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銀行風險管理的能力強則其存在的時間也會較長,風險管理能力對于商業銀行的存亡有很大關系,在我國,商業銀行與市場經濟接軌時間尚短,在風險管理的實踐中由于自身的特點,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商業銀行財務風險,接下來詳細闡述了商業銀行財務風險,最后對近年我國商業銀行對于風險管理的實踐現狀以及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趨勢做具體論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給行業內人士以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實踐與;發展趨勢
0引言
商業銀行的財務風險是指在經營過程當中,因為無法預料的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使得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產生偏離,從而有承受經濟方面損失的風險。當前,加強財務管理已滲透到商業銀行業務經營范圍的每個方面,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以效益為中心的財務管理還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資本風險、資產質量風險、流動性風險等財務風險持續高企,難以有效控制,是商業銀行經營及可持續發展路上的“阿克琉斯之踵”。
1商業銀行財務風險
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特征如下:其一、商業銀行的財務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相比其他行業,商業銀行的自有資本占資產總額比例較低,其經營模式是利用客戶存款或其借款運營,即為負債經營,這表明其本身就存在無法消除的內在風險導致經營成果的不確定性;其二、商業銀行財務風險是潛在性的,商業銀行不斷地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由于貸款是以轉賬結算形式進行的,所以貸款的款項又轉入銀行賬戶上,增加了存款數的同時,相應增加了可貸資金。商業銀行這種信用創造模式可以一定期限內掩蓋已經出現的財務危機和不斷變動的各類不確定因素,因此其風險具有隱蔽性;其三、商業銀行財務風險具有可控性。即商業銀行通過建立行之有效的內控機制和決策機制,包括強化內部信用分析評價體系、降低道德風險及逆向選擇等,可以有效降低經營管理的不確定性,達到控制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的目的;其四、商業銀行財務風險具有擴散性。由于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運營模式,極易加倍放大風險并引起市場上的各種連鎖反應,這將造成較大范圍的潛在風險,甚至波及整個經濟體系。
2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特點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原因,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所占比重較大,而城市商業銀行中也會出現政府的影子,因此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往往服務于國家的建設,地方的發展,而不能從自身風險管理角度出發,由此導致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大部分流向機場、高鐵、地鐵、房產等資金需求量巨大,資金回收周期較長的項目中,客觀上大大增加了商業銀行的風險。
3近年我國商業銀行對于風險管理的實踐現狀
3.1基礎管理工作薄弱
許多商業重要的信貸檔案資料嚴重缺失,沒有具體的歸納,管理工作不當,有些借款人的財務資料、貸后的檢查報告、保證人的財務資料等缺失缺漏,數據的缺失就會阻礙商業銀行對信貸風險的判斷,對貸款的分析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難,管理手段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方法,面對財務指標的時候只會讓專業的人士研究并對作出解釋,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制定一個指標,根據這個指標對財務指標進行判斷,然后按照傳統的辦法進行評分,商業銀行的這種管理手段對信貸風險敏感度很低,也不會很好的防控信貸風險。
3.2風險管理缺乏良好氛圍
管理理念構建了企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但我國的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熟人文化”較為嚴重,執行起來往往會出現一些偏差,違規、越權等現象屢禁不止,而且對于違規人員和行為缺乏必要的懲處方式。經營思路明確了企業前進的方向,但有的銀行為了占領市場份額、擴大業務量,往往忽視風險管理制度,更有甚者產生了抵觸情緒,將其置于對立面,從而帶來了放寬條件、規避監督等一系列行為,自我放松了風險管理的要求,反而會給自身帶來巨大的風險。
4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趨勢
4.1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體系
首先就要完善商業銀行的預警體系,根據多種的信息渠道,對客戶的風險狀況進行識別、衡量和分析,并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管理,風險預警體系要嚴格的遵循全面預警原則、及時報告原則、快速反應原則,就是要銀行每一個崗位都要有預警的職責,一旦發生各種預警的信號,相關人員要及時報告這一現象,采取相對應的行動,在緊急的情況下,相關人員可以根據有利于保全信貸資產的原則,按照規定的程序快速反應,在對系統中針對不同的預警信號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一級預警一般會先采取“緊急行動方案”,隨后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措施,例如建議資產保全提前介入,二級預警可以采取建議更換保證人、建議更授信條件等措施,三級預警一般會采取要求特別關注預警企業、要求調低信用等級等措施。
4.2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內控制度
