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聲樂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民族聲樂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民族聲樂同時涉及到演唱和表演兩大方面。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很多教師通常將教學重心放在了聲音技巧的傳授上,沒有對舞臺表現予以高度關注。教師應當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民族聲樂表演不僅是向觀眾傳達演唱者的聲音,同時也要讓觀眾感受到表演者的舞臺表演魅力。本文就高校民族聲樂的表演教學方法進行了探析,提出幾點教學對策,以期能夠提高高校民族聲樂表演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高校民族聲樂;表演;教學方法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著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聲樂表達方面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民族聲樂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現代民族聲樂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融合了傳統民族聲樂和西方音樂的特點,使我國的民族聲樂文化更具民族特點和時代特征。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聲音、神形和情感進行有機結合,在提高學生演唱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能力,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民族聲樂表演能力。
一、加強演唱技術培訓,提升學生的民族聲樂表演技能
在高校民族聲樂的表演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是教學的核心所在,觀眾判斷民族聲樂的層次通常是以演唱者的演唱技術高低為依據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從思想層面對民族文化進行深刻的認知和定位,對民族聲樂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個清晰的認識[1]。在民族聲樂的表演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民族聲樂的特征予以關注和保護,將民族聲樂的精華有意識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為民族聲樂的良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教師在開展民族聲樂演唱技術培訓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培訓的重心放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上,確保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民族聲樂表演水平,積極推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培訓策略。在“引進來”中,高校可以定期為民族聲樂專業的學生邀請相關的表演藝術家來校舉辦講座,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在“走出去”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外關于民族聲樂表演的各類活動中,促使學生的民族聲樂素養得到培養和提升。
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培養更多專業的民族聲樂表演人才是高校民族聲樂表演教學的初衷和目的,因而在民族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目標來加強對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讓學生能夠對各類作品的主題形式加以熟練的把握,從而能夠對不同民族聲樂的共性與個性有所深刻體會[2]。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加以鼓勵,讓學生對民族聲樂進行二次創作,把自己對于民族聲樂的個性化理解融入到表演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添加或更改相應的動作和聲樂旋律,從而獨具創造性地對原聲樂作品進行表達和演繹。
在高校民族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理解民族聲樂作品的能力,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通過作品表達出來。此外,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挖掘民族聲樂作品的深層次內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深化對民族聲樂的認識,更好地表達自身的情感,把民族聲樂更加動情地演繹出來。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搜集與民族聲樂相關的素材,并將其有效地融入到專業所學中,從而實現自身情感表達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加強民族聲樂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民族聲樂認同感
民族聲樂的根基在于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也是民族聲樂的靈魂所在,正是因為民族文化的強有力支撐,中華民族才能堅定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因此,為了確切提升學生的民族聲樂表演能力,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民族文化教育,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自身所肩負的民族文化的傳承重任;另一方面,教師要將民族文化融合在民族聲樂表演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民族聲樂的表演[3]。除此之外,在民族聲樂表演的實踐活動中,教師還要強化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學,讓學生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開展民族聲樂表演實踐,在無形中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教師還應不斷培養學生對民族聲樂的表演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對民族聲樂的起源與發展有個更為清楚而全面的認知,促使學生熱情積極地參與到民族聲樂的表演中,強化學生對民族聲樂作品的詮釋能力。
民族聲樂歷史悠久,自高校設立民族聲樂教學以來,無數的聲樂教育家對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促使民族聲樂教學日漸發展成熟。身為高校民族聲樂表演的教師,應當對民族聲樂的教育發展史有個充分的認識,并且能夠對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行準確預測。高校民族聲樂表演教師只有不斷豐厚自身的民族聲樂文化底蘊,才能形象、深刻地將民族聲樂的精華呈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將民族文化通過民族聲樂表演的形式更好地展示出來。
四、加強民族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民族聲樂表演發音水平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一個民族都各具特色。在高校民族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還應當加強學生對不同民族方言發音能力的訓練。眾人皆知,演唱者是否能夠準確地對歌詞進行發音會對聽眾的聽覺感受產生直接性影響,于演唱者而言,標準的發音可以將自身的情感更加深刻地表達出來,并且能夠將民族風情充分展現出來。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切實強化對學生的民族語言能力訓練,讓學生能夠對民族語言的發音方法加以熟練的把握,從而使自己的民族聲樂表演更具感染力。標準的民族聲樂發音可以將民族特色清晰地展現出來,能夠透過聲樂表演展示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且可以將民族聲樂作品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感染每一名觀眾,使民族聲樂表演充滿無限魅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民族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民族聲樂演唱技術的培訓,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學生的民族聲樂表演素養;加強對學生的民族聲樂表演指導,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民族聲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教師還需加強對學生的民族聲樂文化教育,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深化學生對民族聲樂文化的認同感;最后,教師還要做好對學生民族語言發音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將民族聲樂作品表演出來,展現民族聲樂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廖紅梅.探討高校民族聲樂的表演教學[J].北方音樂,2019,39(14):178-179.
[2]熊穎.高校民族聲樂的表演教學途徑[J].大眾文藝,2018,(15):213-214.
[3]張學旗.高校民族聲樂演唱教學方式分析與研究[J].北方音樂,2017,37(3).
作者簡介:周慶義,性別:男,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