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濤 王巖 王旸
摘 要: 1998年至2001年,我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獎勵了三次調整,安全生產形勢依然沒有得到改善。本文通過國內一個工廠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敘述,指出我過生產單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照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并借鑒國外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和做法,有針對性提出了對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改進我國生產單位安全管理工作現狀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安全管理;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事故不僅造成經濟上的損失,而且給人類的心靈留下久久的創傷和難以抹去的陰影,也給個人、家庭和社會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穩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術、管理、教育”三大對策措施,其中管理是關鍵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揮人員的盲目指揮、操作人員安全知識的匱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在事故發生后,由于企業應對事故發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權益,進而造成受害人與企業矛盾激化,影響社會的穩定。為了有效實現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和保證事故責任單位承擔責任,以及將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內的目標。
1 是安全指令層層衰減
表現在上級的安全指令不樂意執行,或不正確執行。不樂意執行,主要是思想認識不到位,總認為安全部門是在“小題大做”,認為執行安全指令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是一件不能給本單位帶來利益的事情,無利可圖;不正確執行,是怕得罪人,或對上級的指令心存疑慮,或不完全具備執行指令的能力,是“不想管、不敢管、不會管”的典型表現[1]。
2 是主動履行安全責任的意識不強
各級領導和各個部門都很清楚自身的安全責任,但主動意識欠缺。領導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負責;部門是安全生產的“保證人”,確保本業務范圍內的安全;員工是安全生產的“執行人”,執行安全作業標準,行使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這三類人是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而安全部門是“監督人”,是監督這三類人的人,安全生產絕不是安全部門一家的事。但是,實際情況是這三類人中,普遍存在“推卸責任、淡化責任、忽視責任”的不良傾向,這實際上是用“麻木不仁”來挑戰員工的生命,也是在法律面前挑戰他們的政治生命和行政生涯[2]。
3 是各二級單位普遍缺乏“安全成本”的概念
部分企業領導認為企業成本就是生產成本,沒有認識到安全成本也是企業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長期以來一味追求成本最低化,不去考量成本的“優化”,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忽視了綜合效益的最大化。正如黨中央、國務院將“實現國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調整為“又好又快”地發展一樣,“好”代表質量,“快”代表速度,先好而后快,這是理性思維的結果[3]。
4 是危險源辨識缺乏預見性,治標不治本
企業安全管理體系核心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企業引入了持續改進健康安全環境績效的方法,企業必須承諾遵守法律法規和持續改進;二是為企業引入了“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風險—消除風險”的風險管理思想。其中,危險源辨識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其基本要求是“充分性”,危險源辨識必須覆蓋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覆蓋進入作業場所的所有人員、覆蓋作業場所的所有設施,覆蓋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覆蓋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時態。可事實上,我們的危險源辨識只考慮了常規的活動、正式員工、主體設備、正常狀態和現在時態,由于危險源辨識不充分,以至于崗位安全作業標準與實際脫節,該控制的風險沒有控制住,這就是安全管理的“盲點”,其根本原因在于對危險源 辨識缺乏預見性,只治住了表面現象,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在安全生產形勢相對穩定的“假象”下面,失去了危機感,安逸了許多年,這是很要命的。
要提高對風險的預見能力,首先要加強學習,學習國家安全技術標準,分享同行業的事故經驗和教訓;其次,要敢于想象,善于預測,大量的處于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隱患是肉眼看不到的,這就需要去“假想”,“假想”不是空想和幻想,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推演。
5 是安全監管質量不高,隔靴搔癢
提高監管質量,必須從作風建設抓起。近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對加強全系統作風建設,從嚴抓隊伍提出了明確要求:一要勤奮學習,指導實踐;二要忠于職守,不辱使命;三要堅持不懈,求真務實;四要嚴于律己,從嚴治內;五要一崗雙責,強化監督;六要典型引路,正面引導。
安全管理人員要克服依賴性,增強主動性,反對“安于現狀”,倡導“比學趕超”,盡快做到“四個提升”。一是由以往單一的縱向管理提升至全面的系統管理,克服管理中的盲點;二是由單一的監督管理提升至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型管理,強調“服務”意識;三是由經驗管理提升至全過程的目標管理,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安全管理;四是由安全檢查提升至風險評估,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6 結論
結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針對目前我國企業安全生產現狀,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探討,提出了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及如何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對策。安全生產是一項艱巨、長期、復雜的工作,“安全生產、人人有責”,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環境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一個企業要完善安全生產隊伍建設,提高安全人員業務素質,嚴格按照安全相關規范執行,確保生產安全。
參考文獻:
[1] 吳穹,許開立.安全管理學[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02:31-33.
[2] 傅貴.安全管理學--事故預防的行為控制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