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磊 高宇琪 李煒東
摘要:癲狂病以精神行為錯亂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中醫對癲狂的認識有二千多年歷史,有獨特的理論體系與豐富的診療方法。本文通過近幾年中醫臨床研究,發現疾病的病因病機多以先天不足、情志不暢、臟腑氣血虛衰、髓海不足,導致痰、熱、瘀互結共同發病,治療多以辨證論治隨癥治之并未拘泥于傳統治法。
關鍵詞:癲狂 精神疾病 病因病機 辨證論治
《中醫內科學》中對癲狂已有確切的定義:其中以精神抑郁,情感淡漠,沉默癡呆,語無倫次,少言懶動為癲;以精神亢奮,狂躁火爆,打人罵罡,不避親疏,急躁易怒為狂。兩者相互聯系,互相轉化,故常并稱癲狂。根據上述定義,結合最新版ICM-11關于精神類疾病的分類,其大致涵蓋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障礙、癔癥、應激相關障礙、雙向障礙以及某些神經癥等[1]。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13億口中精神障礙患者達2億多,總患病率高達 17.5%,其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超1600萬人,發病率超過1%,而92%重度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治療,并且這一數字還在逐年增長。下面我就從近幾年學者在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等方面對癲狂進行論述。
1、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痰迷心竅”,“火熱則狂”,“瘀可致癲”,“風盛則動”,而其中對于癲狂病的主要病因多風、痰、火、瘀。近些年,國內學者對相關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并積極臨床實踐,因此在癲狂病的理解上又有了不同的見解:孫文軍[2]等認為癲病多屬痰氣郁結,狂病多屬痰火擾心,且痰熱多傳及臟腑經絡,始于厥陰肝,次傳心,次傳脾,次傳肺,次傳腎,至腎不愈,則又反而傳肝,不同臟腑則表現亦不同。汪金濤[3]等人研究發現痰濕阻滯、瘀血內停,上犯于腦是誘發癲狂的主要病機。林琪家[4]則認為痰迷心竅是癲狂的關鍵病機,痰氣互結,格塞心竅因情志抑郁,肝氣不舒,痰氣互結,格塞心竅,可致癲病。痰瘀互結,蒙蔽心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積痰郁熱,氣血運行不暢,痰熱瘀血阻滯心竅,致心神失守,遂成狂病。
2、辨證&論治
吳炎陽[5]認為癲狂“陽盡于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所致,故而氣血并走于上,相火上炎帶動心火,或挾痰而上,或煎灼陰液而成血瘀。因此治以謹察陰陽所在以調之,以平為期。治則有四:(1)下虛上實,交通陰陽;(2)龍雷之火,以潛鎮為要;(3)化痰開郁,以降為順;(4)養心安神,隨癥化裁。孫文軍[2]等認為治痰需先后次序,痰有寒熱之分,需謹慎辨證,癲屬于陰癥,治癲多以以溫中化痰,治狂則以清熱化痰,癲狂致病涉及多個臟腑,應輔助以五臟分治,并且要注意癲狂的相互轉換,最后要和之以善后調護,以顧護其脾胃,減少復發。王玉妹[6]等人在文章中指出癲狂證候多樣,概括病初以痰氣郁結證和痰火上擾證為主,久病以心脾兩虛證和氣滯血瘀證為主。汪金濤[5]等認為癲狂可分為以下幾個癥型:痰火擾神,治宜瀉火逐瘀醒神開竅;痰濕內阻,治宜健脾祛濕理氣化痰;痰郁氣結,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氣滯血瘀,治宜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虛中夾瘀,治宜補益氣血理氣散瘀。
3、古往今來
祖國醫學源遠流長,關于癲狂病的診斷與治療從古至今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具有獨特的治療體系。但是,作為精神類疾病的一種,癲狂在近現代才被慢慢重視起來,其臨床癥狀復雜,病因廣泛,周期冗長,致殘率較高,多復發,在治療過程以及恢復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關于精神疾病的命名在中西兩方面的對應關系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從基礎實驗以及臨床研究來看,癲狂病包括了現階段大部分精神障礙,但由于臨床的局限性以及治療體系的差異性,具體到某種疾病,似乎依然沒有準確共識和標準,大部分是依據臨床醫生的辨證論治進行診療。當下,精神分裂癥歸屬于癲狂得到了公認,根據其陰性癥狀與陽性癥狀又分別類屬于癲證和狂證,對于其他精神類疾病的分類和歸屬卻是眾說紛紜,各有不同。
對于病因病機,“痰火”、“痰迷心竅”之說依然主導著主流,被大部人所共識,依據《傷寒論》以及《黃帝內經》中的經典條文采用祛痰和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癲狂,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另外,不少研究認為氣滯痰阻以及氣機逆上是致病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臨床醫生辨證施治,而不是一味的運用傳統的療法。
在辨證施治方面,據目前研究看,傳統的辨證分型相對比較統一,由于和現代醫學的結合,辨證分型也有很多不同,有些學者從虛實論治,有的學者提出在原有的治痰治氣的基礎上,要把握治則的先后順序,不可一概而就,以及在中醫中藥的治療過程中配合針灸治療,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臨床的局限性,一些治法治則只是少數目,缺乏數據以及隨機對照試驗,這就很難推廣出去。因此,擴大數據的研究以及應用數理統計方法對不同癥型的患病率率和臨床癥狀進行統計是是我們今后奮斗的目標
對于癲狂病的診斷以及治療,傳統醫學在不斷探索,同時現代醫學也在迅猛的發展,期望在今后的治療中可以帶給患者福音,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的保障,貢獻出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王振,蘇珊珊,等.ICD-11精神與行為障礙(草案)關于分離性障礙診斷標準的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7,(6):414-416.
[2]孫文軍,鄭琴,田青,唐啟盛.《癲狂條辨》從痰論治癲狂的學術思想[J].世界中醫藥,2017,12(05):1004-1006.
[3]汪金濤,郝秀梅.精神分裂癥可從“痰瘀”論治[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1(07):1011-1013+1033..
[4]林琪家.化痰開竅法治療癲狂的探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04):1489-1491.
[5]吳炎陽,張桐,蘭皓月,張建平.張建平論治癲狂病驗案1則[J].湖南中醫雜志,2017,33(10):110-111.
[6]王玉妹,彭得倜,王繼紅,賴新生.賴氏“通元療法”治療精神分裂癥臨證探微[J].時珍國醫國藥,2017,28(02):46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