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喆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癌手術治療的遠期療效。方法:對72例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口腔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觀察本組患者的遠期療效。結果:對本組患者均隨訪至2018年6月,本組患者1年、3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97.14%(68/70)、88.57%(62/70)、77.14%(54/70)、42.86%(30/70)。目前30例患者存活,其中年齡>70歲的患者有2例,生存時間>12年的患者有4例。死亡40例,其中有其他腫瘤2例,心腦血管疾病3例,復發轉移35例,復發轉移患者中有22例在3年內出現復發轉移而死亡。結論:口腔癌患者應首選手術治療,術后配合放療或者化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關鍵詞:口腔癌;手術治療;遠期療效
目前,我國口腔癌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大多患者在就診時就已經到了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臨床上治療此類患者多以手術治療、放射治療為主,而后給予患者而輔助化療[1]。為了進一步探討口腔癌手術治療的遠期效果,本次研究選取了72例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口腔癌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遠期效果較為顯著。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72例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口腔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組患者中男39例,女33例,年齡27~76歲,平均年齡(53.42±4.55)歲。本組患者的病變部位顯示,17例在齒根、29例在頰粘膜,26例在其他部位;本組患者的臨床分期結果顯示:Ⅰ期6例,Ⅱ期15例,Ⅲ期51例;對本組患者均進行45例患者顯示淋巴結出現轉移。
1.2方法
本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其中有59例患者行腫瘤根治手術加淋巴結清掃術,11例患者行腫瘤根治術,2例患者行局部病灶切除術。本組患者中有6例患者手術結束后補充放射治療,患者的腫瘤量在50~65Gy,有10例患者術后補充化療治療,且治療周期為3~6個。
1.3觀察指標
觀察本組患者的遠期療效。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 χ2 檢驗,當P < 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本組患者均隨訪至2018年6月,本組患者1年、3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97.14%(68/70)、88.57%(62/70)、77.14%(54/70)、42.86%(30/70),各組之間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目前30例患者存活,其中年齡>70歲的患者有2例,生存時間>12年的患者有4例。死亡40例,其中有其他腫瘤3例,心腦血管疾病3例,復發轉移35例,復發轉移患者中有22例在3年內出現復發轉移而死亡。本組患者臨床分期、病變部位、淋巴結轉移情況、手術方式的生存率等方面的詳細比較如下表1所示:
3討論
口腔癌中常見的有口腔鱗癌,其占頜面部惡性腫瘤的95%以上,本次研究中,口腔鱗癌占了患者總數的97.22%,本組患者的1年、3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97.14%、88.57%、77.14%、42.86%。張躍平[2]等人在研究中,發現口腔癌患者在經過手術治療后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67.6%和46.7%,本次研究結果與其相接近。口腔癌的主要轉移方式為淋巴轉移,其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預后,本組患者中有45例(66.18%)患者出現了淋巴結轉移,并且淋巴結有轉移與無轉移的3年生存率有明顯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說明淋巴結轉移是導致口腔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患者的遠期療效隨著年限的增加,其生存率逐漸下降。但是病變部位3年的生存率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病變部位不是影響患者遠期療效的因素。但是在手術方式方面,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年和5年的生存率均存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手術方式也是影響患者遠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提示徹底性的治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遠期治療效果。患者處
于晚期進行治療后,大多都在3年內死亡,生存時間較長的也增加了老年性疾病的死亡原因,此時,即便是患者采取了根治性手術治療,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也是非常困難的[3]。
口腔癌患者術后死亡的原因是復發和轉移,并且有超過30%的患者會在3年內死亡。本次選取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術后出現了異時性重復癌,其中2例已死亡,其中1例為頰粘膜癌術后5年又出現胃癌,有1例口咽癌術后7年又出現腸癌,但是有1例頰粘膜惡變患者術后6年出現了齒齦癌,至今已經12年依舊健在。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3例患者中,其中有2例患者的生存時間已經超過了8年,在死亡時均已經超過了65歲。所以,為了有效提高臨床上治療口腔癌患者的遠期效果,建議采用綜合性治療的方法,尤其是口腔鱗癌患者,此類患者對放射治療比較敏感[54]。因此,根據以上的分析,本人建議在對口腔癌患者給予綜合治療時,應結合腫瘤的特點、宿主的狀態以及治療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慮。以腫瘤的臨床分期為依據,制定口腔癌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遵循以手術為主,放療和(或者)化療輔助的綜合治療方案。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此種綜合式的治療方案對提高腫瘤根治的效果,減少遠期的復發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等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5]。
綜上所述,口腔癌患者應首選手術治療,術后配合放療或者化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決定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是臨床分期,即分期越早,遠期的治療效果也就越佳,而淋巴結轉移是口腔癌轉移的主要方式,對患者的預后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游會林,劉榮光.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治療的臨床特點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81):74.
[2]張躍平,劉寬榮.口腔癌手術治療的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01):119-120.
[3]曹銳.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68例手術治療分析[J].系統醫學,2017,2(17):128-130.
[4]曹鵬鵬.手術治療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效果觀察[J].大醫生,2018,3(03):111-112.
[5]郭一欽,陸昌語,林國礎等.口腔鱗癌手術后中藥治療遠期療效觀察[J].口腔醫學,1999(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