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雪妹
作文教學,想讓學生張口說話,需要教師課前充分準備,課中積極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造寬松、和諧、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才能真正地解決學生作文中“無話可說”的問題,才能讓學生說真話、說實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克服農村孩子羞于表達的心理。
在設計習作課《說說心里話》時,我把情感目標定為:這是一堂基于生活的表達課,這節課我要達到讓學生想表達、敢表達、會表達這樣的目標。讓學生喜歡作文,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讓學生愿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將學生的作文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認識到,生活即是作文,作文是自己的情感所需,作文是一種情感傾訴的方式,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上課伊始,我采用輕松談話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教學實錄】
老師:孩子們,上個星期,有一個特別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
學生:三八婦女節。
老師:這一天你有什么特別的舉動和特別的祝福嗎?
學生暢所欲言對媽媽、奶奶、老師的祝福。老師相機引出班里幾個孩子制作的賀卡,課件展示,最后引出自己多年前寫給媽媽的賀卡和通學生一起分享。頓時,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孩子們的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老師,似乎在說,原來,老師也和他們一樣,也會自己做賀卡,甚至會在自己制作的賀卡上用稚嫩的筆跡寫下對媽媽的祝福。即時間,我感覺我和孩子們的距離拉近了。
老師:孩子們,如果時光倒流,或者明年的三八婦女節來臨時,你會怎樣祝福媽媽呢?
學生:媽媽,感謝您的養育之恩。
學生:媽媽,您是多么的愛我,我要為您而努力,爭取考試考個好成績。
……
談話導入到這個環節,學生的興趣開始來了,當然,這個時候學生們的積極發言還僅僅在于基于想表現自己的成分。于是,我趁熱打鐵。
老師:提起媽媽,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老師課件出示媽媽的真實照片。
老師:想起了我讀初中時的那一件平凡的卻令我刻苦難忘的事……
由此,我自然而然地過度到這節課的第二個環節:學習范文。
都說一千篇范文,都比不上老師親身經歷的一個小故事。于是,我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我用自己真實的故事通過自己課前的充分準備,結合本單元學習的習作手法,將自己的真實故事寫成了一篇范文。
隨著感人的背景音樂響起,我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和孩子們分享著自己和媽媽之間的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一件平凡中卻飽含深情的小事。漸漸的,我看到有些孩子在偷偷地抹眼淚,他們被我的故事打動了。我想,我離敞開孩子們的心靈又近了一步。機會來了,趁著孩子們感動于我的這篇范文,那么,我就應該相機引導他們學習范文的成功之處。
老師:你覺得這篇范文什么地方能打動你?范文為何能寫得這么感人?寫作方法上有什么亮點呢?
由此引出了細節描寫的好處。
然而,作文教學僅僅是想表達、敢表達,更要會表達。積累素材,方能選好典型事例,要不然題材老套、無內容可寫。針對這個難點,我們不斷地研究如何去突破。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品質、學會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身邊的人、事、物,及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從而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習作素材。我平時是這樣操作的,學生每個人會有一本個人日記本、一本周記本,個人日記本是用來記錄自己經歷過的一些想記下來的小事,字數不限、內容不限,可以記錄學校里發生的,班里發生的,也可以記錄家里發生的一些小事等等,個人日記本會在特定的時間在班里面做一個日記交流會。讓學生在交流日記中獲取更多的習作素材和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我特別想強調的是,這個操作中,我也會參與。我會在我的個人日記本上記下班里發生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我在日記中寫道:今天,佳名同學在課堂上舉手了,我分明地看到他的眼里滿是自豪,那自豪,是戰勝自己的自豪,是挑戰自己的自豪。又如,我在日記中寫道:當動聽的生日歌響起,全班同學和著節拍一起齊唱“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青朗的眼睛滋潤了,這是我們第一次全班為他過生日,多么希望他能夠永遠這樣,一直快樂地成長……個人日記的交流,在孩子們之間想盛開了的花兒一樣,開得異常絢爛,大家都興致勃勃地享受于這樣一種情感的交流,作文的素材也漸漸地豐富了起來。除了個人日記本以外,班里還有一本是班級漂流日記,班級漂流日記是公開的,掛在教室墻面上,每個同學每個時候都能隨時隨地地記錄下班里有意義的事情,當然,這個也是字數不限的。為了吸引他們,我把班級日記本設計得非常有意思,比如封面是我們班的集體照,日記名字叫“青春紀念冊”,也可以在日記里貼上相應的照片,這么一來,《青春紀念冊》就成了孩子們習作素材的積累本。
素材積累是習作的源泉。
在整個四年級階段,為了加深孩子的素材印象,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手機等攝像設備拍攝圖片,也可讓外出的家長拍攝其他城市的美景、其他事物以及人物行為,通過郵箱或者班級群發送圖片,老師統一展示,結合圖文展開句子、文段訓練,增加孩子印象。使孩子在欣賞圖片中寫句子,積累素材。這才能才積累素材的基礎上得到能力的提升。
希望孩子在學習中、生活中能擁有自己的一份作文寶庫——素材。
教學到這個環節,習作的前期準備似乎已經萬事俱備了——積累素材、敞開心靈、學習寫作手法,但是,我們要做的還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讓學生能用規范的書面語言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是的,好作文是改出來的,這就得在作文批改上下工夫了。
對于作文素材的積累,操作起來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尤其是我們這樣的農村小學,一是因為家庭教育受到限制。二是學生作文缺乏內涵。三是教學傳統模式的限定。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課堂永遠是生動的,語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語文,同時,作文也一樣,作文來源于生活,作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作文。只要用心,每一節課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每一次探究都會產生不同的智慧,我們今后會多多研究,努力提高農村小學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