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 聶清英

【摘 要】目的:評價非脫垂子宮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與傳統腹式手術的臨床效果對比。方法:本文研究對象為非脫垂子宮患者,研究例數一共60例,非脫垂子宮患者均采取抽簽分組方式分為兩組,收取時間在2015年2月10日-2018年2月5日之間,分為觀察組一組(30例非脫垂子宮患者)、對照組一組(30例非脫垂子宮患者),分別實施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傳統腹式手術治療,將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非脫垂子宮患者的住院時間(7.21±1.15)天、術中出血量(106.45±5.27)ml以及手術時間(61.28±9.11)min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非脫垂子宮患者的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非脫垂子宮患者實施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后,取得顯著效果,值得研究。
【關鍵詞】非脫垂子宮;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傳統腹式手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01
研究顯示,近年來非脫垂子宮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對女性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在早期患者的臨床癥狀不顯著,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易發生惡病質癥狀,而實施一項有效的手術治療方式十分重要[1]。因此,本次研究對非脫垂子宮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與傳統腹式手術的臨床效果對比評價進行分析,見下文。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非脫垂子宮患者,研究例數一共60例,非脫垂子宮患者均采取抽簽分組方式分為兩組,收取時間在2015年2月10日-2018年2月5日之間。
觀察組30例非脫垂子宮患者;年齡20歲-50歲內,平均年齡(35.01±1.21)歲。
對照組30例非脫垂子宮患者;年齡21歲-50歲內,平均年齡(36.11±1.25)歲。
觀察組30例非脫垂子宮患者、對照組30例非脫垂子宮患者的平均年齡、性別等資料相比,采用P>0.05代表,患者無顯著差異性。
1.2 方法 對照組30例女性患者使用傳統腹式手術治療。
對患者實施全麻后,在患者下腹中線左側取切口、切口長度為20厘米,然后對患者實施根治性子宮全切術
觀察組30例女性患者使用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
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麻,在患者臍孔上緣部位切開,穿刺注入二氧化碳氣體,壓力維持在13mmHg。將腹腔鏡置入,在左右下腹臍和兩側髂前下棘連線中外三分之一部位分別穿入5mm、10mm的Trocar置器械,并將舉宮器置入陰道內,對患者盆腹腔進行探查,將有黏連的組織及有附件囊腫一起進行處理。雙凝電凝離斷雙側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雙側輸卵管峽部和骨盆漏斗韌帶,將患者膀胱打開后反折腹膜,將闊韌帶系膜分離直至子宮動靜脈部位,轉為陰式手術,并將宮頸部陰道黏膜切開,對膀胱宮頸和宮頸直腸間隙進行分離,進入腹腔,將縫扎主、骶韌帶和子宮血管切斷,將子宮取出。對于較大子宮者,應將子宮從中間部位切開或剝除肌瘤,待體積縮小后取出,經陰道縫合陰道黏膜和反折腹膜,腹腔充氣,對盆腔進行再次探查,進而對盆腔有無血腫、損傷和出血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并實施針對性處理[2]。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組非脫垂子宮患者以及對照組非脫垂子宮患者的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手術時間、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統計學數據使用SPSS25.0軟件,本次研究指標對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各項指標 觀察組非脫垂子宮患者的住院時間(7.21±1.15)天、術中出血量(106.45±5.27)ml以及手術時間(61.28±9.11)min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所示。
2.2 對比總有效率 觀察組非脫垂子宮患者的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P<0.05),見表2所示。
3 討論。
對于非脫垂子宮患者,常實施手術治療,效果顯著。通過對患者實施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取得十分顯著的效果,在實施腹腔鏡手術時,無需切開患者腹腔、能避免患者腹腔長時間暴露,能有效降低手術器械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同時還能顯著降低術后疼痛、腸粘連、感染等并發癥,能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促進早期子宮癌患者較快康復[3-4]。另外,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能夠對盆腹腔疾病情況進行全面觀察,能夠對盆腔內合并病變進行及時處理,使不適宜使用傳統腹式手術者經腹腔鏡輔助轉為可經陰道手術,能夠使經陰道子宮切除的適應證不斷擴大,使手術內操作更為安全和簡單。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通過對圓韌帶附件進行處理,將膀胱打開后反折腹膜,易于牽拉,能夠為陰道手術提供良好的條件,預防出現膀胱損傷情況,且術后鏡下能夠對盆腔情況進行檢查,能顯著提高手術安全性。現如今,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已經成為早期非脫垂子宮患者首選的手術治療方式。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非脫垂子宮患者的住院時間(7.21±1.15)天、術中出血量(106.45±5.27)ml以及手術時間(61.28±9.11)min、總有效率96.67%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非脫垂子宮患者實施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后,取得顯著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姜琦,朱福梅.腹腔鏡與開腹全子宮切除術對女性卵巢功能影響的比較[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5(2):263-265.
高琴.不同手術途徑子宮全切除術對女性性功能的影響對比分析[J].生殖醫學雜志,2015,24(1):65-68.
李珊,高穎,金偉新等.全子宮切除術的不同手術途徑對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6):906-907,908.
張新芳.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子宮癌的護理體會[J].飲食保健,2015,2(17):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