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竟
一、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正處于發育、成長、認知的階段,他們對探究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對閱讀科普文章、發現事物的本質佷感興趣,對我們國家新科技、新材料的發現與應用充滿自豪感。以上各因素對本節課的學習十分有利,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分析歸納總結能力很適宜的一節課例。
二、教學目標
(一)總目標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幫助學生總結閱讀技巧
2.培養學生學會在閱讀過程中找準關鍵信息,并學會歸納總結
3.在教學中注意學科滲透,注重學生情感體驗,抓準時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適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關心科技發展,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促進學生成長為國家合格的建設者或出色的科技人才。
(二)子目標
1.了解什么是能源和能源的分類,了解幾種重要的能源和應用。
2.了解核能的應用,了解節約能源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初步認識科學及其相關技術對于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
4.有可持續發展意識,能在個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所貢獻。
三、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想
布置調查作業:
1、能源及其分類;
2、核能;
3、北京天氣;可持續發展。 上網查閱資料、閱讀教材內容,了解能源及其分類 聯系實際為新課作準備
播放視頻
1、能源危機;
2、我國的核電站。 觀看視頻 引發思考
激發民族自豪感
一、能源及其分類
1.請學生展示查閱結果。
2.教師總結。
(1)能源:能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人類生存的物質保障
(2)能源分類:能源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質能
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核裂變燃料、核聚變燃料
二次能源包括焦炭、煤氣、沼氣、蒸汽、熱能、汽油和柴油等石油制品、電能
3.目前這些能源的使用情況及人類所面臨的能源危機。
學生展示
學生展示
學生展示
學生展示
學生展示
培養學生
表達能力
了解能源分類
了解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了解人類所面臨的能源危機,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
二、核能
1.原子組成——核能
質子、中子依靠強大的核力緊密結合在一起,一旦原子核發生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釋放出驚人的能量,這就是核能。
2.核裂變
(1)鏈式反應:
(2)核裂變: 用中子去轟擊質量數為235的鈾,較重的鈾核會分裂成兩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3)我國核裂變應用情況:
不加控制的鏈式反應——原子彈
核反應堆發生的鏈式反應是可以控制的。
——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
1kg的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超過2500t煤完全燃燒時釋放的能量,是同樣質量煤燃料放出能量的2.5×106倍。
3.核聚變
(1)核聚變:質量較小的原子核結合成質量較大的原子核時,也能釋放出核能,這種現象叫核聚變。
(2)我國核聚變應用情況:氫彈
(3)核聚變也叫熱核反應:
三、能源的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1.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
2.未來的理想能源——新能源。
教師總結本節內容并提出問題:
作為未來的國家建設者和主人,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方面我們有什么設想. 學生展示圖片
學生展示并介紹鏈式反應
學生展示
學生展示
學生介紹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
學生展示PPt
了解我國核聚變的現狀t
學生展示介紹熱核反應
分享交流
討論交流 培養學生合理利用能源和節能的意識
引出新能源:核能
了解核能的原理
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必要性
了解核裂變
介紹我國的核電站,增加民族自豪感。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了解核聚變
增強民族自豪感
了解核能等新能源的特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產生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感受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操
了解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
了解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