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海燕
一、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內涵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目的是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感悟數學各部分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加深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
1.設計的問題要具有綜合性、趣味性和挑戰性
“綜合與實踐”課教學不能是問題的簡單重復,設計的問題必須起點較低、答題范圍較開闊,能為所有學生理解,生動有趣且具有挑戰性,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達到人人參與。
2.問題解決過程中要有活動性和挑戰性
既然是綜合實踐課,就并非只是做一兩道習題那么單純,在“綜合實踐”課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起來,不止動腦,還要動手,也包括其他的數學活動。
3.設計的數學活動應當體現數學本質,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數學素養
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教學不是泛化的綜合型活動,即使是與其他學科內容相聯系,也要突出數學學科的特點,即便是數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也必須呈現數學的本質。如:一億粒大米有多重?一億粒米的重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億這個數的構造。具體的實物一億有多少這是人的生活體驗,不是數學的本質。
二、“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類型與案例解析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通過對我們學?,F在使用的人教版1—6年級數學教材的分析與研究,整個小學階段數學教材一共有20次“綜合與實踐”。其中一年級、二年級、四年級安排了2次(上下冊各1次),三年級、五年級安排了3次(上冊1次,下冊2次),六年級安排了8次(上下冊各2次,整理與復習中有4次)。按照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可以分為5種類型:數學游戲類、操作體驗類、調查分析類、設計方案類、實驗研究類。下面分別用案例加以說明。
1.數學游戲類
這是一類以游戲為載體開展的學習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嘗試,在游戲活動中運用知識、鞏固知識,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這一類活動適用于實踐能力不足的低年級學生。
【案例1】數學樂園。這是一年級目前最適宜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把數的認識和組成的知識創設成一張“棋盤”,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猜拳的方法決定走棋的先后,走到哪里就要解決問題到哪里,答對了可以前進一格,答錯了要后退一格,先到達終點者贏。教學時,必須先讓學生明確游戲規則,并按這個規則去開展游戲活動,否則無法有效組織教學,課堂教學時間也很難把握。在學生意猶未盡的情況下,可以布置學生課后嘗試仿照“數學樂園”的方法自創另一張“棋盤”,供自己和同伴一起玩數學游戲。
2.操作體驗類
這是一類學生需要借助肢體的操作活動來完成體驗的實踐活動。它可以通過動手操作,體驗數學知識的作用。適用于計量、測量、圖形變換、數的認識等教學內容之后開展,有利于建立數感,積累活動經驗。
【案例2】一億有多大?這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綜合與實踐”課,這一類課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一億的數感。進行這類課的教學時,需要教師精心考慮,做好活動材料和工具的準備,要讓學生先思考(猜測、估計等),再動手(計算、驗證等)。如:一開始,教師可以通過“一億粒大米有多重?”讓學生進行猜想,再數出100粒大米,測一測有多重,由此推算1000粒,10000粒……通過計算后,讓學生大吃一驚,一億粒大米約有2.2噸,相當于一輛小型汽車的重量,如果10千克裝一袋要裝220袋,數字的對比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沖突,由此直接感受到一億是一個非常大的數。
3.調查分析類
這一類“綜合與實踐”活動課要求學生通過調查訪問、查閱等方式收集信息,分析交流,解釋某一現象或解決某一問題,一般安排在學習了統計知識之后。
【案例3】節約用水。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綜合與實踐”課的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協助學生明確調查的內容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搜索、親入社區和家庭調查等多種途徑進行探究活動,使學生獲取大量有關水資源信息,引起對世界水危機這一事實的重視,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4.設計方案類
這一類的綜合實踐課,要求學生通過方案的設計、對比、分析、改進等過程,尋找最優化的設計方案,提高解決問題的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
【案例4】營養午餐。這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圍繞午餐的營養問題開展活動。首先是為民生路小學提供的三種午餐菜譜,其次是營養專家介紹的10歲兒童營養午餐的兩個基本指標;接著讓學生嘗試合理搭配自己喜歡的午餐菜譜,最后通過統計、排列組合,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5.實驗研究類
這一類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發現規律、分析原因,從而探索出規律表象下隱藏的數學奧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運用數學思想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5】擲一擲。這是人教版五年級的“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是安排在學習了可能性大小的知識之后的實踐活動,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現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猜一猜誰贏的可能性大。然后開展“擲一擲”的實驗活動,讓學生自主發現“和是5、6、7、8、9的一方總是贏”的規律,進而分析原因。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已不是簡單地運用已有知識,而是主動獲取信息,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在推理活動中探索規律現象下的數學知識。
“綜合與實踐”這一領域的開展為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和運用打開了一扇門,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數學教師必須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才能讓基礎教育越來越扎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