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心怡
摘 要:年齡段處于幼兒的孩子大都有些磨蹭和拖延等不良的行為習慣,這也是很多學前兒童教師和其家長感到非常擔憂和頭疼的事。拖延和磨蹭等不良行為習慣如果一直沒有被改正直到孩子成年后再去糾正,不僅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與時間去改正且效率低,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不僅如此,一些消極的情緒例如緊張、內疚和焦慮等等很容易出現,從而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本文先對拖延行為以及致使幼兒拖延行為的原因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再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對策來糾正幼兒的拖延行為。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教學;學前教育;創新與實踐
一、何為拖延行為
現今對幼兒拖延行為習慣的研究發現,其表現的形式主要分為了兩種,分別是語言表現與行為表現。幼兒拖延在語言上的表現體現為常常找借口回避,和他人談條件或者是直接沉默,常說"晚點"、"等會"等話。在行為上的表現則體現為哭鬧、等待、置之不理、假裝沒有聽到、不喜歡的事不做,喜歡的事一直做等等。
二、幼兒拖延行為的原因探析
(一)自身因素
處于幼兒年齡階段兒童其特性中就有磨蹭、拖拉的行為習慣,所以在通常幼兒在生活中表現出的拖延行為往往都不是特意的,影響幼兒自身出現拖延行為主要有如下兩大因素:1、幼兒的年齡太小,有很多的行為動作沒有訓練成熟而不夠靈活,致使其在自我控制能力上較弱,缺少自制力、堅持性以及獨立性,2、幼兒階段的學前兒童注意力很不穩定難以長時間集中起來,外界稍微有些新奇和刺激就很容易將幼兒的注意力轉移開,行為上表現出做事情常常缺乏耐心,很難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情上,給人感覺較為遲緩,從而容易產生拖延行為。
(二)教育因素
幼兒到了一定年齡后大部分時間就在幼兒園接受教育,不同教師對幼兒的教育模式也會致使或者推動幼兒拖延行為的產生。對于幼兒階段的兒童來說,當幼兒園教師布置的任務太多或者是太難的時候,其就很容易出現拖延行為選擇逃避、找借口不完成。而這個時候,教師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意識到幼兒的拖延行為或者是沒有及時干預進行教育工作,幼兒就會以為即使沒有按時做完任務也沒關系,老師不會懲罰和指責,有了這樣的意識幼兒很容易就養成拖延的不良行為習慣。不僅如此,教師對幼兒的日常行為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作為幼兒園教師要很好的將規則以及規范利用起來,在課程教學的時候通過自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指導的方式要求幼兒來學習,從而干預幼兒的行為習慣。
(三)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對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十分重要,父母是孩子的模仿榜樣,其對幼兒拖延行為的影響極大,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幼兒拖延行為的顯著與否有很大的關聯。放任型教育方式的父母面對幼兒的要求常常會表現不一,過于寬松的環境使得幼兒容易產生僥幸心理。專制嚴苛型教育方式的父母對于幼兒的期望較高,對其的要求常常過高甚至不切實際,這樣每當幼兒做不到的時候就容易被打擊自信出現挫敗感,產生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而對于幼兒來說無論是容易產生僥幸心理還是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都是致使幼兒以后產生拖延行為的重要原因。
三、幼兒拖延行為的應對策略
(一)豐富幼兒對時間的感知經驗
幼兒通常都沒有時間的概念,缺乏時間感,因此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豐富對時間的感知經驗可以有效矯正其的拖延行為,家長和教師首先可以教孩子認識鐘表,讓其對時間概念和完成任務的時間限制有一定的理解,再通過將一些和珍惜時間相關的故事或者是例子來讓幼兒明白時間是珍貴的,進而和幼兒日常生活相結合,使幼兒知道任務的重要性,明白自己什么任務要什么時候做完,這樣幼兒就不容易出現拖延的行為。例如:教師可以按照具體任務難度來規定適宜的時間讓幼兒去完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就給予表揚和獎勵,沒有及時完成的指責和批評。
(二)引導幼兒自我管理時間
缺乏自我控制力是導致幼兒產生拖延行為的因素之一,作為幼兒園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引導幼兒自己來規定任務內容和完成任務的時間限定,讓幼兒在自己所規定的時間內將任務完成,然后再讓幼兒互相分析自己來設定任務管理時間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幼兒對時間更有感知經驗,明白要針對不同的任務來合理安排時間,還能夠使幼兒進一步認識到不拖延在規定時間將任務完成的重要性,
(三)充分尊重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許多父母都喜歡替孩子去安排時間,如果父母一味地干涉孩子,不僅會讓孩子對時間的概念更加單薄,還會削弱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變得更加被動,更加拖延。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對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讓他自己去做選擇、做決定,這對培養孩子積極性,消除孩子磨蹭也是很有幫助的。
(四)給予幼兒足夠的等待和耐心
有的家長還會因為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有時會忍不住訓斥與打罵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反而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逃避任務從而致使其出現拖延行為。作為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具備足夠的等待和耐心,而是要多加鼓勵,提高幼兒做事的積極性,例如:趕著要去上課,家長說“哇塞,咱兒子今天速度快多了,比昨天早上床5分鐘呢!”這話說出來,孩子自己都會加快速度,所以多用鼓勵,相信孩子做事情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導致幼兒拖延性行為產生的原因眾多。作為教師,應運用多角度的思維方式探明不同個體產生拖延性行為的原因,并選擇相應的矯正策略以消除 幼兒的拖延性行為。同時,要積極取得家長的配合,加強幼兒園和家長直接的聯系,相互配合,以便從根本上預防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明德.淺議幼兒拖延行為的原因及矯正對策[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2,(5):9-10.
[2]徐秀玲.幼兒拖延行為的原因探析和應對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17,(2):47-49.
[3]何靜,趙雷麗.拖延癥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4):42-44,51.
[4] 美朵曲珍.幼兒拖拉行為形成的原因及矯正對策[J].新校園(中旬刊),2014,(10):2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