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摘 要】機體在左心室發生肥厚時,心臟相關結構也會發生變化,影響到整個心臟功能的正常運行。因而,對左心室肥厚形成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對于了解左心室肥厚形成機制、治療心肌肥厚具有重要價值。本文主要對左心室肥厚形成相關影響因素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左心室肥厚相關研究及臨床診療提供相應參考。
【關鍵詞】左心室肥厚;MAPK;血流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左心室肥厚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和心臟衰竭的發生,對其進行有效控制是臨床降低心臟病致死率的重要手段[1]。其形成機制較為復雜,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左心室肥厚的形成,因而對其形成影響因素進行研究非常必要。
1 血流動力學及新陳代謝因素
1.1 壓力或容量超負荷 有研究指出,壓力超負荷主要是指動脈性高血壓或是主動脈發生縮窄或硬化引起的血流超負荷,而容量超負荷則是指主動脈衰竭或是卵圓孔未關閉引起的超負荷,在病理因素影響下出現這兩種負荷時,都有可能造成心肌細胞容積增加,導致心肌細胞尺寸和膠原蛋白基質成分改變,引起心肌肥厚問題[2]。陳觀榮等[3]相關研究發現,在高血壓患者中,血壓控制理想的患者其左心室肥厚的發生率明顯低于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并顯示隨著血壓控制其發生率也隨之降低,說明壓力超負荷對左心室肥厚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1.2 新陳代謝增加影響 當人體處在較高生理需求狀態時,新陳代謝增加,心臟活動也會隨之增加,人體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中,為了滿足機體所需要的氧氣和能量,心臟會慢慢做出相應改變,導致心肌肥厚問題出現。
2 神經體液因素
2.1 血管生成素Ⅱ 心臟在工作過程中其成纖維細胞和心肌細胞內會合成血管生成素Ⅱ(AngⅡ),AngⅡ能有效調節細胞膜受體,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而當G蛋白偶聯受體和AngⅡ結合之后會激活磷脂酶C,使細胞漿內鈣離子濃度增加,進而促使腺苷酸環化酶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化,酪氨酸激酶活化,在這些酶的作用下產生氧自由基。而有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在心肌肥厚發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而AngⅡ濃度增加時會使得氧自由基的釋放增多,從而更多地參與到心肌肥厚形成過程中,打破原有肥厚因素和抗肥厚因素之間的平衡,導致左心室肥厚的發生[4]。
2.2 交感神經系統影響 在特定情況下,機體交感神經活動性增強會增加蛋白合成,同時,配體和β-腎上腺素受體結合之后,會使得腺苷酸環化酶活化,進而激活蛋白激酶A,促使形成更多的有絲分裂激活蛋白激酶p38(p38-MPAK)。涂秋英等研究表明,p38-MPAK是心肌細胞肥厚信號的調節因子,能夠誘導心肌肥厚的相關基因發生改變,導致心肌肥厚的出現[5]。同時,有研究發現,用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進行長期持續刺激或是心臟質量增加,心肌纖維化增加導致心肌細胞增大,心臟出現進行性功能障礙,引起心力衰竭,而同時α1-腎上腺素受體會對磷脂酶C產生活化作用,導致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和二脂酰甘油的產生,進一步誘發心肌細胞的肥大[6-7]。由此可以看出,交感神經系統在心肌肥厚的發生中也具有一定影響作用。
2.3 胰島素影響 孫燕如等研究認為,胰島素受體本身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胰島素在與受體α亞單位發生結合后,會促使β亞單位結構隨之發生變化,導致自身磷酸化,從而激活酪氨酸激酶活性,對細胞內的Shc、IRS-1-4等底物產生磷酸化反應,這些底物被磷酸化之后就會激活細胞內的效應因子,使其運行各項功能,激活MAPK誘發心肌肥厚[8]。在正常情況下,胰島素會通過其他途徑產生氮氧化合物,從而發揮抗肥厚效應,與心肌肥厚因子之間形成平衡。而當胰島素出現生理或病理變化時,胰島素功能受損就會打破抗肥厚與肥厚之間的平衡,促進MAPK途徑的激活,導致最終發展為心肌肥厚。另外,侯婧瑛等指出,胰島素還可通過AT2受體對交感神經系統產生刺激,從而間接誘發心肌肥厚的發生,可見胰島素在心肌肥厚形成中也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9]。
2.4 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的作用 內皮功能障礙、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是形成和促進心肌肥厚的主要因子,當機體發生炎性反應時,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表面的CD40L會被釋放出來,其與其受體CD40結合之后會激活相應的信號通路,導致磷酸化發生,從而參與到細胞生長和炎性反應基因表達之中,參與心肌肥厚的發生。另外,機械刺激也會導致心肌細胞在局部釋放出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這些因子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會激活與MAPK、磷脂酶C、鈣調磷酸酶偶聯的級聯,從而刺激心肌肥厚生長。
3 其他因素
影響左心室肥厚形成的因素不僅有血流動力學因素和神經體液因素,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甲狀腺激素刺激心臟蛋白質合成,從而導致向心性心肌肥厚和新血管生成。飲食也會影響左心室肥厚發生,如高糖飲食能增加左心室壁厚度,惡化離心性LVH;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膳食影響壓力負荷誘導的肥厚心臟的生長、代謝和功能。Na+/H+交換體激活產生足夠的鈣信號誘導心肌肥厚和心衰,由此推測 Na+/H+交換體(NHE1)的激活很可能是促進心臟重構的一個啟動信號[10]。此外,收縮壓、年齡、性別、種族、體重指數、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刺激及交感神經系統在左室肥大的發病機制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4 結論:
綜上所述,左心室肥厚的形成機制比較復雜,目前對于其發生機制還沒有確切的定論,心肌細胞的伸展增加是導致心肌肥厚增長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包括神經體液、飲食、血壓等都有可能影響,因而心肌肥厚的發生是涉及多種信號因素的,這些信號因素組成復雜網絡調節,一旦調節中的平衡打破就會形成心肌肥厚,這是目前國內外較為統一的看法,因而在臨床上應該加強對各種信號因素之間交互作用的研究,從而為左心室肥厚臨床治療提供方向。
參考文獻
賈小慶.從肝論治高血壓左心室肥厚[J].新中醫,2015,47(8):294-296.
洪茜,鄒云增.容量超負荷誘導心力衰竭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醫學,2018,25(6):1003-1008.
陳觀榮,勞國華,林宇彪,等.不同降壓方案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左心室肥厚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13):2091-2093.
Lullo L D, Gorini A, Russo D, et al.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From Pathophysiology to Treatment[J].Cardiorenal Medicine,2015,5(4):254.
涂秋英,楊宇龍,胡婕,等.基于p38MAPK-CRYAB途徑探討8-O-乙酰山梔子苷甲酸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影響及作用機制[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8,26(12):1245-1251.
蔣紅,何雯,張晨.異葉青蘭總黃酮對去甲腎上腺素誘導的大鼠心肌細胞肥大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8,27(5):291-297.
譚志暉,郭瑞威,譚志勝,等.他汀類藥物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應用和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0):21-24.
孫燕如,韓鳴鳳,沈圳煌,等.蜂膠復方產品對心肌肥厚改善機制的轉錄組學研究[J].食品與機械,2018,34(1):17-22.
侯婧瑛,龍會寶,陳旭翔,等.Apelin干預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8,22(25):3937-3943.
白威,楊薛康,楊國棟.鈉氫交換蛋白1抑制劑對膿毒癥大鼠心臟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6):64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