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占堆
摘 要:黨的十八大指出,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只是一個艱辛漫長的道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在堅持黨的指導思想的基礎上,如何引領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是我國建國以來就一直在積極探索并試圖解決的問題,在科技信息化的今天更是如此。與此同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宗教主義必須在社會主義的引導下進行活動。本文從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思想三大方面詳細探討了在新形勢下宗教如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新的視角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
關鍵詞:宗教;社會主義;新視角
引言:
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叫做主動適應。在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例如佛教自古傳入中國,就根據中國的思想進行了適當的改進,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宗教自身也得到了提升。另一種叫做被動適應,在這個條件下就需要我們利用社會主義的指導方針引導宗教逐漸適應社會主義社會。宗教的思想雖然與社會主義思想不太相同,但它們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使人們擁有更好的精神文明。我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互適應,不是要宗教人士不檢定自身的思想,而是在新的形式下,與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相融合,無論是對于社會主義而言還是對于宗教主義而言都是有利于長時間并有效發展的。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過程,主要分為政治、思想、經濟等三個方面。
一、宗教如何更好的融入社會主義政治方面
社會主義政治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社會主義價值觀,這不僅是黨的指導思想的體現,也能更加明確的引導宗教主義適應社會發展,為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發展指明道路,下面我們就根據社會主義的幾個核心價值觀,來闡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宗教如何在政治方面適應社會主義的發展。
(一)愛國
自古以來,愛國也是宗教的一個重要思想之一[1]。無論是信仰佛教、伊斯蘭教、還是道教的人們,宗教思想中都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愛國,無論你是什么宗教的信仰者,都是有自己的國籍的。俗話說,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能夠長期繁榮穩定的發展,給宗教人士提供一個安全富足的環境,才能更好的促進宗教的思想建設。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中國更是如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許多愛國的名言警句以供我們進行愛國的教育。在我國教育的每個階段,都把愛國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相信每個宗教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是如此。這說明,無論宗教與社會主義思想雖然大有不同,但是在某些思想上是重合的。這足以說明了,只要積極進行引導,宗教和社會主義并不是背道而馳的,而是可以共同發展,相互繁榮的。
(二)守法
無論是信仰哪個宗教的教民,都必須遵守各個國家的法律。法律是用于規范每個公民的行為的重要準則。特別在新環境下,我們倡導國法大于教法。宗教在擁有一定自由權利自由發展的同時,也必須遵守法律,任何宗教活動和行為都不能逾越法律的規范,這說明宗教在擁有一定的自由權的同時,對于每個國家的基本法律和準則是不能逾越的。這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義務,對于宗教人士也是如此。
(三)團結
團結一致,對于我國各個時期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歷史上強敵來襲的過往,還是在如今自由安定的生活狀態下,每個公民團結一致,都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宗教和社會主義方面的團結也是如此,只有兩者緊密相連,互相促進文化和思想的發展,團結一致,這樣不僅僅對于宗教本身,還是對于社會主義的思想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當今社會是一個注重文化發展的社會,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文化不僅僅能夠給人的內心帶來安定,更多的部分也為社會主義的文化構成提供了營養。
二、宗教如何更好的融入社會主義文化方面
宗教歸根結底是一種文化思想,而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當今社會,文化對于每個人的影響不言而喻[2]。以我國為例,從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每一個時期都有長足的發展,在經濟政治快速發展的同時,文化也隨之快速發展。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國不接受其他的宗教文化。歷史實踐告訴我們,思想并不能進入僵化一成不變的階段,閉關自守的下場都是悲慘的,只有吸收各種優秀的文化,包括宗教的優秀文化,我國的文化才能更好的繁榮發展。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傳入我國的時間已經超過了一千年以上,給我國的本土文化注入了活力。對于宗教本身而言,不斷適應各國的國情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人類的歷史文化上,產生過許多的宗教文化,但很大一部分都因為固步自守而導致文化進入了僵化一成不變的情況,最后漸漸消亡。這足以說明,一個好的宗教文化是善于吸收其他優秀文化的,這也是宗教長期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些遺留下來的優秀宗教文化基本都是在發展過程中適應本土文化而做出改變。而當宗教文化傳入一個新的領域和國家,在結合國情的同時,對于宗教文化發展的方面來說,也是有好處的,因為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都是互相影響,互相發展的,特別對于良性文化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宗教只有更好的適應社會,才能有更長足的發展[3]。
三、宗教如何更好的融入社會主義經濟方面
引導宗教文化更好的融入社會主義經濟,并不是說要拿宗教文化的招牌去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對于一些經濟困難的宗教人士可以積極的進行幫助,同時在其他方面,比如在一些宗教信仰人士較多的國家,比如印度,我們可以積極的對其進行友好往來,積極的吸引外資,促進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其他的經濟活動。總而言之,經濟、文化、政治是國家發展過程中缺一不可的整體,而積極引導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在促進文化繁榮的同時也能促進政治思想的革新和促進完善相關條例的誕生,在文化、政治思想都繁榮的同時,其最終目的,就是以文化為基礎,更好的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我們就可以用更多的財力去支持宗教文化的發展,比如幫助建設宗教的基礎設施,讓更多的宗教人士都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去發展它們的文化,獲得心靈上的慰藉,這就是經濟促進文化發展的一個例子,反過來也是如此,宗教文化也可以促進社會主義的經濟良性發展[4]。畢竟人們有了心靈的寄托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這也是為什么我國一直致力于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結束語
在經濟科技信息技術都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絕不能忽視文化方面的建設。在新時代的條件下,引導宗教文化與中華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利用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其他方面,又平等包容的態度去引導宗教來適應社會主義社會。但與此同時,對于某些方面,比如法律方面,又要嚴肅的對宗教進行管理和引導。我國并不反對我國國民擁有宗教信仰,因為我們堅信,宗教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和變化,肯定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此,我們選擇更好的引導宗教融合社會主義生活,希望宗教能為我國的文化帶來新的活力和生命,更好的豐富群眾的生活和精神生活。本文詳細探索了宗教如何更好的融入社會主義經濟、文化、以及政治生活。希望能為宗教融入社會主義提供建議。
參考文獻:
[1]張偉.舟山市城鎮化背景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思考[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 29(1):267-268.
[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演進研究[D]. 華南理工大學, 2018.
[3]王聰延.論儒、釋、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傳播[J]. 兵團黨校學報, 2018, No.172(03):81-85.
[4]陳玨.積極引導中國宗教界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J]. 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