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華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園環境創設成為了幼兒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1]因此,要根據幼兒發展的特點,充分利用環境材料可能蘊涵的教育價值,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相互作用,使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幼兒園環境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環境創設,有利于幼兒自主游戲
環境布置以示意性的標志或畫面為主。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低結構的材料能引起并能更好地維持幼兒的游戲行為,而低結構材料最經濟、最實用的方式就是變廢為寶,讓廢舊材料為幼兒教育服務。如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收集一些不同形狀,不同大少,不同顏色的紙盒,讓小孩子們利用廢舊的紙盒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模型,也可以開展不同的游戲,用自己的紙盒和別人的紙盒比比大少,在紙盒中鉆來鉆去,自由游戲,在游戲中盡情地表達自己,使活動的興趣越來越濃,自主性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良好的環境創設,有利于幼兒自主探索、主動學習和生活
環境的創設是為幼兒發展創造條件,激發和培養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他們的潛能,在創造的內容上融入一些活動,并組織幼兒主動積極地去參與,從而激發幼兒的熱情以及學習興趣。例如在幼兒園的種植區組織幼兒一起種植一些花草,并通過種植活動引導幼兒大自然和保護環境,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也使其能夠自主去探索、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促進了幼兒的自主探索和學習認知。
(三)良好的環境創設,使個性發展更加健全
“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2]因此,培養良好的健康心理從幼兒抓起顯得尤為重要。幼兒除了受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影響外,更多的是受幼兒園內環境的影響。所以要創設一個寬松的心里環境,適合他們心里發展特點的環境。
幼兒園在平常的教育中,要做言傳身教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起榜樣的作用,為幼兒提供一個和諧發展的良好發展環境,從而使幼兒從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幼兒個性發展的更加的健全。
二、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園空間創設注重美感,忽略教育性
現在有些幼兒園對環境的創設越來越重視,雖然是重視幼兒園環境的創設,但很大程度上只追求美觀,都是從成人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和布置,把環境布置得很美,多彩多樣,卻忽視了環境的教育性。例如,掛一幅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雖然是漂亮,也增加了幼兒園的檔次,可是對于幼兒的興趣沒有一點吸引,幼兒也可能只是看看熱鬧,可根本就不了解這幅畫的真正的意義。純粹是為了美觀而裝飾,完全沒有去考慮環境對幼兒的教育性。
(二)幼兒園內部空間環境布置忽略幼兒的參與
陳鶴琴先生關于幼稚園環境創設應堅持“兒童參與”原則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導意義。“以往,幼兒園的環境一般都是由成人為幼兒提供的,因而幼兒常常處于被動的地位,他們只能機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無法主動參與到環境之中。其結果,幼兒的個性、思維、創造性都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3]總之,在布置幼兒園環境時應盡量讓幼兒參與到其中。
有些幼兒園在布置空間環境時,往往是以教師自己為中心去怎樣布置,忽略了幼兒的興趣,忽略了幼兒參與。幼兒本身就沒有參與的意識,教師沒有讓幼兒參與,幼兒的動手能力的不到鍛煉,也不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幼兒園創設策略
(一)適時提供物質材料,調整環境設置,增強教育
幼兒空間環境的布置不能只是單純的追求關麗,而應把布置的重點放在實用性上。充分發揮環境創設的綜合教育功能無論是從充分擴大、發揮教育影響的角度,還是從考慮教師的精力的角度出發,環境創設都應該盡量突出“一創設,多功能”的特點。[4]比如在走廊、校道創設一些智力問答的題目,當幼兒入園的時侯,這些東西可以一下子映入他們眼簾,這樣一來如果幼兒對這些問題感興趣,他就會進入思考階段,就會開動他們的腦筋去思考這些問題,幼兒的思維也得到了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重視加強幼兒與環境的作用
皮亞杰發生認知論把兒童發展知識能力的獲得歸因于兒童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認為兒童正是在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中,在了解物質特征形態和作用及物質動作圖式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認知結構,兒童的知識,主要不是依賴成人和書本的傳授可見,皮氏的這種觀點為我們強調幼兒園環境是幼兒身心賴以發展的環境,要注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提供了理論依抵盡管后來不少索和學習認知。[5]要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和發展,根據幼兒的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標來設計環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的前提,但真正實現還需要教師的的引發、鼓勵和引導。
首先,教師應該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開發式的、生動活潑的環境,這樣幼兒會感到有安全感和自由,根據心里學的角度,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引起他們的探索欲望。
其次,要給幼兒一個自由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幼兒是否有選擇和使用材料的自由,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他們參與區域設計和墻飾制作中的積極性,也影響著幼兒與環境材料中的相互作用。
(三)環境創設應增添自然因素
降低我們的視野,從幼兒的角度來創設環境,心理學家羅伯特說:“人離開環境,便無行為可言……”可見人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都是通過環境形象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獲得的。 特別是對3~6歲的兒童來說,幼兒園是他們學習、游戲和活動的主要場地,所以幼兒園環境的布置要增加自然因素,讓幼兒回歸自然,親近自然,在自然的環境中游戲,讓幼兒去體驗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以及自然本身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