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現已成為當前我國整個教育界的一大熱點問題,本文探討了通過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改革、第二課堂活動等,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應用高等職業教育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在技術應用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還面臨以下問題:
(1)人才培養規格單一,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培養不足。
(2)課程體系設置不夠科學。現有的三段式課程體系(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實訓課),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基本上都是單獨地將有限的簡單的能力模塊拼湊在一起,而缺乏對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3)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重能力,輕素質、輕創新。
(4)培養創新人才的平臺搭建仍不完善。
針對如上情況,課題組通過研討,對以下方面進行試點改革。
1.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課題組首先對目標就業企業、畢業生及在校生進行了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制定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了我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為面向交通運輸類、機電和控制類等行業,培養具有發展潛質、復合特征和創新能力的電氣自動化專門技術技能人才,主要從事電氣控制設備、牽引供配電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等工作。
就業崗位包括面向通用行業的供配電系統設計、安裝、運行、維護與管理;工廠電氣控制設備和自動控制設備設計安裝與調試、維護與檢修;電子設備安裝與調試;鐵路專有的機車運用與管理、接觸網施工與維護、鐵路供電系統運行與維護等崗位。
2.課程體系改革
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的要求,建立厚基礎、寬口徑的“平臺+模塊+特色”的課程體系。
平臺是指專業基礎課與專業基礎技能課,模塊是指專業核心課程,特色是為了增加學生知識的寬度,拓寬就業面,設置多門鐵路專業課程作為專業選修課。
3.課程改革
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可編程控制器技術與應用》進行試點改革,明確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提煉典型工作任務,選取項目載體,以EPIP職教理念為指引,制定課程標準。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將專業技能競賽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提高師資水平,探討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考核評價機制。
根據學習任務的層次分為“封閉性”、“開放性”、“設計導向性”學習任務,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到咨詢者和引導者轉變,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4. 第二課堂建設
建立第二課堂,研究并實踐如何通過課上課下聯合培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拓寬學生就業面。
社團活動
5.主要創新點
1.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納入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方面轉變為多元化和個性化;
2.建立“平臺+模塊+特色”的課程體系,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3.通過第二課堂、創業團隊等創新能力實踐平臺,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拓展學生就業面。
參考文獻: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2
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
課題來源: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
課題級別:局級課題
課題名稱:高等職業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
課題批準號:XVⅢ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