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蓮 李欣純 史添羽 肖港慧
摘 要:由于技術條件有限,太空自身復雜性以及探索太空的困難性存在,切實可靠的研究方法和技術體系目前還未形成,如何全面精確了解太空仍有廣闊的研究空間。本研究的重心在于引入太空資產的概念,單獨設置“太空資產”科目,對太空資產進行初步計量和核算。試為著眼太空資產以獲取收益的單位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太空資產;計量;會計確認;價值評估;核算
太空系統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產,太空資產安全關乎國家首要的安全利益。2006年,小布什政府在新的國家太空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太空資產是美國生死攸關的國家利益。2007年9月17日,美國宇航局局長Michael Griffin在華盛頓發表旨在紀念宇航局成立50周年的演講時說:“太空經濟”(Space Economy)時代已經到來。社會經濟必然向太空發展,太空資源是各個有能力向太空發展的經濟體的必爭資源。2017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市值達500億人民幣,權益增長的經濟價值即是太空資產的價值。美國在太空方面的一系列活動預示著太空資源商業開發時代正迅速到來,這也將促使我國在太空資源方面要有更深的了解,然而現有的研究成果涉及太空資產的會計確認與計量鮮少,本文研究后從會計體系出發對太空資產進行一個系統的闡述。
一、太空經濟與太空資產的概念
太空經濟是在太空中形成的經濟形態,指依靠航空航天技術,在太空活動中所創造的產品、服務和市場以及相關產業集合體。太空經濟除包括空間產品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三大類型的產業外,還包括由于探索太空、獲取太空資源等而衍生的技術和經濟效益。其發展主體是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存的人類,技術基礎是火箭、衛星、測控網、應用系統、用戶終端及相關服務。太空經濟的主要經濟產業包括:無線電通信、遠程醫療,導航系統,氣候監測等。太空經濟自始至終都存在,真正被人類發掘源于1957年蘇聯向太空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此后探索太空成為大國經濟戰略之一。
太空資源泛指太空中客觀存在的、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環境和物質。主要包括:超潔凈的高真空環境資源,微重力,輻射資源,氫能資源等。可利用的資源豐富獨特。太空資產有兩部分,是那些客觀存在預期可以為單位帶來經濟利益的太空資源以及航天航空企業利用科學技術制造的實際可以進入太空并能夠帶來經濟利益科技資產的集合。
二、太空資產的確認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資產的定義,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太空資產首先應滿足資產的要素特征,但因其增值與流通的特殊性,太空資產具有不同于傳統資產確認的一些內容。
(1)過去或未來?
各國正處于太空資源的探索階段,太空資產自始至終都存在且無過去關于太空資產的交易事項,應遵從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強調其是否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不拘泥于其是否由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把對未來預期所形成的太空資產納入核算范圍。
(2)是否擁有或控制?
太空資源所有權問題是國際間未解決的難題。國際最早且唯一的太空條約《外空條約》允許國家進入外空探索但沒有明令禁止到地球外進行礦物開采并獲取所開采礦物資源的所有權,美國即使想獲得太空霸權也未獲得法律上的中肯。太空資產控制權或所有權是虛無的,在定義太空資產時,不能以是否絕對控制或擁有作為必要條件,只需要單位主體能夠對太空資產進行利用視為單位控制或擁有。
(3)帶來的經濟流入是否可計量?
太空作為一個獨立的空間,其帶來的經濟價值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隨著資產評估平臺的不斷完善,探索太空經驗不斷豐富,太空經濟發展帶來的價值可以計量。
三、太空資產的計量
太空資產有太空資源與科技資產兩部分,太空資源部分的初始計量采用成本法將探索太空過程中發生的勞務費及日常有關費用資本化,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對于不滿足資本化條件費用的借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科技資產部分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將其歸集資本化的研發支出轉入“太空資產”科目,費用支出轉入“管理費用”科目,貸記對應科目。
太空資產中技術資產受自身產能的限制及太空環境的影響,壽命有限,其壽命終止于不能滿足開發者的需要,由于殘值很小且不能回收,后續計量分錄中忽略此項。在太空特殊的環境下太空資產年折舊量大且隨著時間推移在不斷減少,建議采用年數總和法或者雙倍余額遞減法進行折舊計提。借記“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太空資產累計折舊”科目。
四、太空資產的價值評估
由于太空資產沒有可用的歷史資料,且隨探索不斷進步價值不減反增,因而排除成本法。太空資產未來收益難以確定,很難用貨幣進行計量,因而收益法在太空資產評估體系中不適用。本文首選市場法評估太空資產的價值,市場法運用的前提是被評估資產有一個發展并活躍的資本市場,且參照物及其被評估資產相關指標等資料可以搜集到。太空經濟發展愈演愈烈,其規模在50多年時間里增長了上千倍,是迄今為止增長最快的經濟形態之一,太空資產交易市場的發展會越來越充分,市場法應該是太空資產最為合適的評估方法。
太空資源由于其環境特殊且尚未被消耗性使用,其減值微乎其微,在巨額的太空資源基數下可以忽略不計。科技資產屬于一般性固定資產,其攤銷和減值準備的計提問題根據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將太空資產進行攤銷,分錄類同固定資產的攤銷和減值準備計提分錄。由于諸多科技資產例如通信衛星、載人航天處在試運行階段,其使用壽命的確定不能準確定義。
五、太空資產的會計核算
太空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享性,各國都有權利進行太空探索,不同國家探索出的太空資源必會根據本國的會計制度進行核算。為防止國際間由于在太空資產會計核算上要求不同而產生差異,我國太空資產核算應以《企業會計制度》為依托,結合當前我國實際,參考國際會計相關運行準則,建立專業的核算方法。科學核算太空探索所得的資源或資產的價值,展現我國在太空方面的實力。
六、太空資產的處置
太空資產的處置主要指對當太空科技資產無法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而終止確認,太空資源無此說法。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處置科技資產時,所取價款與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資產處置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實際收到的處置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攤銷,借記“累計攤銷”,已計提的相關出售太空資產減值準備,借記“太空資產減值準備”,貸記“應交稅費”、“太空資產”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或 借記“營業外支出”等。而對于太空資產未能帶來收益確認終止并轉銷的會計處理借記“累計攤銷”或“累計折舊”,已計提的相關資產減值準備,借記“太空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無形資產賬面余額貸記“太空資產”科目,按其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
七、太空資產的披露
隨著太空資產開發逐步發展,其在相關報表中將會成為單位主體關注的焦點。因此在財務報表分錄中應披露下列信息:擁有太空資產使用權的那部分太空資產的年初年末數據;當期在技術或者合同條件下的太空資源使用權益的取得、開發及各項支出的總額;明確太空權益、及相關基礎設施的賬面原值,累計折耗和減值準備計提方法及金額;與太空資源探索活動相關的科技設施的賬面原價,累計折舊和減值準備計提方法及金額。
參考文獻:
[1]陳興燕.生物資產會計核算框架設計[J].財會學習,2019(04):111+113.
[2]李雅雄,倪杉.數據資產的會計確認與計量研究[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7,33(04):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