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霞
摘 要: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起著“導師”作用。在具體的班主任實踐工作中,年輕班主任可以注意發掘學生不同的潛能,享受與學生共同創作的樂趣,真誠地感受和接受與學生之間的代溝帶來的困擾,“承受”家長給予的包容,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就會輕松、有趣許多。
截止到目前,自己當班主任已有兩年的時間,半年的跟班學習加具體一年半的班主任實踐工作。從最開始的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到現在的沉著應對,淡定從容,這一路的我痛并快樂著。
一、享受共同創作的過程
差不多兩年以來,和愛好攝影的他們收集了班里同學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從在教室的學習,到宿舍里的日常生活,再到平時活動、比賽時的場景,不論是相片還是錄像,都完好地保存著。當他們跟我說:“老師,我們要給我們自己三年的初中生活留下屬于本班的‘高大上的大電影——《我們的故事》”時,心里為他們這個大計劃所感動。
“老師,我覺得應該把我們的中考倒計時牌拍下來,鏡頭由遠慢慢拉近,然后時間上進行變換……”“老師,你可不可以在我們早上去吃早餐的時候連同我們一起把班牌拍下來?”“老師,我覺得我們這學期的集體照要有創意一些,不要老是坐著或者站著,傻傻的……”“老師,你覺得我們班的這個比賽我要怎么拍才更有feel?”
在正式剪輯之前,平日里就要注意搜集各個學習生活板塊的素材,具體的剪輯計劃還在動態的計劃和完善當中。所以,在平時的拍攝中就可以看出,學生的創作融入了作為零零后的他們對于生活的想法,對友誼的珍惜,對于班級的認同,對于日后的暢想等等。當有學生跟我提到這些想法時,我都很愿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想法,不管自己多忙,都會跟他們一起去完成這些事情,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予以指導,在學生需要幫忙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愉悅,體驗到了自我的成就感,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也摸索到了更多拍攝的技巧,在拍攝過程中又生發出許多靈感。當然,這些想法得以實現也是依托于他們良好的家庭條件。有相應的硬件條件作支撐,他們的創作才有實踐的可能。
二、感受和接受代溝帶來的困擾
首先是思維方式的差異所帶來的困擾。在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零零后初中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這樣一個不自覺的共性:習慣于尋找逃避的方法,而不是尋找解決問題的實質性辦法。來這里讀書的學生,家庭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優越,很多小孩在上初中之前沒有養成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在他們的思維里,父母什么都會為我準備好,不需要我操心;有什么事都有父母幫忙代辦,都有父母給我撐著;我不會做的、不想做的父母一定會幫我做;即使我做錯了事,父母最多就責怪我,也不能把我怎么樣,只要我“威脅”一下,他們就還是會“順從”我。那么,在學習上或者習慣的養成上,他們的主動性就不強,處在一個被動成長的階段。
其次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因為這里是一個縣級的私立學校,雖然待遇相對來說比較好,但是也免不了有老師在中途會離職的情況出現。而就在這個學期,班里的數學老師(女)因為個人的原因而離職,給數學科代表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她是一個喜怒哀樂都形于色的女孩子,很開朗,但又大大咧咧。因為這個事情,一時間,成績穩居年級前十名的她覺得自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無心向學。對新來的男數學老師更是意見很大,說自己適應不了他的教學。于是,她開始在數學課上睡覺,開始抵觸數學課,老師提問愛回答不回答的,開始不認真完成數學作業,做錯了老師說兩句就開始來脾氣,開始“冷落”了數學,與老師也產生了很多不愉快……所有的這些行為,不是因為她不喜歡數學了,而只因為一個原因:原來的數學老師走了,她不喜歡新來的這個男數學老師。她覺得這個男老師沒有原來的老師講得好,沒有原來的老師有耐心,講得東西她聽不懂,說話太大聲,還抽煙等等。她情緒波動的程度超出了我這個八九后班主任的想象。當然,這無疑影響了她自己的學習狀態。漸漸地,臨近期末了,她最自己的學習越來越沒有信心,想要放棄。與她有類似情況的學生還有另外兩個,也都是原來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正如開始所描述的那樣,這個女生是一個喜怒哀樂都形于色的孩子,所以當前后兩個老師有對比時,在她暫時還不能很快適應新老師的教學時,她的偏好掩蓋了她理性的一面,情緒一下就表現出來了,而且還比較激動。
三、“承受”家長給予的包容
因為是縣級的私立學校,能夠供得起孩子這里學習的家長期望相對就高一些,“物超所值”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都是人之常情。而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只是學校教育單方面的事情,還包括家庭和社會教育在里面。架設家校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很多時候就得靠班主任。
還是前面提到的那個數學科代表。臨近期末沒有信心的她突然打電話回家和媽媽說下學期想回到媽媽身邊去讀書,害怕自己考不到獎學金,害怕父母花錢太多,害怕其他親戚朋友笑話自己的父母。誰知,還沒等她把想法的來源解釋清楚,電話那頭就傳來了非常生氣非常大聲的話音:“你知道我和你爸爸為了你付出了多少心血嗎!期末了你不好好學習亂想什么呢!……”她的眼淚刷的一下就留下來了,回來跟我說:“老師,我媽叫你打電話給她。”“發生什么事了,來來來,你先跟老師說說怎么了?老師現在都不知道你發生了什么事情。”看得出來,她本來是想跟自己的媽媽傾訴一下臨近期末的不自信,尋找一下安慰和鼓勵的,可是媽媽的反應讓她不知所措。一時間覺得怎么媽媽也不懂我了。在過后和她媽媽通話中,我了解到了她媽媽也突然情緒激動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她對于自己剛才的激動帶給自己女兒的打擊深深的懊悔,在電話的那頭還流淚了,還不停地說著“謝謝老師的幫忙和開導~謝謝老師對女兒的照顧”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的是她對于我這個比她還小的八九后的班主任的信任,更多的其實就是對我的包容。在老師和家長對她進行持續的觀察和開導之后,女孩兒的學習情緒慢慢有所好轉。
四、自我反思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起著導師作用。在具體的班主任實踐工作中,注意發掘學生不同的潛能,給學生爭取更多的機會鍛煉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校園廣播主持人,比如升旗手的培訓,比如朗誦比賽、歌手比賽、書畫大賽等。
現在通訊工具也比較發達,特別是外縣的父母很想了解自己的小孩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那么為了更好地對學生在家校的表現情況進行互動,我及時地在QQ群或者微信圈里更新學生的動態,在“承受”家長對我工作的無限包容和支持的過程中做好這個溝通的工作,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然而,由于自己的學術不精,對于初中生心理發展特點還不是特別熟悉,相關的理論研究還沒有做到位,也缺乏零零后的獨生子女成長環境深入的調查材料,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時缺乏一定的自信,擔心家長的不認可,所以很多工作都做得不是很完善。在以后的工作中,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積累當八九后遇上零零后的工作經驗,等以后遇上了一零后,能夠更加從容淡定,應對自如。
參考文獻:
[1]葛金國,吳玲,巫莉,張磊.德育新理念與班主任工作[M].安徽: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范丹紅,王皓.班主任專業成長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3]桂守才.中小學生心理發展與班主任工作[M].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4]楊敏毅,謝曉敏.怎樣讀懂學生——心里特級教師的建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