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鳳鸞
摘 要: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高,其發生和肝硬化、緊張情緒、環境、飲食等有關,在積極治療時需注意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的效果。方法:方便選取2016年2月-2018年9月中心醫院90例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遵循常規護理,實驗組落實全面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滿意水平;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知識掌握度、止血時間;護理前后患者心理應激水平和血紅蛋白水平;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實驗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滿意水平45例(100.00%)高于對照組37例(82.22%)(χ2=8.781,P<0.05);實驗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知識掌握度(96.56±3.21)分、止血時間(3.13±1.41)d優于對照組(t=8.281、9.152,P<0.05);護理后實驗組心理應激水平和血紅蛋白水平(25.24±0.13)分、(31.44±0.17)分、(85.44±0.17)g/L優于對照組(36.67±0.22)分、(41.55±0.21)分、(78.21±0.21)g/L(t=6.823、7.011、5.821,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2例(4.44%)低于對照組9例(20.00%)(χ2=5.0748,P<0.05)。結論:全面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干預結果確切,可減輕患者不良心理應激,更好止血和恢復血紅蛋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滿意水平高。
關鍵詞:護理干預;肝硬化;并發癥;不良心理;常規護理
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臨床上致命性疾病,出血引起的肝性腦病和肝功能衰竭將進一步加速患者的死亡,因此,需要全面開展護理干預,有效止血,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該研究將2016年2月-2018年9月90例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組,分析了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90例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組,實驗組男性、女性分別是29和16例。年齡31~79歲,平均(53.24±2.11)歲。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1例,因精神緊張出血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飲食不當出血6例,其他因素3例。
對照組男性、女性分別是28和17例。年齡32~79歲,平均(53.58±2.18)歲。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2例,因精神緊張出血4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飲食不當出血6例,其他因素3例。兩組一般資料相似。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遵循常規護理,實驗組落實全面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準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焦慮或抑郁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回答患者問題;②飲食護理干預,急性出血在禁食期間,禁食期間,根據生理需要給予靜脈營養補充劑,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③止血后給予半流質、容易消化食物,并且少量進食頻繁;食物應慢慢咀嚼,不要吃粗糙和堅硬食物,特別是門靜脈高壓癥患者和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期間應盡量減少蛋白質和鈉的攝入量;④預防性護理干預,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出血征象,根據患者生命體征預測判斷病情,盡早采取預防措施;充分做好急救準備,為有出血史的患者提前檢查血型,確保搶救工作有序進行。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滿意水平;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知識掌握度、止血時間;護理前后患者心理應激水平和血紅蛋白水平;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x±s)行t檢驗,計數資料[n(%)]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滿意水平相比較
實驗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滿意水平45例(100.00)高于對照組37例(82.22)(χ2=8.781,P<0.05)。
2.2 護理前后心理應激水平和血紅蛋白水平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心理應激水平和血紅蛋白水平相似(P>0.05);護理后實驗組心理應激水平和血紅蛋白水平(25.24±0.13)分、(31.44±0.17)分、(85.44±0.17)g/L優于對照組(36.67±0.22)分、(41.55±0.21)分、(78.21±0.21)g/L(t=6.823、7.011、5.821,P<0.05)。
2.3 兩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知識掌握度、止血時間相比較
實驗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知識掌握度(96.56±3.21)分、止血時間(3.13±1.41)d優于對照組(t=8.281、9.1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2例(4.44%)低于對照組9例(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748,P<0.05)。
3討論
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高,其發生和肝硬化、緊張情緒、環境、飲食等有關,在積極治療時需注意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研究顯示,對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快速及時的診斷和搶救、全面細致的護理工作,可加速患者康復,消除其不良情緒,減輕其心理壓力,改善患者預后。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飲食因素,大多數患者難以遵從醫囑遵守飲食禁忌。通過有效飲食護理干預可以指導患者正確飲食,從而縮短止血時間并降低出血復發率。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進行預防性護理干預有利于預防再出血。通過心理護理,可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維持生命體征穩定。通過上述全面護理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止血時間,降低出血復發率。
該研究中,對照組遵循常規護理,實驗組落實全面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實驗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滿意水平45例(100.00)高于對照組37例(82.22)(χ2=8.781,P<0.05);實驗組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知識掌握度(96.56±3.21)分、止血時間(3.13±1.41)d優于對照組(t=8.281、9.152,P<0.05);護理后實驗組心理應激水平和血紅蛋白水平(25.24±0.13)分、(31.44±0.17)分、(85.44±0.17)g/L優于對照組(36.67±0.22)分、(41.55±0.21)分、(78.21±0.21)g/L(t=6.823、7.011、5.821,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2例(4.44%)低于對照組9例(20.00%)(χ2=5.0748,P<0.05)。柴曉霞的研究顯示,綜合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后滿意度達到92%,對照組僅有82%,和該研究相似。
綜上所述,全面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干預結果確切,可減輕患者不良心理應激,更好止血和恢復血紅蛋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滿意水平高。
參考文獻:
[1]樊明明.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