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燈亮

【摘 要】目的:討論床旁超聲心動圖監測重癥患者血容量及心臟功能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的60例重癥感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而后利用肺動脈漂浮導管法對患者的GEDI、SVI、CI、GEF指標進行監測,使用床旁超聲心動圖對患者的CVP、SV、CO、IVC指標進行監測,于藥物治療第2日,使用肺動脈漂浮導管法對患者的GEDI、CI、GEF指標進行監測,使用床旁超聲心動圖對患者的CVP、SV、CO、IVC指標進行監測,而后比較與分析兩種監測方法所得數據。結果:超聲心動圖監測到擴容前后的CVP、SV及IVC有差異,P<0.05,且擴容前后的CVP與GEDI,SV與SVI呈正相關關系。超聲心動圖監測到血管活性藥物使用前后的CO及CVP有差異,P<0.05,且血管活性藥物使用前后的CO與CVP,CI與GEF呈正相關關系。結論:床旁超聲心動圖監測重癥患者血容量及心臟功能的臨床效果顯著,且可完善肺動脈漂浮導管法的不足。
【關鍵詞】床旁超聲心動圖;重癥;血容量;心臟功能
【中圖分類號】R4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01
對于嚴重感染與感染性休克患者來說,有效的對其血容量及心臟功能進行評估屬于診療該病癥的重要性依據,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脈搏指示心輸出量導管法在臨床中得到了極大的應用,且的使用將更加清晰的反映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1-2]。多普勒超聲心電動圖可對患者的血容量情況以及心臟功能進行測定,且其具有操作簡便、高效、無創的優勢,其的實施對于各類心血管危重癥患者病癥的診療可提高有效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選取我院的60例重癥感染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其中男女比例為32:28,年齡48-87歲,平均年齡為(61.9±5.7)歲。納入標準:(1)所有入選患者均存在循環不穩定癥狀。(2)血壓水平、心率水平、脈搏均存在異常。(3)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休克。
1.2 方法
1.2.1 儀器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呈現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前將心臟相控陣探頭的頻率調整為2-8MHz;在患者的股動脈留置肺動脈漂浮導管,其監測儀型號為PC-8100;在患者的頸內靜脈留置中心靜脈導管。
1.2.2 基礎值的測定 在患者處于鎮靜的狀態下,在患者的頸內靜脈進行穿刺操作,以放置中心靜脈導管,放置完畢后對肺動脈漂浮導管監測儀進行連接,以檢測患者的動脈血壓及相關血流動脈血指標。在頸內靜脈導管內注射有冰鹽水,通過肺動脈漂浮導管監測儀對患者的GEDI、SVI、CI、GEF指標進行監測。使用床旁超聲心動圖對患者的CVP、SV、CO、IVC指標進行監測,所得數值均經過3次監測,并對其取其平均值。
1.2.3 臨床干預后的測定 根據EGDT管理血流動力學,并結合肺動脈漂浮導管監測數據,擴容后給予患者血管活性藥物,包括有去甲腎上腺素等,于第2日,使用肺動脈漂浮導管法對患者的GEDI、CI、GEF指標進行監測,使用床旁超聲心動圖對患者的CVP、SV、CO、IVC指標進行監測,而后比較與分析兩種監測方法所得數據。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2.0軟件對計量資料()進行處理,其用t進行檢驗。CVP、SV等進行線性相關分析,若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超聲心動圖血容量指標與肺動脈漂浮導管比較 超聲心動圖監測到擴容前后的CVP、SV及IVC有差異,P<0.05,且擴容前后的CVP與GEDI,SV與SVI呈正相關關系(其r分別為0.624、0.702、0.535、0.572,且P均<0.01),見表1。
2.2 超聲心動圖心臟功能指標與肺動脈漂浮導管比較 超聲心動圖監測到血管活性藥物使用前后的CO及CVP有差異,P<0.05,且血管活性藥物使用前后的CO與CVP,CI與GEF呈正相關關系(其r分別為0.526、0.501、0.497、0.486,且P均<0.01),見表2。
3 討論
對于嚴重性感染與感染性休克患者來說,不恰當的體液治療,將增加其器官惡化及病死的機率,所以應先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進行詳細的檢測,而后再根據檢測結果對患者實施相關治療。肺動脈漂浮導管法在臨床上也被稱作是“Swan-Ganz導管”,臨床上通常將其應用于各類復雜性心血管病癥的診斷及危重癥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監測中,該方法可以準確的對患者的心臟功能及心臟前負荷指標測定,但是該方法會因導管的插入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創傷性,容易增加患者發生靜脈損傷、氣囊破裂以及肺出血等不良并發癥。床旁經胸超聲心動圖可利用Simpson公式得到患者的CVP指數,經研究表明[3-4],CVP與患者的血容量指標存在有很大的聯系,若患者因補液的原因而致使其前負荷值較高時,床旁經胸超聲心動圖的實施可以更為精準的確定患者的前負荷值,此外,SV也與患者的前負荷值有很大的聯系。本研究中實施超聲心動圖監測后的CVP、SV等指標與肺動脈漂浮導管監測GEDI、SVI等指標呈正相關關系,說明床旁超聲心動圖重復得到的前負荷指標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其與肺動脈漂浮導管監測相比,雖然不能直接性的代替經驗性數據,但是床旁超聲心動圖具有實時、動態、無創等優點,值得在臨床廣泛實施[5-7]。
綜上所述,床旁超聲心動圖監測重癥患者血容量及心臟功能的臨床效果顯著,且可完善肺動脈漂浮導管法的不足。
參考文獻
閆偉.超聲心動圖在重癥患者容量狀態評估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9):136-137.
戴克菊.床旁經胸超聲心動圖評估老年患者麻醉誘導期左心功能[D].川北醫學院,2018.
熊洪芳.急診床旁超聲心動圖在急重癥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6):64-65.
曹耀輝, 鄒梅, 汪學琴, et al.急診床旁超聲心動圖在急重癥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兵團醫學, 2016(3):16-17.
潘月娜, 孟凡龍, 錢福祿.急重癥心血管疾病中應用急診床旁超聲心動圖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4):52-53.
鞠萍, 孫紅光.急診床旁超聲心動圖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6, 8(7):820-822.
駱華德.急診床旁超聲心動圖對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8, 15(6):445.