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美妙
初中數學課堂上往往離不開提問,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融入數學思想方法,巧妙的設計數學問題、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一、初中數學課上有效提問的原則
1. 目標性原則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教學上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達成始終是教學課堂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課堂提問要與教學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
3.2. 有效性原則
課堂上能夠反映學生對知識獲取程度的提問才是有效的。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常常提問:“都會了嗎?”“對不對?”,這種學生齊聲回答并不能將他們的真實學習效果反映出來,濫竽充數者大有人在,這樣的提問往往是無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的避免。
5.3. 科學性原則
數學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可模模糊糊,還需避免多個答案,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
7.4. 層次性原則
課堂提問要結合本班學生的真實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最好能做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9.5. 整體性原則
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做課堂的主人,因而不能設置過多“一對一”回答場面的問題。有些時候在課堂上,我們先點名,后提問某些學生習慣了,其他學生感知提問與自己無關,往往就不動腦子思考,有些甚至開小差,以致于達不到提問的整體性效果。
二、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有效提問”的對立面是“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何為“有效”,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釋義為(動詞)能實現預期目的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坝行釂枴本鸵馕吨谡n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應答,且這種應答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并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有效提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提出的問題要有效;二是提問的策略要有效。為了達到高效課堂,在教學課堂上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1.備教材要“通、透、化”
這一點教師們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透”,卻是我們每個教師需要反思的。
“通”,就是要掌握教材,吃透教材,只有完全掌握教材,做到融會貫通,教師才能分清基礎性的問題,拓展性問題,探究性問題,從而解決該如何有效提問,對于基礎性的問題教師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樣?”來提問;對于拓展性問題教師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或“說說你的想法?”來提問;對于探究性問題,教師就要讓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探究,歸納結論。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統性、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
“化”,簡單來說就是要換位思考。教師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觀察學生的學,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感悟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駕輕就熟地提出有效問題,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備學生要“實”
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備學法。何為“實”,“實”是指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教師要充分了解所教學生的學習基礎、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進行有針對性地有效提問。
3.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滿堂問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都沒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我們的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自己發掘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做一個善于傾聽的聽眾,把控全局。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剛從事教師行業那會,我常常會很自然地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非??蓯?,很配合地回答:“沒問題”。在批改課后作業時,我發現問題非常的多。在課堂上學生總回答說“沒問題”,其實就是最大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的學生基礎不一樣,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基礎好的接受能力強,學起來很輕松,基礎差的接受能力弱,學起來比較吃力。也就是說,應該“有問題”?!皼]問題”的課堂順順利利的過了,但這種“順利”不是我們教師要的,因為這種“順利”課堂通常只會培養出沒有創造性思維的“書呆子”;課上的這種“順利”也會讓我們的學生缺乏鉆研、刨根問底的精神。
三、在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有效提問方式
1.復述性提問
復述性提問,就是要求學生復述教材的提問。課本里重要的定義、法則、定理、逆定理、公理、性質、公式,是數學基礎知識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基本元素”,許多內容學生必須要牢記。
2.鋪墊性提問
鋪墊性提問,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前的提問。墊鋪性提問的問題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是學生已經學過,并且在講新知識時又要用到的,能為學生學習新教材掃清障礙。
3.理解性提問
理解性提問,就是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行的提問。學生剛學新概念、新性質或定理,并不是馬上就能理解。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提出一些不太復雜的問題,促使學生對所學概念有比較清晰的理解。
4.探索性提問
探索性提問,就是引導學生探索解題思路的提問。有效的探究性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幫助他們主動探求解題思路。這類問題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不是越多越好,適度就行。提問時要把握好度,不能過難,否則啟而不發;也不能過易,否則學生的思維過程被教師“包辦”。
5.概括性提問
概括性提問,就是要求學生概括學習材料的提問。對學習材料能夠進行概括,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理論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讓學生自己完成概括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總之,提問是門藝術,如何有效的提問是每位數學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數學教學實踐中,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把握提問時機,優化提問策略,靈活運用提問方式,不斷提升自己提問的能力,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真正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