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 ?要: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措施的有效落實,一方面能夠通過詳細的監督管理平臺,為消費者食品安全權益提供保障,避免影響食品市場銷售的風氣;另一方面,憑借食品監察制度的不斷完善,更便于提升食品銷售渠道的可控性,使不合格品徹底失去銷售平臺,以便監督管理工作持續開展。本文基于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現狀展開分析,在明確問題與對策同時,期望為后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食品營養;食品安全;檢測問題;解決對策
食品安全管理是我國現代居民生活質量水準審核的關鍵要素,更是維護民眾生命安全的關鍵平臺。根據近些年食品安全管理資料顯示,部分企業因為經濟利潤誘惑,經常會將成本低廉且有害的化學物質添加入食品中,以此謀求更好的銷售業績,但卻也侵害了消費者基本的食品安全權益,使消費者中毒等事件屢見不鮮。故而,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理應得到關注。
1 我國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現狀
現代食品營養與安全主要涉及營養過剩、營養不足與成分異化的問題。未按照食用標準對食品進行檢查,則極易導致肥胖、中毒、營養不良、貧血與免疫力下降等情況出現,甚至部分食品有害化合物的過度使用,還會提升癌癥發病率,使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受到極為嚴重的侵害。而根據以上問題產生原因,主要是我國食品安全配套法制體系構建不完善,使得我國農業土地資源與經營模式不協調,導致食品安全法規的執行力較弱,自然相應食品檢查措施與平臺無法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提供應有的保障,同時站在傳統農業產品生產角度來看,不合規定的農作物培養對策,同樣也是現代食品營養與安全的主要影響要素。
2 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存在問題
2.1 食品安全認識偏差
出于地區與受教育程度的影響,我國民眾在購買食品時,因為不具備完善的食品安全知識,并無法對食品銷售的質量與安全性進行有效的審查,如此便極易導致消費者選擇不合格產品,再經過隨意的加工處理,勢必會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帶來損害。其次,部分產商為獲取更豐厚的經濟效益,也經常會在食品免檢標識等方面做手腳,在食品銷售過程中,也極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使得消費者盲目相信不合格品的食品安全性。
2.2 食品監督機制不完善
根據我國食品生產流線特點,我國現階段選用的食品安全監督主要為分段式與運動式,檢測主要是通過監督人員巡查與中間環節控制實現。在此期間,企業與商人經常會因為經濟效益的驅使下鉆食品監督管理制度的漏洞,通過特殊銷售渠道將不合格產品銷售至市場,不但極易對消費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侵害,也嚴重違背了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因此,監督管理人員必須根據生產環境擬定更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產品銷售流程盡在掌控,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的概率。
2.3 檢測技術與設備落后
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食品企業的產能水準,使得其技術與食品加工設備更加先進,但食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技術與設備方面,仍舊處于落后水平,不但無法適應現代產品銷售的理念,使誤判等情況時有發生,同時更不利于食品檢測工作的全面開展,使得部分不良產商利用漏洞將不合格產品銷售至市場環境中,以此破壞食品銷售市場的平衡。
2.4 食品鏈條處理風險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常需要生產廠家提供許可證、檢驗、管理平臺,以便食品營養與安全得到更全面的保障。但根據資料可知,不少企業與經銷商利用消費者對市場食品安全審查認知不完善的特點,經常在獲得免疫與生產許可后,轉變食品加工與生產方式,以更低的成本消耗制備不符合安全食用標準的產品,而后通過特殊渠道避開食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檢查,便將此類食品銷售入市場,直至擺上消費者的餐桌,不但極易對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帶來傷害,同時更打亂了市場風氣,使得安全檢測工作開展困難。
3 食品營養與安全問題解決對策
3.1 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根據我國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做好頂層設計,優化各監管部門之間的職責,將原來分散、重復交叉的監管工作相對集中化、條理化,逐步達到部門整合、職責整合、資源優化共享;進一步加強對免檢產品的監督管理,改進免檢制度,對免檢產品實行動態抽檢;提高食品生產準入市場標準,嚴格把關,嚴格審核;做到精準監管,針對食品安全鏈條中易出問題的環節加大監管力度,這樣更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最大限度地發揮監督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共同進行生產監督,提高監督效率,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3.2 加強食品生產意識
對食品生產企業加大相應法律宣傳和食品安全意識宣傳,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做好食品生產把關工作,生產提供更優質的安全食品,滿足社會人們的需求。借助公益廣告、網絡平臺等多途徑向消費者宣傳食品安全,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提高消費者甄別假冒偽劣食品的能力,優化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繼續做好市場監督,為消費者營造更為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3.3 提升食品檢測技術
加大對食品技術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組建食品檢測尖端人才庫,提升檢測水平;在國家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過渡,抓緊機遇補齊技術短板,補齊設備不足短板,自主研發高端檢測設備,降低設備購置資金,提高設備普及率和推廣率,完善檢測手段和檢測設備,加大檢測能力和擴展檢測項目,使檢測手段更加科學、高效和便攜。也存在很多生產企業法律意識不強等,想盡方法躲避檢測,導致檢測難度增大、檢測漏洞多,所以在提升檢測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大法律意識宣傳。
3.4 完善檢測管理平臺
與很多發達國家不同,我國的食品生產企業數量龐大,規模大小各異,難以形成較為定性的檢測標準和檢測配套方式,這樣僅僅靠政府的檢測部門,難以滿足社會需求。而第三方檢測公司更具靈活性,便于開展相應檢測,更易適應市場需求。因此可以嘗試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借助第三方檢測機構減輕政府檢測機構壓力,同時也能鼓勵社會資源得以優化和利用,促進整體水平的提升。當然設置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應在法律的監管下開展工作,要做到公正、專業、高效、獨立,激活市場經濟。
4 結束語
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工作的有效落實,不但能夠根據現代食品銷售市場環境提供更完善的監督巡查平臺,通過食品檢測等措施,為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同時憑借檢測制度的完善,更便于管控食品生產渠道,以此約束廠家與商人的非法行徑,避免不合格產品再次進入市場。故而,在論述我國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現狀與對策期間,必須明確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常見問題,并提供詳細的解決優化方案,才能為后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詹建偉.淺談我國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現狀與對策[J].糧食流通技術,2017,5(10):48-49.
[2]王靖,趙保成.淺談我國食品安全檢測現狀與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7(3).
[3]熊素玉.食品安全檢測現狀與對策探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4):169-170.
[4]程雨晴,楊子輝,郭賓,et al.功能食品安全檢測的技術現狀與對策[J].中國科學:化學,2016,46(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