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紅娥
摘 要:六年級學生的作文理應達到一定的水準,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本文從筆者多年作文教學實踐出發,對小學六年級語文作文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究,總結了幾條有效的策略,還望能對大家有所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語文;作文
六年級的學生馬上就要結束小學的生涯了,但很多學生的作文水平仍然令人擔憂,寫出來的文章最好也僅僅是表達通順而已。而距離主題明確、文辭優美的文章還有很遠的距離。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寫作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以下筆者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勤練筆,養成寫作的習慣
在大多數情況下,寫作并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即使是一個受過寫作訓練的成年人,以寫作為生的工作者,甚至是著作等身的作家,也有可能面對著眼前的白紙一個句子也寫不出來,這是一個寫作者在寫作生涯中幾乎都會碰到的事情。而對于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情況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有很多時候,學生看著自己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寫出來的文章,不管自己怎么讀都覺得十分差勁,再拿去和課本上的文章進行對比,簡直是一文不值。這時,一種沮喪、心灰意冷的情緒會籠罩學生,使他們寫作的熱情大受打擊。
作為教師要告訴學生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寫作作為一種技藝,除了少有的那些天才之外,大多數人寫作技藝的提高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還要告訴學生不要總拿自己的作品和教材上的課文進行比較,這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只要假以時日,你們總能寫出同樣的,甚至更好的文章來。所以,學生需要不斷的寫,不斷的打磨自己的寫作技藝。在前期,要更多的注重寫作的量,而不是寫作的質。要讓學生養成將自己的任何大事小情、情感波瀾化成文字的習慣。即使寫的不好,也要堅持寫,堅持練,每天規定一定的寫作字數。在這種長期的寫作練習中,學生慢慢就能窺得寫作之道,提高自身的習作能力。
二、引導學生用思想情感主導作文過程
好的思想是好作文的靈魂。作文亦如做人,唯有樹立好的人品,才能寫出好的作文。我們的寫作會融入我的道德觀念、情感、價值觀等精神層面的內容,無論我們是敘事、議論,或者僅僅是在描寫景物,我們最終想表達的是我們的內心。所謂我口說我心,我筆寫我口,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寫作是一項需要技巧的活計,但是在小學階段寫作技巧的傳授應該排在思想情感表達的后面,表達思想和感情才是第一位的,正確的思想情感才是一篇文章的精氣神。對于修辭、架構、人物刻畫、場景描摹等技巧的訓練應該放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文字去表達、去訴說、去記錄。為此,我們需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深入生活、細心觀察和感知??梢宰寣W生寫身邊事、寫身邊人,從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入手,去完成文章的寫作。即使是六年級的小學生,其情感的豐富度仍然是不足的,和我們成人相比還相距甚遠。很多教師在六年級的作文教學中總是讓學生對自己不熟悉的情感進行寫作,學生缺乏相應的情感經歷,所寫出來的文章固然會顯得空洞很多。所以,我們讓學生就熟悉的思想情感進行表達和創作,做到真正有情可表,有事可敘,有物可言。
三、閱讀、積累,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閱讀與積累是提升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通過六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素材等寫作中會用到的東西,但總的來說,學生的這些積累大都局限于課本,并且積累的量仍然不夠。
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學生進行作文創作材料積累的最佳來源,所以,作為語文老師,尤其需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讓學生在教材之外,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從課外書本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對于學生的寫作將會產生很大的助力。而且寫作是一個人的情感的表達,而閱讀則是對情感的理解,一個人一生所能經歷的事情是極為有限的,通過閱讀我們能夠拓展自己生命的邊界,隨著故事中的主人公經歷更多的故事,從而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隨著作者化諸筆端的情感表達,我們試著去解讀和理解,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此,我們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優質的課外讀物,使他們能夠受到這些好書的熏陶,不斷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從而拓展他們的寫作思路。
除了通過課外閱讀進行積累之外,還可以在與人交流中積累語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人,在與人的交流中積累語言。要求學生在與人交流時要用心傾聽,比如上課時同學的精彩發言,老師與同學的對話,課后同學之間的談話,和家長的交流等等,在交流中及時捕捉別人閃光的語言,有些人的語言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一種積累語言的方法。所以在平時生活中要多與人溝通。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更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更要轉變觀念,大膽嘗試,不斷學習,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更要不斷總結實踐的經驗,努力提升自己。幫助學生克服寫作困難,增強寫作興趣,實現語文素養的全面培養!
參考文獻:
[1]陳靜.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幾種方法[J].學周刊,2016(8).
[2]胡兆釷.小學語文中六年級課堂中有效教學方法[J].現代閱讀,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