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昕
關鍵詞:李唐;山水畫;風格;藝術成就
一、李唐生平經歷及藝術生涯
李唐(約1065-1150),字唏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北宋畫院南渡而入南宋畫院的畫家,精于山水畫和人物畫。初以賣畫為生,宋徽宗趙估朝(1100-1125)補入畫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顛沛流離,逃往臨安(今浙江杭州),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后,李唐經人舉薦,進入畫院,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近八十。擅畫山水,一變荊浩、范寬之法,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氣勢。晚年去繁就簡,獨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志。兼工人物,并以畫牛著稱。李唐的畫風對劉松年、馬遠、夏圭、蕭照等畫家的影響十分深遠,在南宋一代傳流很廣,對后世影響很大。
李唐《萬壑松風圖》中遠峰之上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的隸書款,該作也成為李唐山水畫北宋樣式成熟時期的標志性作品?!靶图壮酱骸本褪撬位兆谛土?,即1124年。這鴻篇巨制的《萬壑松風圖》,促使李唐成為開宗立派的集北宋山水畫風格樣式之大成者,以及已經開始向新的風格轉向的大師級畫家了。就這件作品而言,它也反映出李唐嚴謹的法度觀念和高超的繪畫技藝,是李唐山水畫藝術早期風格成熟的代表性作品。建炎年間(1127-1130)仍然健在并南渡的李唐在畫風上進入了其風格轉型的重要時期。在此后的時間里,李唐創作了《長夏江寺圖》《江山小景圖》《清溪漁隱圖》等開啟南宋山水畫風格的作品。
二、《萬壑松風圖》的繪畫特點及藝術特色
《萬壑松風圖》為絹本,淺設色(雙拼),立軸,188.7cm×139.8e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1)構圖
此畫尺幅巨大,畫面描繪一處由主山與左右二山環繞,松樹林立的幽谷,山峰聳立,瀑布飛瀉而下,山泉奔騰,山腰間云霧縈繞,若動若靜。畫中山上有茂密松林,略低山頭的松林與后方山體之間,以留白方式表現白云,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層次感劃分出來,亦使畫面有疏密相間的效果,調和氣氛,不會有過分的壓迫感,為北派山水的代表作。
《中國繪畫全集》中提到:“他此時的畫法既有范寬畫風的影響,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反映出北宋末期的山水畫在繼承中的嬗變?!北彼喂跛读秩咧录分袑Ρ彼紊剿嫿涷灥恼硌芯?,其中強調繪“可游可居之境”的山水畫,所以北宋山水畫多采用大圖闊幅的全景式構圖。若以范寬《溪山行旅圖》和此圖作比較,可以看出李唐此作在構圖方面不僅有對前人包括范寬的繼承,同時開啟了南宋山水畫近景構圖的格局。在構圖上明顯受范寬影響,一峰高聳,云霧繚繞,岡巒郁盤,峭壁如削,下面是濃密的松樹林,巖間有多處泉水飛濺,匯成溪流,右邊崖下有小路通幽。堅挺的皴筆似釘頭、雨點、刮鐵,或歸之為小斧劈皴,顯得石質堅硬,棱角尖銳。初看墨色濃重,實則原圖敷有厚重的青綠色。兩幅作品構圖乍看很相似,都是以全景巨碑式構圖,主山風格相近,經過比較發現《萬壑松風圖》里面李唐把《溪山行旅圖》中的俯瞰式視點改為平視,拉近了取景角度,擴大前景,主峰相對縮小,將對高遠效果的追求改為擴大林木比例的差距來達成。此圖中亦將《溪山行旅圖》中巍峨的山峰高度以比較合理的空間結構來表現,不突出主峰,而是通過環繞著的松林將峰頂連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把近、中、遠三個空間層次的比例表現得更為自然。此畫把中心放在中景的部位,使觀畫者覺得如置身其中,而不是俯視雄偉震撼、高不可攀的美景。
李唐雖然“崇古”但是,他又沒有崇古到泥古不化。在當時正處于向南宋過渡的轉折時期,激發了李唐創新的意識,漸漸擺脫了古法,更著重近景與局部的表現,通過對局部的描寫來反映出整體的感官效果,這種構圖方法對后世的影響很深,成為南宋院體畫截景式構圖的基礎。
(2)筆墨
此圖融合了北派山水畫諸家技法,包括皴、擦、點、染、鉤,等多種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荊浩的豆瓣皴和范寬的雨點皴基礎上開創了“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用于描繪山石肌理,先以中鋒勾勒山石輪廓,再以側鋒橫刮出皺紋,最后用淡墨渲染,用筆蒼勁而方直下,如截釘,方中帶圓,用以描繪石頭的方峻峭硬,立體感強,成為南宋畫院體中重要的技法。明代曹昭《格古要論》謂:“李唐善山水,初法李思訓。其后變化,愈覺清新。多作長圖大障,其名大斧劈皴。”在斧劈皴的基礎上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皴法,可以看到其中間的主峰用的是大斧劈皴,這樣的皴法符合北方山石堅硬的特征,可以把此種皴法用來畫干燥、剛硬的山石,而此畫中左右的山石用小斧劈和斜擦等多種皴法,以此表現出小塊山石結構的多變,于中鋒的大斧劈又形成了對比。除此以外,此畫中也運用了多種皴,包括刮鐵皴和豆瓣皴等,集各家之所長,為己所用而自成一家是李唐的特點。
三、總結
《萬壑松風圖》是李唐南渡前的代表作品。在構圖上,雖然李唐采用了典型北宋的全景巨碑式構圖,與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相似,但已然看出李唐在構圖上的創新,拉近取景角度,著重近景和局部的表現,成為南宋畫院的近景截圖式構圖的基礎。在筆墨技巧上,更開創了“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成為南宋院體畫主流使用的皴法。無論從構圖上和筆墨技巧上,《萬壑松風圖》都是獨樹一幟,借古以開今,集前人之所長以開創南宋山水畫新風格??梢哉f《萬壑松風圖》是李唐南渡后作品轉變的基礎和前提,是中國繪畫由北宋全景式的構圖,向南宋“詩畫江南”式構圖過渡的橋梁,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引領了南宋院體繪畫的潮流成為美術史上最輝煌的年代,對后世影響深遠,也對后人了解兩宋繪畫有著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