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倩
摘要:最近幾年,“互聯網+”可以說成了一個熱門詞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已經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其真正核心是企業思維模式的轉變,而非各種工具的利用。那么在社會各界如火如荼地討論“互聯網+”的時候,大家知道“互聯網+教育”又是什么樣的呢?會計作為一個熱門專業,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課堂教學又會遇到哪些問題,本文我們來思考一下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互聯網+”;會計專業;課堂教學
目前,會計作為一個熱門專業,市場急需高端會計專業人才。全國各地的高校也因此成為了培養這些擁有高端技能的人才的培養基地。目前高校中,會計專業的主要培訓方式為通過對“互聯網+”的應用。“互聯網+”催生了一種新的教育生產力,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和學校圍墻,引發了教育教學模式的革命性變化。“互聯網+”的新時代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各種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更快了,“互聯網+教育”正在成為世界各國爭奪下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主導權、話語權的重要陣地和焦點領域。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要與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發展同步的“三同”動態調整機制相結合。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通識課、學科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集中實踐課的四大模塊體系,搭建起課內教學實踐、課外教學實踐、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校企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創新創業教學課程體系,形成以培養學生成長成才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互聯網+”新技術的背景下,國內各個企業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的能力有了新的要求,與過去的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是核算財務,記錄支出收入有所不同。由于“互聯網+”新技術的滲入,對財會人員的要求增加到要求有能力對各項任務的環節進行跟蹤,懂得對各項數據進行整合和處理。所以,綜上所述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應該得到改變。不僅要教授同學們會計專業的知識,還要加強互聯網知識的教育。同時要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理念,我國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是以老師為主導,同學們全盤接受的方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各地都在進行著課堂教育教學改革,所以高校中的會計課堂也應該得到改革,讓學生更多地掌握課堂,發揮他們在課堂的主導作用,從而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2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學校引入新的教學設備
2.1新政策的發布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做出了新的規劃,所以對教師的要求也進一步提升了。目前為止存在的問題是,對于沒有經驗的高校和教師來說,新政策的發布過于突然,多數教師并未從傳統的教育理念中走出來。從前教師的傳統的教育觀念,是希望學生掌握全部的理論知識,其目的只是應對傳統的考試,能夠在考試中通關成功。然而,“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要求,得到了改變。要求教師能夠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在傳授知識時注意靈活運用,并且能夠依據當前國家官方的財務制度。制定相應的教學教育方案,使學生能夠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起來,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2.2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屏幕投影儀等被廣泛地應用到各中小學中,所以高校也應該相應的發展網絡技術,高校的同學們手中有手機、電腦、iPad等更多的科技產品,能夠更加充分的利用網絡。所以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一些網絡手段進行授課,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充實教學內容,引入網課、微課等線上課堂,也可以在開課之前通過網絡手段公布任務發布作業等,也可以鼓勵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通過網絡手段自己先進行預習,這樣能夠充分提高課堂上的聽課效率,課下也方便教師檢查同學們的任務完成情況。以往的會計教學方式和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有著共性的缺點,浪費課上的教學時間,課上教育效率低下,課堂效果不令人滿意。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也喪失了大部分的學習熱情。這時學校就能采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進一步改善這種傳統的落后情況,開展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推廣使用“手機移動課堂”,從而實現“翻轉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體性得以彰顯。例如高校可以采用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教學的方法,首先由教師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布置任務,進行簡單的勾畫重點幫助同學們進行下一步自主學習,同學們根據老師給出的框架和大致方向自己先進行預習,通過查找資料或請教學長等解決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剩下部分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上通過與同學們討論和請教老師的方法解決,這時候教師只做課堂的總結者。教師做最后的分析,分析出最好和最差,存在哪些問題等。這樣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熱情,同時又解放了教師,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和效果。
2.3高校也可以通過線上考試的方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業掌握程度,通過實時考試的方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夠根據大的數據分析綜合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提出改進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真正做到實時監測,實時掌握。高校要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打造智慧學習環境,探索實施智能化的精準教育,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智能時代核心競爭力。要緊緊抓住信息技術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加快提高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推動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變軌超車”。
3構建全新的課程結構
3.1上面我們說到,人才培養目標已經能夠初步得到確定。下面最重要的就是課程結構的構建。這是高校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能夠做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在培養會計專業高級人才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等理論知識,同時要結合互聯網技術,以實際操作為主,增強學生自己動手能力,為以后在企業中工作打好堅實基礎,因為實際操作能力是一個人工作中考核的最直接的評判標準。
3.2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發達。我國各項新政策的發布也加快了速度,這就要求高校做好相關實時政治的工作,保證能夠傳到同學們的知識都是正確的、最新的。同時要加強法律法規的知識教育,因為會計行業是一個高危的行業,如果同學們對相關法律法規掌握不清楚,心中沒有明確的能做與不能做的界線,那么觸犯法律是極有可能的,并且也極有可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所以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中又增加一條,加強法律法規教育培養,做一個懂法、知法、守法的好青年。做到讓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遠離法律的高壓線。
3.3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高校的會計教師,應該首先學習怎樣利用先進的軟件,并能將各種新知識新方法講授出去,讓同學們接受。主動更新自己的思想,走在教育之路的前沿。真正做到引領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用言傳身教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另外,高校可以通過舉辦各種知識競賽,有獎問答和展示比賽等活動,激發同學與同學之間的競爭,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比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真正做到提高教育效果,將課堂延伸出去。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讓學生自己當競賽的評委,這種學生之間的互評方式,使學生站在學生本身的角度進行客觀的評價,所以結果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同時讓學生充分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讓學生能夠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促進自身的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最終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成果。實現培養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高級會計師的人才培養目標。
結束語:
以上的分析和討論我們能夠得出的結論是,目前企業和社會中十分需要高級會計師,高校要與時俱進創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大力發展“互聯網+教育”,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養對企業和社會有用的人才為目標,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結構。正確認識目前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梅,張廣旭.“互聯網+”引發的高職院校會計信息化改革研究[J].中國市場,2018(1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