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馗 彭勇 姚松 李雄兵
摘 要:隨著世界各國對教育文化的認識加深,“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逐漸成為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國際合作重要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近年來研究發現,“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模式的協同性與建設性對教學質量、效率提高及培養留華人才熱愛中國觀念至關重要。本次研究從“一帶一路”發展角度出發,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進行分析,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才培養;華留學生
前言:“一帶一路”是當下我國重要發展戰略之一,也是合作人才培養、高校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基礎,具有較大的意義影響。然而現階段有關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策略研究相對較少,基于該問題現狀,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如優化語言障礙、建立“引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機制、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等,本次研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策略進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一、“一帶一路”概述
伴隨當下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如何“走出去、闖出去”一直是我國經濟戰略發展重要議題之一。黨的十九大把“一帶一路”建設作為經濟建設和全方位外交布局的重要策略。一帶一路是指以古絲綢之路為主,以我國為起點,通過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體系構建,將周邊及沿線國家作為我國重要經濟、軍事、技術、教育、文化重要合作伙伴,打造西亞、中亞、東亞大經濟戰略格局,起到互相促進、互相提攜、共同發展、共同富強的實質作用。另外,從我國經濟發展及社會主義建設角度來講,加強區域合作與經濟協同十分重要,中國是世界的,世界影響中國、中國也影響世界,在世貿組織的影響促進下,我國只有加強與周邊國家經濟、教育、文化合作,才能起到經濟繁榮、國富民強的實際作用[1]。跟據中國一帶一路網統計,在“一帶一路”等相關政策的促進下, 2018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26.06萬人,占總留學生人數的52.95%,留學生數量的持續增長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教育改革發展的作用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主要障礙
(一)語言障礙
語言障礙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培養主要障礙之一。“語言”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在于其溝通交流。據相關數據統計發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65個,其中相關官方語言就多達54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18年來華留學生中,生源地國家少數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遠東部分國家則以俄語為主。從圖1中可以看出,英語、俄語、泰語等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所在國家的主要官方語言。而我國針對沿線國家留學生教學及培養中主要以英語、中文為主。這就造成與54種官方語言交流的障礙影響。從而導致了以語言障礙問題引起的上課缺勤、上課積極性不高、知識點難以理解、學習效率較低等問題。
(二)教育體制與人才培養模式不同
一帶一路中所涉及的地域國家相對復雜,且數量偏多,在眾多國家中有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也有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當然也存在相對的大國、小國等。這些國家的教育體制與我國截然不同,相互間也截然不同。例如:中亞五國多為前蘇聯解體國家,在社會機制、教育體制中依然沿襲著蘇聯傳統模式,缺乏創新突破與體制轉變。其高等教育依然以國家意識為主,這就導致了與我國高校的課程互認、學分互認、資格互認等差異化體現。另外,在人才培養方面一帶一路國家也較為單一,主要偏重于技術型人才培養,而我國主要以綜合型高素質國際人才培養為目的,培養著重點截然不同[2]。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對策的優化
(一)克服語言障礙
針對語言障礙的問題影響,建議國家相關教育機構及語言研究部門,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匯總及深入分析,將可能存在的通用語言及相關文化進行提煉、編輯,建立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人才的“大語種”體系,對不常用、很少用的語言進行剔除。同時,建議相關高校自身的情況,從發展及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角度出發,加強對其教師的語言能力培養,具體如下:第一、定期、定時舉行英語和大語種培訓學習。第二、組織教師出國走訪及調研,通過對“一帶一路”國家掌握了解,包括地域人情、風俗習慣等,為日后來華留學人才培訓奠定基礎。
(二)建立“引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機制
針對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及人才綜合培養需求,應該樹立引進來、走出去的培養理念與機制,協調及靈活運用我國教育優勢及模式,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具體如下:第一、加強對沿線國家教育模式、機制的掌握了解,在招生及錄用方面注重地域結合性,不片面以我國高校要求為主,應樹立大國典范、中華精神,讓沿線國家人民及學生了解中國、喜歡中國、熱愛中國。第二、針對其留華人才實際情況應對其教育模式與機制進行創新突破,如開展異地教育、線上教育等,從多方面、多渠道提升留華人才培養的時效性、促進性,從教學質量、教學效率等多方面進行全面加強。第三、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戰略機制,從高等教育模式差異化入手,將沿線國家與我國高等教育模式進行差異化縮小,拉近其合作距離。起到優化課程互認、學分互認、資格互認、學歷互認的重要作用。大力解決留華人才學習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障礙。
(三)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針對留華人才培養實際目的,建議我國高校應該對其教師綜合素質進行提升,對為留學人才進行培訓的教師應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其進行專業化培訓,將技能與專業進行融合、將地域與發展進行融合、將教學與引導進行融合,提升教師語言能力的同時,應該從異國文化、歷史、人文等角度進行鞏固。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培養留華人才對中國了解與熱愛的實質情感,這對日后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及人才合作交流都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從留華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角度來講,其作用巨大[3]。
結論:綜上所述,通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策略進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一帶一路”概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主要障礙,其包括語言障礙、教育體制與人才培養模式不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優化對策,其包括優化語言障礙、建立“引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機制、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等,從多方面、多角度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策略進行闡明,為“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繼橋,劉寶存.我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教育:現狀、挑戰與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評論,2018,10(02):90-105.
[2]姜金君.來華留學生學歷教育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初探[J].中國民族博覽,2018(10):74-75.
[3]施信疑,朱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05):66-70.
*基金項目:
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9JG029)資助
通訊作者: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