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衛 丁志峰


摘 要:合同執行過程中,面臨各種風險挑戰,能否按照合同約定或者客戶需求完成產出,是眾多風險挑戰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內容。本文從銷售需求識別、原材料保障以及生產組織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了相關改進建議。
關鍵詞:銷售需求;過程管控
引言:長期以來,非全流程的生產制造單位,往往會受到來自供應商和客戶端的雙重擠壓,一方面物料供應不及時和存在間歇性,導致不易實現均衡化生產,另一方面,市場端銷售需求的不斷變化,給生產組織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生產產出與銷售需求的匹配度長期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徘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積極探索,從產、供、銷多維度進行分析研究和進行改進。
一、把控銷售需求準確性。
精準的銷售需求,是生產計劃工作的方向和目標。因此,高質量的銷售需求識別顯得格外重要?;诖?,經過研究,我們采取“1+X”的銷售需求識別方法,所謂1,就是每個月進行1次定期的基于客戶端實際情況的銷售需求識別,X,就是日常工作中,基于客戶端的實際情況進行臨時的需求調整,同時,優化銷售需求識別的審批權限。
二、嚴格執行按需求到料。
在原材料管控方面,因為我司生產所需原材料全部依靠外部采購,原材料的按計劃供應,是我們生產按計劃運行的基礎?;诖?,生產部門與采購部門研究,實行更加靈活機動的原料采購策略。
第一,優化采購策略。
針對同規格產品多批次交貨的情況,采用每批次“+10%”的采購策略,即當期需求增加10%訂貨。此舉帶來的好處,一來充分合理利用內部和供方產能,二來提升應對異常情況(質量問題,特別是報廢)帶來逾期風險的能力。
第二,強化過程管控。
采取“普通”+“重點”的管控方式,所謂普通,即通過表2 主原料采購計劃進度跟蹤表,對原材料進度進行管控,同時,對于營銷提出的重點、急件產品,與供應商細化原材料工序計劃,通過表3重點產品采購計劃進度跟蹤表進行管控。
第三,規范異常管控。
特別是提前到料和逾期到料風險的識別和管控,通過優化流程和固化表格來實現,具體主要通過表4和表5對原材料進度偏差進行有效管控,最大限度實現原材料的按計劃供應。
三、保證生產按計劃執行。
有了準確的銷售需求和良好的原材料供應,生產組織的按計劃落地,是滿足銷售需求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生產管理部門基于銷售需求和原材料供應,進行整體生產組織策劃(見表6),對生產能力進行分析,形成產能區間,對標產能實際,有效平衡排產,實現產、供、銷統一。
另一方面,同樣強化對生產執行過程的控制,設計生產過程跟蹤控制表(見表7),實現對生產計劃的“天天讀”式的跟蹤管控,對異常情況進行及時處置,不讓問題過夜。
明確生產過程跟蹤控制表“1+1”的使用方法,即每天對生產計劃進行落實到明細的跟蹤確認,以每七天為1個周期對控制表進行更新修正。
通過2019年7個月的實踐,按銷售需求產出率得到有效管控和提升,見表8。
結論:
1、對于非全流程的制造企業而言,為滿足風云變幻的市場需求,簡單對標銷售訂單簽訂的交貨期是遠遠不夠的,合同執行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對銷售需求進行識別、研判、修正,指導生產、采購工作有效開展。
2、滿足銷售需求,保證產品按銷售需求產出,絕不是營銷、生產或者采購某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大家就像是裝配在一起的一個齒輪箱,其中哪個齒輪發生了故障,都會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運轉。
作者簡介:
程衛(1984-),男,本科,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