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
摘 ?要:設計現代建筑時,設計者可對空間構成元素進行利用,豐富設計方法,利用各類空間構成元素,來形成新穎的建筑作品。設計者應不斷對建筑設計理念進行調整,利用不同的組合形式,來使建筑更具藝術感與和諧感。設計建筑不僅要注重確保使用功能可以正常被正常發揮,同時還要確保整體的視覺效果與審美感受,現探討如何利用空間構成元素來設計建筑。
關鍵詞:建筑空間;構成元素;建筑設計;設計方法
建筑設計需要有創新化的設計理念與多變的設計手法的支持,設計者則需要依仗自己的設計經驗來形成一定的設計風格,確保設計作品可引發一定的審美感受。設計建筑時需要對各類構成元素進行使用,不僅要安排每一部分的設計工作,同時還應當做好不同類型的構成元素的配合工作,掌握建筑空間元素具有的構成屬性之后,可將其更好地使用到建筑設計過程中。
1 將結構設計與空間設計結合
在建筑工程內部空間設計中,其主要依據就是該建筑的行使功能以及該建筑的行使目的。因此在展開實施建筑工程設計工作時,應當首先考慮該建筑建設的目的及其日后的功能,從而確定該建筑工程的空間形狀。如教學場所、娛樂場所、競技場所等,都是根據該建筑智能屬性的不同來進行設計建造的。另外我國建筑工程內部空間形狀也受建筑本體形狀的影響,往往為了保持建筑工程實體的整體性、統一性以及藝術性,其外在形態與其內部空間形狀都是相輔相成的。其設計按照建筑的特點,墻、頂棚、地面等實體部分通過空間外殼的形式出現,建筑的形體形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建筑的空間形狀,也就是說建筑有什么樣的外部形體形狀,往往內部就會存在與之形狀相對應的空間。但在辦公樓、商場、圖書館等建筑中,許多房間由于功能特點對于空間形狀并無嚴格的要求,這時在空間形狀的選擇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建筑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技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建筑空間是由物質材料從自然空間中圍隔出來的,人們圍隔空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滿足一定的功能要求,還要滿足一定的審美要求。就前一種要求而言,就是要符合功能的規定性。具體的講所圍隔的空間必須具有確定的量、確定的形和確定的質;就后一種要求而言,則是要使這種圍隔符合于美的法則―具有統一和諧而又富有變化的形式或藝術表現力。只有把適用空間、視覺空間和結構空間結合起來,才能做到功能、美、結構三者的有機結合。
2 利用空間構成元素形成新穎的建筑設計方法
2.1 利用點狀元素
點狀元素是最基本也是構成最簡單的元素,但是其在多種建筑空間設計中都屬于不能缺失的重要元素,設計者可以給點元素對應特殊的對象,如高位類似物。如果沒有電元素,其他線、面以及體元素也就無法形成。各種空間元素之間都存有關聯,盡管點元素非常基本,但是設計者如果想要發揮出點元素的空間應用價值也是比較困難的。
點被運用到建筑空間系統中,可發揮出凝聚力與向心力的作用,將一個點運用到空間中之后,其他空間元素會不斷地向中心點處聚集,以某地的古城為例,市樓被建設到堡壘中間位置,古城的整體視覺觀感被提升,設計者利用點的作用安排空間設置工作,處于堡壘中心位置的市樓既可以對外部入侵力量進行抵御,同時還能夠城中民眾依靠的中心,其他建筑也可直接圍繞市樓建設,同時還能控制與鎮壓民眾。在同一個建筑空間中,兩點可以連成一條線,如果有多個點元素,這些元素之間會形成極大的吸引力,匯集視線,設計建筑時,可利用點元素來發揮出強調的作用。
2.2 利用面狀元素
形成面狀元素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方面可以移動線元素形成完整的平面,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密度極大的點來形成面。在建筑設計領域中,利用數理關系可以對面元素進行分類,護常見的面元素可被分為不規則面、幾何面與有機形面。構成有機面的線元素之間并存在數理關系,因此將有機面應用到建筑空間中之后,其可呈現出普速的視覺效果,同時也可帶來具有秩序感的視覺效果,某地的公寓建筑就大量應用了這種有機面,形成了高低錯落的屋脊系統,墻面并不平滑,而是凹凸不平,這種建筑造型給觀者帶去浪漫懷舊的情懷。
幾何面在建筑空間中也比較常見,這種面主要由直線或者曲線構成,線之間保持數理關系,具有規則的形態,如方形、圓形與三角形等,設計者可以在設計建筑的窗戶以及外部圖案時使用這些具有規則形狀的面,使建筑保持現代氣息。一些古典園林建筑中也運用了這種面,突顯建筑的現代化特征,呈現更加豐富的審美價值。
2.3 利用線狀元素
設計者利用線狀元素時,可運用靈活的方法,將線狀元素與其他種類的元素結合使用,排列建筑的窗戶時,可以使多扇窗戶形成完整的線元素,同時還可保障窗戶這種點元素的韻律感,使人們形成安定平和的感受。
2.4 利用質感與光影元素
在建筑空間結構中,需要對材料、結構等物理方面進行結構,從而才能使得建筑體現出其質感,一般常用的材料比如樸素的磚塊、粗獷的石材、堅硬的鋼鐵、明亮的玻璃等。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材料得以出現,豐富多彩的建筑材料,使得建筑能夠產生更多的機理和效果。比如在我國的傳統建筑中,一般都采用的是磚木結構,從而表達出輕盈、浪漫的感覺;在西方的而建筑中,采用沉重的石材以及粗獷的表情,顯示出奔放的性格,給人以出截然不同的感受。由于光具有第四維——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特性,它便可以產生具有戲劇性變化的建筑空間,甚至可以讓一座建筑在一天之中出現多種視覺效果。光可以明確建筑的形體,使其凹凸有致,空間立體而有深度。光還可以使材質產生體積感,并使其顏色變得豐富而飽滿。
2.5 利用形體元素
體元素是建筑中比較復雜的構成元素,不同形狀的體元素在建筑中可呈現出差異化的視覺應用效果,以埃及的典型建筑金字塔為例,其外部為錐形,盡管造型簡單質樸,但是卻能夠給人帶去一種權威感,容易使人形成敬仰與崇拜的感受,這種形態的建筑在現代化城市中不常見。設計者還可利用復雜的拓撲幾何體,形成極具趣味性的建筑造型。
在拓撲幾何形中,追求的是形體上的復雜、前衛、動感和活力。以某博物館為例,為了和“國際式”建筑呆板乏味的形式相區別,同時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從而達到發展旅游產業的目的,它通過特異的結構、優美的造型以及新型的材料,從而增加建筑的特性。
3 結束語
設計建筑時,設計者應當注意對多種空間構成元素加以利用。設計者可以將多種設計環節進行融合,進而有效利用不同類型的設計要素,在結構設計環節中也可嘗試使用空間構成元素,但是要注重保持建筑整體的協調性,不可使用過多復雜的構成元素導致建筑空間產生混亂的情況,正確利用設計元素,可以確保建筑保持一定的藝術效果。設計者也應當通過學習與借鑒,形成獨特的建筑設計風格與形式,提升建筑的藝術觀感。
參考文獻
[1]喻明娟.建筑空間構成元素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No.531(22),67-68.
[2]劉蕾.淺談建筑空間構成元素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07),117.
[3]王旸.建筑設計中空間構成元素的應用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