完善商業銀行內控制度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第一、明確銀行內部各個機構的職權和職責。分化部門的職權,避免出現職權過大的現象;第二、設立監督機制。在銀行內部設立審計部門、稽核部門等內部控制部門。上述部門經由董事會直接負責,可以避免受到其他部門牽制,各部門、各環節要互相監督與配合;第三、建立及時有效的預警系統。該預警系統由董事會和管理層直接負責,以便能夠在處理緊急情況時真正做到有針對性、不推脫;第四、事先制定緊急事件的應急計劃,強化內部應對及處理突發事件造成損失的承受能力。
4.3加強貸款流程管理,建立全流程管理體系
加強貸款流程管理,建立全流程管理體系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首先,需加強對貸款支付管理。銀監會在2009年7月頒布了《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為的是加強固定資產貸款的風險把控,完善貸款監管法律法規體系。該辦法規定首先要加強貸款流程銀行管理措施,推動銀行傳統貸款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其次,要強化資產貸后管理,不合理的銀行績效考核導向等因素導致商業銀行“重貸前、輕貸后”的重貸輕管現象普遍存在,也因此增加了銀行的財務風險。我國商業銀行還應該加強貸款的全過程管理,落實貸前、貸中、貸后等環節的責任:一方面,堅持全流程的管理原則,控制貸款的全流程,并根據銀監會制定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將貸款流程進一步細分為九大環節:受理、調查、風評、審批、簽約、發放、支付、后管和處置;另一方面,加強貸款用途管理,降低挪用貸款的風險;再次,強化貸款發放和貸款支付的審核工作,增加貸款人受托支付等一系列手段。大額度貸款要在借款人進行實際交易時,通過委托銀行進行支付,把資金直接給到交易對象,確保貸款資金流入經濟實體;最后,加強貸后風險控制和預警機制,動態監測以及對貸款賬戶的管理。
4.4量化銀行的隱形風險,管控和限制“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規模和業務范圍
中國銀行業協會基于核心一級資本凈額、資產規模、凈利潤、成本收入比和不良貸款率,發布了“中國銀行業100強排行榜”。2016年,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181.7萬億元,百強商業銀行達到資產總額的96.06%。百強商業銀行的凈利潤為16490億元,占比97.6%。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資產規模高達99.49萬億元,其銀行業占比高達56.94%;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和廣發銀行的資產規模達到41.09萬億元,其銀行業占比為23.52%;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浙商銀行、恒豐銀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等的資產規模為34.14萬億元,其銀行業占比為19.54%。目前,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占百強銀行的半壁江山,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規模較大,大部分都已變成“重要而不能倒”銀行,其金融系統風險較高。鑒于我國銀行機構發展的不均衡,應考慮限制我國大中型銀行的規模和業務范圍,具體要全面考慮到如下幾個問題:其一,限制大中型銀行的規模,降低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系統風險;其二,限制大中型銀行可能對經濟增長造成監管套利;其三,限制大中型銀行的規模和業務范圍避免導致風險轉移到監管較少的銀行。只有準確量化銀行的期望損失風險,適度管控和限制大中型銀行的規模和業務,才能平衡“重要而不能倒”銀行與“非重要而不能倒”銀行的發展,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4.5合理設定董事會人數,提高獨立董事比例
合理設定董事會人數,提高獨立董事比例,降低內部董事控制董事會的風險,增強董事會結構的合理性和民主決策的權威性。鼓勵獨立董事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與董事會議,真正發揮其自身價值。
4.6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是建設中國現代化經濟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守住底線、把好分寸,并不意味著領導干部可以對民營企業家的正當要求置若罔聞,對他們的合法權益不予保護,而是要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要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隨著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的產權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市場公平競爭審查等利好民營企業的改革方案逐步落實,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保護加強,“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逐步理順,這將有助于改善企業營商環境和穩定預期,增加惡意逃廢債成本,城商行不良貸款率也隨之降低,特別是對降低高不良貸款率省份和公司治理還不完善城商行不良貸款率的邊際影響更強,最終將有助于中國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5結語
總之,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存在許多問題,而它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一部分,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力量,因此需要對商業銀行投放進行正確的策略判斷,同時還要加強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促進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耀萱.大數據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問題研究金融視線[J].中國商論,2015(16).
[2]成潔.資本監管約束下銀行資本與風險調整[J].統計研究,2014(2).
作者簡介:
趙靈雁,女,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