的不斷重視,化工生產過程受到了一定的要求。本文討論了化學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工藝手段,以達到提升化學工程技術的發展水平的最終目的,為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化學工程;研究;發展趨勢;化工工藝;基礎
1 化學工程學科的發展特點趨勢
化學工程與工藝是一門具有顯著工業特色的專業,其涵蓋了與化學有關的各種原始專業。當前,環境保護已成為人們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普遍追求。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研究是將環保節能理念轉變為現實的關鍵方法。化學工程和化學過程的研究表明,人類在減少污染和節約能源的同時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經濟效益。基于此類前提,可以提升人們嘗試節能環保的意愿。許多大型跨國企業都成立了具有針對性的研究小組來研究環境保護。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進行,這就要求綠色環保的概念被貫徹落實。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化學工程和化學過程的發展必須占據重要地位。針對這種情況,應改變策略,加大對化學工程和化學過程的研究,降低化學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
2 相關新興化學工程與工藝的技術研究
2.1 綠色化學工程
綠色化學在現在人們稱之為環境友好化學,并且該化學術語是當今最受歡迎的化學術語。綠色化學是環境保護,減少環境污染,用一些化學技術和方法可以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使用化學工程和化學工藝來減少有害物質和催化劑的生產和使用。從根本上消除對環境的污染產生,綠色化學技術是從源頭上防止污染的產生,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并進行一些廢物回收。
2.2 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的分離工程
分離工程是一種非自發的過程,它使物質從無序排列轉換為了有序排列。在經過重力,壓力,溫度和電的直接影響過程中并受到外力的強烈作用下。它不僅是一個進行能耗的階段,而且也是化學工程和化學過程分離工程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蒸餾是目前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分離工程步驟方法。我國對蒸餾分離方法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并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經驗,不過在蒸餾速度上依然需要進行完善和提速。在使用某些蒸餾設備時,不僅要更新設備完善設備,也需要探索新的使用方法,對儀器設備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若是蒸餾分離方法使用目前階段研制的最新材料,那么將會收獲更加優異的經濟效益。
3 我國化工生產的現狀分析
所謂化學工業已經成為工業中的關鍵組成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化學制造過程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需求,從而促進了中國工農業的快速發展。化肥是我國農作物的主要肥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和穩定。但是,由于不可避免地向環境中排放化學廢料,就會導致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的污染,特別是廢水和廢物殘留的排放,已成為周圍自然環境中的最主要的污染來源。根據對中國化工廠化學制造過程的分析,化學制造過程通常以犧牲能源和環境作為最基本的背景。具體分析如下:化學工業生產效率不高;中國工業發展有一個共同的弊端,主要在于其生產效率不高。在化學反應過程中,主要是由于生產環境和生產設備不合格。不僅如此,反應不充分所引起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反應后產生的化學產品合格率太低,無法達到用戶的生產生活要求標準。最嚴重的是,化學品生產不足會產生大量能源并且浪費資源,從而大大降低了化學工業生產效率。化學工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嚴重污染;化學工業生產是中國自然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特別是重金屬的生產和化學反應。化工廠附近的廢水檢測結果明顯可以看出,廢水中的重金屬嚴重超出標準要求,對水源造成極大地污染,影響土壤質量水平,造成整個自然環境破壞。在化工領域,連續的化學工業生產環節如果出現不連貫的現象,就會出現整個項目的連續性差的現象,特別是在整個生產環節脫節的情況下,很容易影響到項目的進展,對化工的影響很大。總的來說,我國化學工業生產的主要現狀是生產效率低,對污染的預防缺乏重視,缺乏特殊的污染處理體系以及化學工業生產不完善。這些問題共同限制了我們國家的化學工業的長足發展和健康進步。
4 結束語
在目前階段整個國際社會都面臨著資源不足和能源短缺的情況下,世界各國都共同認為,發展社會經濟絕對不能將犧牲環境作為代價,這個代價是十分沉重的,人類終將無法解決這個環境污染帶來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各國達成共識并提出了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標準要求,這就需要化學工程與化學技術相互幫助,合作共進,攜手發展。我國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了經濟轉型,促進各行各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需要,因此,有關化學工程與化學過程工業的企業和相關技術人員需要積極配合并進行探究分析,對化學工程與化學技術進行詳細的研究。在生產過程中必須重視環境保護與化工發展的協調進行,促進傳統化學工程和化學過程的綠色化科學化。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節約使用現有資源,積極開發新型能源。
參考文獻:
[1]艾寧,計偉榮,項斌等.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6):28-31+35.
[2]姜兆華,趙力,宋英等.面向國家需求的化學工程與工藝特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3 (11):53-55.
[3]楊開福,王虎,魏宇慧,楊紅玉,邵鳴.化學工程與工藝發展趨勢淺析[J].云南化工,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