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忠華
摘? ? 要: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園林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但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的凸顯。科學系統的分析、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融入原生態環境應用效果,這將是今后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發展趨勢。
關鍵詞:園林景觀;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1? 前言
原生態環境是指一切在自然條件下生物和環境和諧共生的一種狀態,不僅包括了各種氣候、地貌、水文、土壤等自然條件,而且還蘊含了豐富多彩的地域、人文生態文化。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就不可避免的要改變自然,創造出的新環境,人們為了獲取更有利的生活環境、有利的生存資源,就不可避免地要與自然環境發生關聯。本文從原生態環境的利用現狀入手來論證原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
2? 景觀設計與原生態環境利用現狀
景觀設計就是在建設過程中通過整合各種自然因素以及人工要素,以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設計方式。在實際應用中就是在特定的區域范圍中,通過藝術以及工程技術方式對其地形、植物、建筑物等進行創造的的過程。原生態景觀設計的目的在于滿足人們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回歸自然,以提供相應的服務設施以及休閑場地的方式,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人與自然的互動環境。
隨著城市發展的步伐加快,園林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一些工程過程中缺乏對原生態環境利用的重視,導致人居環境的惡化,生活資源的浪費等等,這對于園林工程的發展以及環保工作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大致表現如下:
(1)缺乏科學的中長期規劃和生態保護意識。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索取,導致生態環境中山體、水系以及自然植被等受到影響與破壞,甚至導致自然災害的發生。古人云“斧斤以時入山林”,對自然資源的索取要有度,切不可行涸澤而漁之道。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以及施工作業中缺乏對原生態環境的合理利用,盲目的進行景觀再造,類似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直接導致程成本造價的提高,各項資源、資金以及人工出現過度投資以及浪費的問題。
(2)缺乏對地域文化以及歷史文化的重視。在建設過程中生搬硬套,導致園林景觀與周邊環境不協調,不能體現各個地方區域的特色。“推陳出新”的模式導致地域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的缺失、湮滅。近年來的古村落保護工作正在努力積極地糾正這一現象。
(3)過度的商業化的開發。近代來旅游開發建設進入白熱化,旅游開發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會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產生一系列的影響。發展旅游是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改善當地的精神面貌,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同時旅游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人群的集聚帶來了負面影響,在發展旅游的同時,也破壞了賴以生存自然環境。過度的旅游開發與旅游環境的不協調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通過對原生態環境利用現狀進行分析,從中發現諸多問題。為確保景觀設計與原生態環境的有效融合,還應采取行之有效的實施手段:基于不同地域特征對原生態環境合理利用;基于可持續發展原則對原生態環境合理利用;通過原生態環境利用體現生態價值。
2.1? 基于不同地域特征對原生態環境合理利用
為確保原生態環境在景觀設計中更好地被利用,設計人員應根據地方狀況,對不同地區歷史因素、地貌因素、氣候因素及文化特征充分了解,以原生態自然環境為基礎,構建和諧生態環境系統。將自然景觀、地方資源及人文環境綜合起來,在系統規劃中確保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同時在設計工作中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環境景觀設計過程中必須要了解不同地域的綜合自然景觀狀況以及實際特征,合理設計,避免盲目套用設計理念,避免以不合理、不科學的移植等方式實現所謂的“提升景觀效果”。例如在北方城市環境建設中,為了能夠將園林景觀效果提升,借用熱帶樹種特有的的挺拔偉岸的氣勢,加強熱帶樹種的種植,因氣候環境及地質環境的差異,往往導致植被長勢不好,景觀效果自然適得其反。盲目地引入外來品種,還有可能對本土植物的生長非常不利,甚至還會產生病蟲害等情況。
2.2? 基于可持續發展原則對原生態環境合理利用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的發展需要的發展,這一概念包含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持續性、系統性原則,它是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可持續景觀設計的本質上是基于自然系統自我更新再生能力的設計,包括減少對原生的自然系統干擾和破壞,恢復已被破壞的景觀的自然再生能力。在原生態環境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秉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現有資源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完善鄉土生物多樣性系統的建立,節約能源、利用鄉土材料,營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綠地景觀,杜絕“先污染、再治理”、“先破壞、再治理”現象的發生,進一步提高地方生態環境約束能力。
2.3? 通過原生態環境利用體現生態價值
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對自然環境的利用和改造的過程,也是對區域環境的認同、協調與適應過程。在環境景觀設計中,設計人員應對各方面因素展開分析,將自然生態環境、社會資源、美學、經濟條件等因素綜合起來,為人們構建一個和諧的生態環境,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加以處理,避免物力、財力及資源的嚴重浪費,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類活動需求。
3? 原生態環境景觀設計的原則
3.1? 凸顯生態功能
所謂原生態環境景觀必然要突出其生態功能,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融入自然生態要素,最終能夠實現景觀整體的生態和諧,注重復合群落結構的植物造景,要創造出小氣候環境,同時治理已經遭到污染和破壞的自然環境,恢復已被破壞的景觀的自然再生能力。
3.2? 生物種群的多樣性
生物種群的多樣性與環境景觀的復雜程度密切相關,較復雜的環境景觀意味著較多的地形變化、不同類型的水體、以及多層次變化豐富的植被。不同的場地,不同的區域特性,也就需要不同的植物群落配置,這樣才能形成比較完整的生態鏈,生態鏈的平衡是多種生物和諧共存,良性循環發展的結果。生態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人們應該充分尊重、愛護這個系統。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不但人類中從收益,也能降低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利用的成本。因此,生物種群多樣性也是可持續性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
3.3? 原生態環境設計的經濟性
原生態環境景觀設計需要堅持經濟性原則,能夠有效降低工程造價。要充分利用土地、能源、生物資源、實現節能減排,提高利用率。與此同時,還需要充分利用自然過程中的景觀設計,達到改善人居環境,如雨水回收凈化、太陽能供電、設計降噪林等,這些技術在現階段應用中技術成熟、范圍廣泛。利用廢棄場地和原材料來滿足新功能,也能夠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可以通過藝術的手合理地利用廢棄的資源往往可以起到令人稱奇的效果。
3.4? 以人為本,融入人性化因素
生態環境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就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生態環境景觀的設計需要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除了滿足生態功能以及審美理念外,還應保證在規劃設計中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在環境景觀設計中提煉人文寓意,并和當地的文化以及民俗進行結合,讓當地的文化內涵在環境景觀當中有所體現。
4? 結束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從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出發,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理念和價值訴求,揭示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保護資源、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堅持原生態發展是環境景觀建設中的精神支柱。
參考文獻:
[1] 范小艦.淺析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原生態環境[J].中外建筑,2011(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