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俠
摘 要:雖然相對于冗長復雜的文字而言,圖片可以更加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課堂效率。但是從歷史圖片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情況來看,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關鍵詞:冗長復雜;圖片;激發;記憶;課堂效率
(一)教師存在的問題
1、利用率低下
在長期的教學中,許多教師習慣了用語言和文字向學生傳遞知識,對于教材中 的圖片視而不見,從而在長期的歷史教學中喪失了圖片的功能。也因此,教材中雖 存在大量的圖片,但是圖片并沒有成為歷史教學的素材。此外由于長期以來,教師 對圖片的漠視,也使學生對歷史教科書的大量圖片僅僅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教師 對歷史圖片利用率低下既有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很多老師覺得用語言也可以表達 的信息,為何一定要歷史圖片的觀念問題,當然也存在教師不會利用歷史圖片的方 法問題。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久而久之,歷史圖片在教學中出現的概率就越來越 少,最終對于很多老師就變成了不用。
2、 不會利用
歷史圖片雖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加深學生知識理解,強 化學生記憶等諸多好處,但是在長期的教學中,并沒有引起所有教師的高度關注。 思想觀念的落后,長期教學習慣的束縛之外,教師之所以對歷史圖片利用率低下還 有一個原因在于教師對于圖片不會利用,方法存在嚴重問題,從而使歷史圖片的功 能無法得到良好的展現。
3、 教師只注重成績,忽視能力的培養
教師長期對歷史圖片的不重視原因在于長期以來高考以文字為主導的考察模 式。而近幾年來,高考不斷擴大的圖片考察比例使許多教師提高了對歷史圖片的重 視,在教學過程中,加大了歷史圖片教學的指導,但是這類老師多以高三老師為主。 且教師在對歷史圖片進行指導教學的過程中存在這樣一種誤區,那就是高考考查的 重點圖片多講,而教材的其它圖片往往少講或者干脆不講。很顯然,教師在高考的 指揮棒下僅僅以追求成績為主,而忽視了學生分析歷史圖片能力的培養。能力的培 養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僅僅在高三短暫的時間里對學生突擊式的只以高考為主的只
以追求成績為目的的教學指導很顯然不利用學生長期歷史思維和讀圖能力的培養。 而高一高二教師對歷史圖片指導的更少,失去了大量培養學生能力的時間,長此以 往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很受影響。
歷史圖片在課堂中的高效利用既與教師有很大關系也與學生實際情況脫離不 了關系。相對于高中教師在歷史圖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高中學生在理解探究 歷史圖片中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二)學生存在的問題
1、 學生缺乏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而在歷史圖片探究上,大部分學 生缺乏積極主動的求知精神。這種現狀的存在于長期應試教育的推行是有關系的。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推行,對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 學生習慣了在滿堂灌的課堂中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不喜歡更不習慣于將更 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歷史圖片的探究之上。
一直以來,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著教師的講解,于是,學生的學習某種程度上 充滿著大量的惰性。教師多講則多聽多學,教師少講就少聽少學,教師不講則不聽 不學。長此以往,學生喪失了自我探究的能力。所以教科書中大量的歷史圖片由于 學生的惰性而長期無法進入學生學習的視野,再加上教師對圖片的極少利用或者不 利用,使得教科書中的歷史圖片無法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其應用的作用,而僅 僅成為了一張張花花綠綠的圖片。這種現狀的存在是比較可悲的也是令筆者擔憂遺 憾的。這種積極主動探宄能力的缺失帶來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學生對教科書中大量的 歷史圖片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學生往往只有感性上的認識,而對于圖片所反映 的深入的歷史信息卻無法提取。如學生對教科書中的人物,服飾,建筑,場景都比 較感興趣,卻對漫話,歷史地圖喜而不會。
2、 解讀歷史圖片方法欠缺
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往往要依賴于教師,一旦脫離了教師的講解,學生對圖 片就會感覺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這種現狀存在令人堪憂,而其中的一個原因 在于學生不會解讀歷史圖片,學生讀圖方法的欠缺。
面對不同類型的歷史圖片有不同解讀的方法。那么面對歷史圖片,應該怎么去 分析?從哪些方面分析?分析圖片時注意什么?怎么將圖片所表達的歷史信息全 面而準確的挖掘出來?又如何準確細致的將歷史圖片所表達的信息概括成文字?
面對多張歷史圖片需要對比的情況下,如何對比?如何從整體上認識圖片?又如何 從細微處觀察圖片?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學生掌握解讀歷史圖片的方法,只有方 法掌握了,歷史圖片的功能才可以發揮的更好,也只有從方法掌握這個角度上對學 生進行培養,學生的能力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三)解決辦法
面對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你,筆者認為主要存在教師和學生兩 方面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從這兩方面入手。
1、教師需要過硬的歷史專業能力,熟練的信息技術能力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教師作為一種資源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 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范圍和程度。那么什么樣的教師能力才是合 格的呢? “所謂教師能力是指教師自身擁有并體現在教師活動各個方面的多種素質 綜合構成的能力” ?。筆者認為現代教師的能力有兩點要求,一是歷史專業能力, 二是現代信息技術能力。對歷史圖片利用率低下除了與自身對歷史圖片不重視這種 思想觀念有關系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不會利用歷史圖片。不會利用 歷史圖片實質上反映了教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不足。
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歷史圖片的利用率,最大效果的使用歷史圖片, 首先教師對歷史圖片要有一定的探宄。此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使用什么類型的 歷史圖片,怎么使用這本身就是對教師素養的一種考察。
隨著時代的進步,歷史圖片的使用己經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配合,教師要充分的 利用歷史圖片,需要熟練的信息技術能力。比如教師需要熟悉電腦的圖片編輯方式, 圖片設計等。
所以教師在使用歷史圖片的時候需要掌握熟練的信息技術能力。教師良好的信 息技術能力不僅僅可以擴大歷史圖片的來源,進一步充實歷史教學的素材,而且可 以選擇多種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情景下選擇不同方式在課堂上呈現不同類型的歷史 圖片,以達到最佳效果。這樣歷史圖片用于教學就會越來越科學,合理。
2、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歷史圖片的能力
課改后,課程標準有了很大變化。課程理念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特別強調學生 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改變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將主導地位讓給學生,實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僅僅是課堂的引導者。
學生面對歷史圖片缺乏主動探宄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長期教師一言堂的教學 風格。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的學習也是消極 被動的,學生并沒有多大程度上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只是在一味的接受,接受老師傳遞的知識。而教師在課堂中對于歷史圖片的教學往往注重告訴學生結論性的東西,只有方法的培養,結論的強加記憶,過程的體驗往往非常稀少。
結束語:
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有很大的惰性,習慣了被動接受,而非積極的主 動探索。所以要想激發學生主動探宄知識的能力,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教師在課堂 中的主導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意義上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可以 通過一些有趣的學生活動,一系列的梯度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M]·北京:髙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 葉小兵、姬秉新、李稚勇:《歷史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