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 王迎春
摘要:目的:研究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炎行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間收治的80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40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全面護理干預方法,對比兩種方法的臨床價值。結果:實驗組心率、呼吸頻率、家屬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參照組,組間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討論:護理干預用于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炎患者中,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方法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小兒先天性心臟??;肺炎;護理干預;效果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病情較重,若合并肺炎,會危及患兒生命。因此,患兒在住院治療后,需要給予適當的護理干預。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炎患者為例,探討護理干預在此類患兒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炎患者納入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患兒40例;實驗組男(n=26),女(n=14),年齡為1-6歲,平均年齡為(3.23±1.24)歲;參照組男(n=25),女(n=15),年齡2-7歲,平均年齡為(3.41±1.13)歲。比較兩組患兒臨床資料,呈現的檢驗結果為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1.2 研究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監控患兒病情等。實驗組給予全面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1)情感支持:患兒年紀較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強,難以和護理人員溝通,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撫摸、摸臉的方式安慰患兒[1],獲取患兒的依賴與信任;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讓患兒保持愉悅的心情,緩解患兒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2)并發癥預防措施: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兒情況,監控患兒生命體征,提醒家屬給患兒多喝水;患兒若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主治醫生[2];(3)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要保持患兒呼吸暢通,及時清理患兒口腔分泌物,避免呼吸道堵塞;對于痰多的患兒,要定期吸痰。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心臟指標與家屬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形式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100分,85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5-84分為基本滿意,65分以下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行SPSS17.0處理,計量用( )表示,t值檢驗,計數用(%)表示,行卡方檢驗,當P<0.05時,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對比
結果如表1所示,實驗組在心率與呼吸平率方面明顯較好,與參照組t值檢驗,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3、討論
先天性心臟病屬于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是患兒在坯胎發育中,受藥物、遺傳影響而發生的心臟異常情況[3]。先天心臟病患兒的血液流向會發生變化,容易引發肺炎,加重病情。以往,臨床多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但其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患兒家屬對臨床護理的要求。隨著臨床護理工作的不斷深入,護理干預體系應運而生。全面護理干預具有系統性、整體性的特點,其是現代臨床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根據患兒病情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既能有效監控病情,又能讓家屬放心[4]。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相比,其護理內容與細節更加豐富,同時加入情感支持,體現了人性化的護理理念,對提升整個醫院的護理質量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患兒實施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情況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的心臟功能得到了明顯改善,比參照組具有優勢;在家屬護理滿意度方面,實驗組高達92.50%,與參照組75.00%護理滿意度相比較,差異顯著,說明此護理方法更受患兒家屬歡迎與認可。
綜上所述,在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炎患兒中運用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兒心臟指標,提升護理效果,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寧麗冰,潘佩珍,鄭瑩等.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實施強化氣道護理策略的價值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8):79-80.
[2]朱好蕓.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實施氣道護理的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0):1907-1907.
[3]郭靜.綜合精細化護理干預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炎患者治愈率和二次住院率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2):124-125.
[4]李玉梅,藍鳳林,陸海霞等.氣道護理量化評估模式在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呼吸道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